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谎言与好莱坞的男性权力

现实中的“大亨丑闻?”像一个过时剧本,充满陈旧夸张的情节――人们谴责影视作品中的不合理,却容忍现实中的不合理。

因为权力加身,哈维?韦恩斯坦的老剧本里,出现了连电影都无法匹及的豪华卡司。

毕业论文网   大亨丑闻   2016年有一部华伦?比提导演的喜剧电影,名为《打破陈规》(Rules Don‘t Apply),是以好莱坞大亨霍华德?休斯为原型创作的。

上世纪50年代晚期,霍?A德?休斯在洛杉矶有一栋宅子,安置那些前来向他寻找机会的年轻漂亮女演员

27岁的莉莉?柯林斯饰演的女主角便是这栋“藏娇宅”里的一个。

好莱坞老牌巨星、79岁的华伦?比提饰演这位人生开始向下坡陡转的好莱坞大佬

故事非常老套:年轻女演员接受了好莱坞大佬制定的潜规则,却放弃光明前景追逐内心,最终与司机心上人终成眷属――带着与这位好莱坞大亨生下的孩子。

电影充满了插科打诨的老段子和轶闻梗,情节荒诞不经,然而好莱坞的陈规并没有打破――即使在一部喜剧电影里。

当我看到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性骚扰新闻时,想到了这部几个月前看过的电影

电影相比,哈维?韦恩斯坦的“现实剧本”甚至更为陈旧和狗血:在某个特殊场合(电影节、派对、会议等),业内大亨叫年轻女性(通常为女演员或模特)到房间谈工作(暗示给予重要角色或者谈剧本),在隐秘空间里,让对方提供服务(按摩或者更难以启齿的工作)。

在《纽约客》的长篇报道里,数名女演员(包括Mira Sorvino、Rose Mcgowan、Asia Argento、Jessica Barth、Rosanna Arquette等)告诉作者罗南?法罗(Ronan Farrow),哈维?韦恩斯坦曾对她们进行过性骚扰。

女演员罗珊娜?阿奎特(Rosanna Arquette)向罗南?法罗讲了这样一件事。

那是90年代早期,此时她已经成名,主演了包括吕克?贝松《碧海蓝天》(1988)和马丁?斯科塞斯《下班后》(1985)等多部作品。

一个晚上,韦恩斯坦约她到贝弗利山庄酒店谈剧本。

当她走进房间,看见韦恩斯坦身着浴袍站在那里。

恩斯坦说脖子有些酸,让她给做按摩,并抓住她的手放到自己的脖子上。

罗珊娜?阿奎特大叫着跑开了。

这次拒绝令她失去了一个角色。

此后韦恩斯坦持续为难她。

在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哈维?韦恩斯坦制片)中,她也只得到了一个小角色。

在《纽约时报》的报道里,女演员艾什莉?贾德(Ashley Judd,代表作《双面玛丽莲》《双重阴谋》《桃色逮捕令》等)讲了几乎同样的故事。

地点依然是贝弗利山庄酒店。

受到哈维?韦恩斯坦邀请时,她以为将要参加的是一场商务早餐会议。

然而当她到达房间,也看见了穿着浴袍的韦恩斯坦,让她提供按摩,并问她要不要看他洗澡。

“我当时想的是,怎样才能尽快离开房间,又不会惹怒哈维?韦恩斯坦。

”艾什莉?贾德说。

恩斯坦的丑闻被陆续曝光之后,越来越多女性站出来指证这位好莱坞大佬

格温妮丝?帕特洛(Gwyneth Paltrow,主演《莎翁情史》《天才雷普利》《钢铁侠》等)回忆说,在她还是个22岁小演员的时候,韦恩斯坦曾经叫她“去他的房间开会”,然后开始对她毛手毛脚,这场骚扰最终因为布拉德?皮特德(格温妮丝?帕特洛当时的男友)阻止而没能得逞,但事后韦恩斯坦警告她保持沉默。

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也向媒体表示,曾被哈维?韦恩斯坦骚扰,在拒绝之后,中止了与他的合作。

现实中的“大亨丑闻录”像一个过时的剧本,充满各种夸张情节――人们谴责影视作品中的不合理,却总容忍现实中的不合理。

因为权力加身,哈维?韦恩斯坦毫无新意的老剧本,搭配了电影里难以出现的豪华卡司。

谁是哈维?韦恩斯坦?好莱坞王牌制作人,传说中“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赢得的感谢次数比上帝还多的人”。

