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府相关病因病机浅析

【摘要】 认为玄府郁滞玄府淤滞玄府瘀滞与玄府亏虚是玄府发生病变的基本病机玄府发生病变,流通气液失常,表现为气、血、津(液)运行的失常,成为引起临床病证的基本病因病机。强调利用玄府理论的观点,进行辨证施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玄府;病因;病机;理论探讨。

随着对玄府研究的深化[1],玄府作为机体最微小的结构单位和最微小的功能单元,是气机运行的道路门户,也是津液运行、血气渗灌和神机运转的基本道路。玄府病变的发生,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跌扑创伤等多种因素引起。基本病机玄府阻滞玄府阻滞既有因实而阻,亦有因虚而滞。又可因气、血、津液运行受阻的不同而又有玄府郁滞玄府瘀滞和玄府淤滞之异。兹就玄府阻滞病机表现形式浅析如下。

1 玄府郁滞玄府气郁。

玄府气机运行的通路,腔隙虽狭,却贵在通畅。若邪气侵入玄府,必然导致玄府气机郁滞引起疾病的发生。正如《丹溪心法·六郁》所说:“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玄府郁滞玄府阻滞的最基本病机气机郁滞一旦出现,若不能及时治疗,则郁滞由轻转重,引起郁久蕴热、化火、酿毒等,而出现热郁玄府、火灼玄府及毒滞玄府等一系列变化。其病机路线是:邪入玄府气机不畅→气郁(玄府郁滞)→蕴热(热郁玄府)→化火(火灼玄府)→酿毒(毒滞玄府)→毒害玄府→发生疾病。

上述病机路线,可以导致临床上多种病证。譬如脑之玄府郁滞,可引起气郁于脑,出现头闷、头痛、头晕,目胀、目眩,脉弦等;气郁蕴热化火后,由于热郁玄府,壅遏气机,火灼玄府,遏气耗津等,则会出现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目胀目昏或视歧昏瞀、耳鸣耳胀、口干咽燥,或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病变进一步发展,火热酿毒,毒蕴脑之玄府,导致上述症状加重,甚或热灼血络,导致血溢脑脉之外或热壅血瘀,瘀阻脉络,而引起中风病。一般来讲,玄府郁滞,初病在气分,邪滞轻者,表现为潜性或隐性发病,虽发病亦多为渐作而病轻;邪阻甚者,发病多为急起而病重。随着郁滞的转甚,玄府受阻的广度增加,蕴热化火之后,表现为机体的发病,多呈一个急性或急性加重的过程,尤其是酿毒形成毒淫玄府甚则毒淫络脉之后,表现得尤为突出。仍以中风病为例,因饮食、劳倦和衰老等原因,玄府通利状态失常,玄府郁滞,多表现为一个潜性的发病过程,此时,临床多无相应的表现,或仅仅是短暂性脑缺血(TIA)的表现,症状相对较轻、较少,且可自行消失或容易干预。一旦郁滞甚而化火蕴热酿毒,且由气及血,由玄府而及络脉(可称为“由玄及络”),形成广度增大的、病势急骤的、玄络同病的毒淫脑之玄府(简称“毒淫脑玄”)和毒损脑络的复杂病机

2 玄府淤滞玄府水淤。

玄府津液运行的通路,若多种原因导致玄府阻滞,必然会在发生玄府气机郁滞的同时而发生玄府津液淤滞,是谓玄府淤滞证。此淤滞之“淤”,非瘀血之“瘀”,也非气郁之“郁”,乃津停水阻之淤之意。津液不行,停而为水、生痰、留饮,总可称为水浊之邪气,简称“水浊”或“浊邪”,见之于临床,可出现复杂的症候。其病机线路是:玄府阻滞津液不行→气机郁滞津液淤滞→水淫玄府→饮停玄府→痰阻玄府→“水浊”或“浊邪”为害→疾病丛生若津停为水,则形成水淫玄府;积水为饮,则形成饮停玄府;水泛为痰,则形成痰阻玄府。上述三证形成之后,随贻害部位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若水淫于肢体玄府,必会出现水肿等症;水淫于肺之玄府,可出现“肺水肿”或“胸水”等表现;水淫于脑之玄府,则会出现“脑水肿”等表现。饮停玄府证,亦视所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若饮停于肺(之玄府)者,必然会出现咳逆倚息不得卧、喘咳、吐白色泡沫痰质清稀等;饮停胃肠(之玄府)者,则出现脘腹冷痛、肠鸣漉漉等。同样,若痰阻颈项之玄府,可引起痰核瘰疬等证;痰阻脑之玄府者,则会引起头痛、眩晕、嗜睡、昏蒙、癫狂、痴呆或口舌不利、肢体不用等。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