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て分逝嘌?作用探析

[摘 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的专业课程,是大学生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以及增强自我调节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学生只有塑造积极心理品质,才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

本文简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作用。

毕业论文网 /2/view—11456388.htm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4. 116   1 积极心理品质概述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全新领域,是在20世纪末期才开始起源,并且受到人们的关注的。

心理品质是个体的人生认知、情感等过程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在个体的各个方面已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

率先提出积极心理品质的学者认为,积极心理品质的核心是美德和力量,是具有能够帮助人们战胜心理疾病,并且给人们生命活动以缓冲作用的品质[1]。

积极心理品质是包含个体多方面的积极品质的集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品质。

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联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界为培养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专门开设的课程,涵盖了心理健康概论、交往心理和调适、情绪纷扰与控制、恋爱心理与调适、学习心理与调适等多方面内容的课程[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培养

2. 1 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主要的渠道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拥有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高校中,有很多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的途径,如专门开设一些心理健康的选修课程、增加团体辅导课程、进行心理实践活动等,这其中开设课程就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形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提高自我认知,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方式。

2. 2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价值取向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和导向的,所以说积极心理品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价值取向。

高校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从而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积极的心态以及处事做人的能力,并且通过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可以预防一般的心理问题。

3 心理健康教学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作用   3. 1 健全学生的认知   一个人的认知,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和事物进行信息建构的过程,这其中包括人的感觉、知觉等心理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认识心理学内容而将自己的认知变得更加立体和全面,能够更加真切的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价值需求。

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还能够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从而做到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积极看待。

3. 2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心理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不仅仅传授学生知识,还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心理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使课堂和课外有效融合,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现实的积极心理品质,而不是只在书面上了解。

通过实践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真正的了解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明白培养自己积极情感心理的途径和方法[3]。

4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发挥积极心理学作用的途径   要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主要是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以及体验式活动等方式。

4. 1 让积极心理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积极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如何让个人能够更加幸福的生活,如何能够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而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不仅可以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的多元化,还能够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特性,让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品质以及个体价值,并且能够大学生产生心理品质培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由另一个方面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的丰富多彩。

4. 2 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中,设置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内容   要设置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满意的回忆和对待过去,幸福的感受现在以及乐观的面对未来的课程,同时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帮助学生构建个体在社会之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积极地面对人生,充分的实现自我的价值。

4. 3 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   要改变传统的心理教学模式,采用更加多样化,更加适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心理行为的训练和测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好奇心发现培养自己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

并且这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一个新途径,能够学生真正地成为教学主体,并且发挥主体的体验作用,具有“发现”的功能,能够大学生不断地发掘自己的心理潜能。

利用雷区取水、无敌风火轮、穿越电网等一些具有刺激但是却充满安全性的心理训练和游戏,让学生对自我的分析更加客观,更加深刻,能够认识自我并且把握自我,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正视摆在自己面前的困难和挫折,并且积极的克服困难,勇往直前[4]。

4. 4 高校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拥有的素质品质越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能够更加顺利,更加有效。

因此,高校要全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教师的积极力量,才能够让教师真正地将学生心理潜能唤醒,加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塑造。

5 结 论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大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之中更加优秀,让学生更加幸福的生活,更加乐观的面对困难。

所以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要从目标到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要全力开展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让大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宁淑芬.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98—101.   [2]裴利华. 模糊数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测评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9(12):115—118.   [3]李维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2015(22):180—182.   [4]黄国英,朱涛. 基于行动导向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学术月刊,2011(5):109—11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