1979年,哈维?韦恩斯坦和弟弟共同创办了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Miramax)。

公司被迪士尼收购后,兄弟俩又于2005年创办了韦恩斯电影公司(Weinstein Company)。

其旗下两家公司制作的电影,获得了超过300个提名,赢得了5次“最佳影片”。

在过去几十年里,哈维?韦恩斯坦或许是奥斯卡颁奖礼被感谢次数最多的人。

1998年,韦恩斯坦作为制片人的《莎翁情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2002年,又因为《纽约黑帮》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许多影史经典,如《低俗小说》《性、谎言和录像带》《国王的演讲》《艺术家》《英国病人》《铁娘子》《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背后都有哈维?韦恩斯坦的名字。

他还与民主党精英交往甚密,包括希拉里和奥巴马(奥巴马女儿曾经在他的公司实习)。

“在公开场合里,他是一只自由的狮子、女性的拥护者,同时获得了艺术和人道主义的奖项。

”   业内人士称,过去30年里,哈维?韦恩斯坦的丑行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这个“秘密”为何被保存了这么多年?因为权力。

哈维?韦恩斯坦的电影王国,建立在一种“看破不说破”的妥协文化上。

在“哈维事件”之后,女演员艾玛?汤普森对BBC说,“权力男性侮辱女性”是好莱坞特色的“体系地方病”。

这是因为性别的不平等。

好莱坞是“一块被时间和平等所遗忘的土地”。

过去10年,在这个电影制造工厂里,排名前百位最赚钱的电影,96%由男性导演,这些电影通常都是男性主导的超级英雄片。

参与“最挣钱”电影的摄影师,97%是男性

即使是编剧,这个看来十分合适女性的职业,也仅有11%的比例为女性

演员薪酬也存在难以逾越的性别鸿沟。

顶级男演员拿到的薪酬,是同级别女性演员的3倍。

在这样的规则下,电影海报上仅出现男性主演的面孔,就不足为奇了。

“在其他行业里,这样的不平等都是令人羞耻的。

然而在‘爱乐之城’(指好莱坞)里,简单规则行不通。

”《金融时报》一篇《欢迎来到好莱坞》的文章这样写道。

作者分析说,好莱坞在这方面“沉疴难治”的一个原因,与电影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兴趣偏好有关。

“贡献70%票房的国际市场,偏好《变形金刚》这样的动作大片或超级英雄片系列。

这些电影依靠爆炸类特效――这可比对白简单多了,它们完全不需要翻译。

”在过去一年,好莱坞票房最高的10部电影中,有8部属于这种类型。

一个有意思的事??是,贡献电影票房的人群中,52%是女性

这说明,以女性为中心的电影具有潜在的市场和观众基础。

实际上,在好莱坞黄金时代,女性题材确实有过荣光。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成功电影都以女性为中心,如琼?克劳馥的《欲海情魔》、凯瑟琳?赫本的《费城故事》等等。

好莱坞的模式被复制到亚洲市场后,同样被证明是有效的,占据市场主流的50年代香港电影,大多以女性为主题,不论是古装戏曲题材,还是现代时装剧。

此时女明星的地位和薪酬,也普遍高于男明星。

直到功夫电影兴起,才终结了“大女主”时代。

“床笫选角”   “床笫选角”(casting couch,指演员通过权色交易获取角色的潜规则)的历史,在好莱坞“源远流长”。

《打破陈规》里面有一句台词说这些大牌制片人:“他有一点儿老,然而人们总是因为各种原因,为他着迷。

”――这些原因,多数是权力和金钱。

在《时代周刊》一篇名为《哈维?韦恩斯坦与好莱坞丑陋的“床笫选角”历史》的文章里,作者称,在好莱坞的早期历史上,“床笫选角”不像后来一样数见不鲜。

女性在整个体系里曾经扮演重要角色(比如著名编剧弗兰西斯?玛丽恩)。

这或许与行业形成之初有关,一个高度混乱散漫的行业,大小公司涌现,需要新人才,也给不具有传统行业竞争优势的人――比如女性,提供了其他行业没有的空间。

进入二三十年代之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

此时发生了两件大事,改变了整??行业。

其一是“有声电影”的出现,另一个则是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开始。

电影变得比以前更需要资本了。

在确保资金到位方面,女性制片人遇到了麻烦――资本的提供者,通常是华尔街的银行家,这是一个由男性操作的传统行业。

新环境下,小电影公司慢慢退出了电影市场,留下来的则继续壮大。

资本与电影的结合,导致了大制片厂的出现,并滋生了大制片厂制度。

制片厂制度对好莱坞影响深远。

它有一些显著特点,比如流水线生产、实行明星制、拍摄类型电影,以及非常关键的一点――实行制片人中心制,这导致了制片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凌驾于导演之上。

