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图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高中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 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名高中生进行测量。

结果 高中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

结论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利于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高中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concept and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 Ren,Liu Xianhua. School of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concept and the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120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tested by 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TSCS) and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Resul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self—concept and the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top three factors influencing mental health were physical self, social self and self—criticism. Conclusion Cultivating positive self—concep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Self—concept; Mental health; SCL—90      1 问题的提出      自我概念(又称为自我知觉、自我结构、自我图式)是指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当个体把自己当成认识对象时,就会对自己的外表、能力、特长和社会接受性等产生知觉并形成关于自己的一般概念。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自我概念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客观的自我评价、自我悦纳和积极的自我形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学生自我概念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   热点。

中学时代是自我概念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自我意识混乱的时期,中学生自我的看法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也会影响到他们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

因此,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的关系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并且被认为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3]。

近10年来,在我国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不少,发现很多因素均可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如家庭的抚养方式、教育方式、学校的课业负担、学业成绩、学校及家庭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体所经历的种种生活事件,都可能会经过个体的认知整合而形成个体的自我概念并通过自我概念而弥散性地影响到个体心理与行为的一般状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商丘市高中生自我概念的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揭示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的相关程度,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商丘市三中的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各抽取1个班,共120人,其中高一、高二和高三各40人,男生62人,女生58人。

被试的年龄范围在12~18岁之间。

2.2 方法   2.2.1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用美国田纳西心理学家H.Fitts编制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4]对高中生自我概念进行测量,量表共70个题目,包含自我概念的两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总分与自我批评,前9个成分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

量表由台湾林邦杰于1978年修订,以中学生为对象,自我概念总分分半信度在0.1925~0.1945之间(P[5] 该量表包括9个症状因子,共90个题目,每题采用5点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评为1、2、3、4、5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

测查时在班主任配合下,以班为单位,按统一指导语进行集体测查并收回问卷。

资料统计采用SPSS 13.0完成。

3 结 果   3.1 不同性别高中生自我概念因子得分比较 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除道德伦理自我外,男生均高于女生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分别存在显著差异;生理自我分的差异非常显著(见表1)。

3.2 不同年级高中生自我概念因子得分比较 自我概念的年级差异,高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高二学生与高三学生没有差异;高三学生得分高于高一学生,且存在差异,家庭自我自我满意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3.3 自我概念量表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因子的相关分析 表3是TSCS与SCL—90各因子的Pearson相关矩阵。

结果显示,TSCS 9个正向因子与SCL—90因子都呈负相关,显著水平非常高;负向因子自我批评与SCL—90因子都呈正相关,显著水平比较高或非常高。

这说明两个量表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关系(见表3)。

4 讨 论      4.1 结果表明 男生女生自我概念存在差异,除道德自我外,前者得分均高于后者。

这与以往的研究比较一致:杨雄、黄希庭(1999)的调查也发现男生的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社会取向的道德价值感则高于男生[6];苏丹妮也认为男孩会比女孩显示出更大的自我价值增值倾向[7]。

本调查还发现两者的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存在差异,生理自我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这是因为高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男生在运动能力和体能上高于女生并迅速发展,拉大了女生与其的差距,因而男生更趋向于积极的评价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另一方面,“温柔、漂亮、善于打扮是对女性永久的期待”,女生也通过角色认同内化了社会对女性的这种角色期待,因而女生也更容易为自己的外表而苦恼,这使得女生的生理自我相对较低,两者呈显著差异。

男生自我概念显著高于女生,还在于高中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进行着角色认同的过程:男性期望自己独立自主、大胆勇敢、自信自强、坚强不屈等等;女性期望自己温柔、漂亮、顺服、谦虚、彬彬有礼。

社会又提供了不同的发展机会,使得两性各自的角色期待现实地分离了两性的行为。

所以,男生自我概念女生积极,自我满意、自我行动也显著高于女生

4.2 调查表明 高二、高三学生自我概念显著高于高一学生,这与马什的调查结果一致:马什发现自我概念在9~11年级回升。

这可以用赫米斯的“自我概念自我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思想加以分析。

高一学生经历了角色的转变,从初中生变为高中生,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两方面构成的自我生态系统的变化为自我概念的变化提供了条件。

而到了高二、高三,学生生理上的成熟,使生理自我分值随年级上升,学习生活已全面发展和深化,高中生已熟悉了环境,产生了适应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日益提高,自信心增强,自我意识渐趋成熟,学生更多地是从个人爱好、个人特点、个人发展上去体验自我价值感[8]。

因而,自我概念有所上升。

而到了高二以后,环境、个体的角色相对稳定,自我概念也相应稳定,所以,变化不大。

4.3 高中生心理健康自我概念的关系 研究显示,高中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显著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

自我概念积极的高中生往往对事物的看法比较乐观,也比较自信,容易激发上进心,化压力为动力,更好地调整、控制各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而自我概念消极的高中生则往往低估自己、责备自己,把本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视为是自己失败和无能的结果,从而深陷于焦虑、抑郁、无望和痛苦之中,影响心理健康[9]。

其中,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概念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和自我概念总分都与SCL—90各因子显著负相关。

这表明个体对自身心理活动的认识与评价、对家庭的认可与接纳程度、对自身拥有的社会关系的认识与评价、对自身现状的认识、对现实自我满意与认可的程度、对个体的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的态度都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同时,正确引导青年学生客观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悦纳自己,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是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5 参考文献   [1]Bandalos DL. Effects of math self—concept, perceived self—efficacy, and contributions for failure and success on test anxiet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5,87:611   [2]樊富民,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76   [3]Heine SJ, Lehman DR. Culture, self—discrepancies and self satisfac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9:25   [4]林邦杰.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订.中国测验年刊(台湾),1980:27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6]杨雄,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1999,(6):56   [7]苏丹妮主编.中国独生子女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5   [8]王希永,瑞博,张雷.高中生心理素质培养(高二年级学生用书)(M).开明出版社,2000:63   [9]刘惠军,石俊杰.中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1)   (收稿时间:2007—06—18)。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