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阻_徐志瑛辨治湿阻经验

徐志瑛(指导)   关键词 湿阻 名医经验 徐志瑛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痞满,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湿邪致病在临床常见,尤其是我江南沿海之地,气候潮湿,每到长夏季节更甚,故湿阻病极为常见。

湿邪为病,到体内可转变成许多疾病,分布在不同阶段之中,较为难治。

现代医学没有该病名,其治疗方法极少,中医中药显出其突出的疗效。

吾师对湿阻治疗有其独特的见解,现介绍如下。

1 明机理,认清寒热   湿邪为患,有内外之分。

外湿是指由地气升化之雨露雾湿,人在天地之中,若不能适应,则成易感之人。

内湿是指饮食膏梁厚味,脾胃受损,健运失司,湿从内生。

外湿、内湿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纠缠不解。

湿邪可以根据体质和脏腑的功能状态,出现热化、寒化。

湿邪粘滞,易郁化热。

阴虚之人,胃热积盛,多湿从热化。

但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从寒化是湿邪致病的主要发展趋势。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曰:“湿胜则阳微”。

虽然湿证多端,但其致病有共同特点,其一是“重”,湿病之人多有头重如束布帛,颈项板滞,肢体沉重、倦怠;其二是“闷”,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为脘腹痞闷;其三为“呆”,五脏中脾喜燥恶湿,故湿邪侵犯人体,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表现为纳食乏味呆滞;其四为“浊”,湿邪为病,其排泄物秽浊不清,患者的二便等多秽浊不清或不爽,口臭;其五为“粘腻”,病程缠绵,舌苔厚腻。

本病起病缓慢,可迁延较长时间,不易速去。

与气候季节,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江南沿海一带,梅雨季节多发或加重。

湿阻的病机主要在于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常,病变部位以中焦脾胃居多。

这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理论相应。

2 辨证候,脾胃为要   湿阻临床以全身乏力,四肢困重,胸闷脘痞,饮食无味,苔腻等为主证。

不同与其他疾病,唯一以病因命名。

可见之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见为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如:黄疸性肝炎、慢性肝病、鼓胀、胃肠功能紊乱、痢疾、泄泻、肥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吾师在临床中提出,只要符合湿阻的临床表现就可按湿阻来辨证施治,不要拘泥于具体的病症。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

”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曰:“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胃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肠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故我师很重视“保胃气”,在临床中以脾胃为本,胃气存可保证药物的摄入,才有可能治病。

脾胃运化恢复正常,能促进精微物质的吸收和输布。

如此,则水湿易化,湿阻易除。

3 审法则,灵活施治   吾师治疗该病有其独特的见解,认为体内水液代谢主要由肺脾肾三脏共同完成的。

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脾主运化,统摄津液;肾主水,助脾阳温煦,才能完成运化水液的功能。

但三脏之中脾为枢纽,湿阻为病常以中焦脾胃症状居多。

故在治疗时,以健脾化湿为主,同时配合通降肺气,以导水湿下行,用药常配用杏仁、桔梗。

临床可分湿困脾胃、湿热阻于中焦、脾虚湿滞等证型。

常用治法:芳香化湿健脾化湿、淡渗利湿、清热化湿等。

芳香化湿用于湿困脾胃,常用藿香正气散。

清热化湿用于湿热中阻,常用王氏连朴饮。

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湿滞,常用香砂六君子汤。

利湿治疗湿阻的通法,故仲景有“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告诫。

常用药如滑石、米仁、车前子、淡竹叶之类,常用方为平胃散加减。

湿浊病久而不化者,多因脾气不升,脾阳不振而致,所以应动用脾气来升阳化湿,故常加升麻、葛根,以升阳益胃。

对湿困不化,苔腻以舌中舌根为主,有时虽为黄苔,但亦是脾阳不振所致,这是因为湿浊停滞,阳气不能蒸化,胃气遏滞,   如菜之泛黄,其苔具有以下特点:苔色淡黄或灰黄,色泽光亮,刮之易去而露白底,与湿热所见的深黄、老黄色,刮之不退者不同;舌质淡白滑润或胖嫩,与湿热证舌质红干燥者不同。

此时可用温肾而助脾阳,如附子、干姜、仙灵脾之类,以温化蒸腾水湿,犹如加热烧锅,久之锅中水自干。

“风胜湿”,犹低洼湿地,风吹之则干,据此在治疗湿病时,可加风药佐之,如防风。

如患者头胀项滞甚,更应加白芷、羌活、苏叶祛风胜湿。

气能行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津液输布的动力,气机阻滞可导致水液停留而成湿阻,反之湿浊阻滞气机不畅,如此成为恶性循环。

故在治疗湿病时需注意行气化湿,如陈皮、川朴。

要时刻注意外界的气候、季节变化,梅雨季节治病常加藿香、佩兰、苍术等芳香祛湿之品,防止外湿再次侵入,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治湿阻,注意四点   4.1 治湿宜守:湿性粘滞,难求速效,故认准之后宜守方,不宜频繁更方,一般疗程为3月左右,诸祛湿药中如猪苓、米仁、车前子、泽泻、滑石等淡渗利湿之品,此类药药性平和,在辨证施治中灵活选用其中数味守服,并无妨碍。

其中米仁一味,利湿兼能健脾,堪称治湿佳品。

4.2 治湿忌补:湿邪为患,最易阻遏气机,困扰脾阳,故湿病患者最忌熟地、白芍、阿胶、二冬等阴柔之品,然如白术、怀山药、扁豆等益气诸药,有健脾除湿之功,均属治湿要药,又不在当禁之列。

4.3 化湿顾阴液:湿郁化热,暗伤阴液,再加上常用芳香温燥之品,更伤阴津�故在化湿时可用鲜芦根、淡竹叶、鲜石斛等养阴不碍湿之品,以防伤阴。

4.4 饮食清淡:酒类及肥甘厚味能碍胃助湿,当属禁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