制片厂制度下,收益成为核心,票房不仅成为衡量一部电影的标准,也是明星“咖位”的决定因素。

这种制度带来了商业电影的繁荣,使得电影变成了一个利益极为丰厚的行业。

在金钱和地位的诱引下,越来越多男性加入到这个行业,并成为其幕后主宰。

“在20年代,制片厂的头儿专注于建立自己的公司;而到了30年代,他们建造了自己的王国。

他们就是这些城堡里的国王,自以为是一个无冕之王。

”卡利?波尚普(Cari Beauchamp)说。

她是一个专注于好莱坞历史的作家,代表作包括《无须躺下:弗兰西斯?玛丽恩及好莱坞早期强大女性》。

这些“城堡里的无冕之王”就是制片人――多数情况下,都是男性

这种情况之下,“床笫选角”的潜规则诞生了。

当一个男性手握如此多权力,制定几乎幕后一切规则的时候,他便有了牟取私利的空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权色交易不过是一种常见形式。

在权色交易里,女性的身体是作为商品来使用的,是一种降格与物化。

当桃色交易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业潜规则,直接影响是女性地位的下降――在这样的语境下,女性逐渐从导演、编剧和其他重要职位上消失了,而成为银幕上的一个符号。

当整个产业都处于男性话语之下时,银幕上的女性成为物化对象,亦不足为奇。

即使是那些已经青史留名的女明星,也有着被凌辱被骚扰的过往。

在秀兰?邓波儿还是个童星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大佬制片人在她面前露出暴露狂的本色;“性感女神”丽塔?海华丝(Rita Hayworth)的丈夫,曾经答应一位有权有势的好莱坞大佬,出卖自己妻子,供他淫乐。

在丽塔?海华丝拒绝与大制片人哈里?科恩(Harry Cohn)发生性关系之后,她受到了报复与敌对。

在上世纪70年代,情势一度好转,女性开始在电影产业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局面的打开因为很多因素。

此时正是女权运动如火如荼的时代,女性开始争取更多机会。

制片厂制度也在此时开始衰落――一方面因为电视的出现,对电影业造成了冲击;也因为外国电影的传播和《海斯法典》(发布于1915年的一部关于电影限制的法典,后被电影分级制度取代)的取缔。

尽管大制片厂依然手握着金钱和主流话语,但已经不再是唯一声音,独立电影出现――这也意味着,女性开始获得发声的机会。

1980年,雪莉?兰辛(Sherry Lansing)出任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总裁,这是好莱坞制片厂第一次出现女性掌门人。

然而,女性在这片男性主宰的土地上依旧步履缓慢。

2016年的年度《赛璐珞天花板》报告显示,在排名前250位的美国电影中,女性仅承担了17%的幕后工作。

乐观地说,尽管发展缓慢,但事情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哈维?韦恩斯坦的事件,或许就是一个例子。

在丑闻被曝光后,这名好莱坞大佬丢掉了他的饭碗。

恩斯坦公司的全男性董事会也因此而受到波及,在事发48小时内,就有4名成员宣布辞职。

上周六,奥斯卡组委会在贝弗利山庄召开紧急会议,就哈维?韦恩斯坦问题进行投票表决,超过三分之二的成员投了赞同票,同意将韦恩斯坦从组委会中除名。

因为“性骚扰”丑闻而面临除名的处罚,这在奥斯卡历史上史无前例。

恩斯坦之前,在奥斯卡90年的历史中,只有一位成员被组委会开除:卡迈尼?卡里迪(Carmine Caridi),他的罪名是出售内部资料。

哈维?韦恩斯坦事件会成为一个好转信号吗?抑或仅仅只是一个“墙倒众人推”的个人案例?唯有时间知道一切。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