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瓶七式拳 图说汤瓶七势拳

编者按:作为清真教门名拳――汤瓶七势拳从问世到现在一直为武术界所珍视。

穆斯林习武者对此拳尤为椎崇,有“七势打六合(指心意六合拳),箅子抓窝窝”之誉。

汤瓶七势拳的得艺者在过去极为保守,周口袁风仪尝言:“大教(汉族)之人大多欲观之而不得”,今邓州马雷石先生独家披露其拳,价值如何?尚请行家里手细心把玩。

七势拳又名汤瓶拳,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

汤瓶七势拳在回民中间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回教阿訇都练习此拳。

汤瓶七势拳练习前先口诵“台斯迷”,这是伊斯兰教的经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事,起式和收式皆为汤瓶式。

开始和结尾均冠以“接嘟哇”(图1),意为真心真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

汤瓶七势拳是回民独有的拳术,既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又可应用于实战,防身自卫。

由于七势拳历来密不外传,只在少数阿訇中秘传,所以外人很少见到。

据传,此拳是从元代“回回”军在随忽必烈南争北战的战争中创造出来,称为“骑势拳”,后称作“七势拳”。

此拳有“老七势”和“花七势”之分。

七势只有七大势,即七种不同劲力的变化,从一势中可变为七势即七七四十九势。

初习为一式一式盘练,七势盘练熟后可随心所欲组合成套路来盘练。

本人所传承的汤瓶七势拳为恩师水普慈所传水氏家传拳法的・部分,水氏家族近现代传承情况如下:穰东清真寺水四阿訇水观澜一水腾龙(清朝道光年间~民国年间)、水应龙(1856年—1944年)、水子立、水子恒、水剑光(1896年~1959年)、水献之等一水仲贤、水普慈(1920年~2006年)等。

水普慈先生为水四阿訇之四世孙。

南阳水氏祖籍陕西渭南,在明初时迁居至南阳镇平,后居邓州,清季又迁南阳。

水氏家传的七势拳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也许从渭南迁来时已有,也许后来又传入。

今将恩师水普慈所授之汤瓶七势拳整理成文,以响读者,不到之处祈请诸同¨及武林同道指正。

(本刊竭诚欢迎其他正宗七势拳传人供稿――编者。

)   汤瓶七势拳包括汤瓶手、汤瓶式、碾脚窝、七势拳等内容。

七势手为十二手贳劲法,主要是对上肢的锻炼;汤瓶式练的是汤瓶身,是对身法的要求;碾脚窝是步法练习;七势拳是劲法的训练,主要有撕、拉、开合、劈、钻、撩、挑等劲法

可拔开拉长十二经筋,打开十二经筋循行路线之“结”和“聚”之处及散布之处,有调理经筋的阴阳平衡,使浑身上、下、内、外、前、后之劲贯为一气的作用。

汤瓶七势手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手法,此手法以前极为保守,秘不外传,水普慈先生在传我汤瓶手时曾讲以前有“传拳不传手,教拳不教劲,教劲打师傅”之说,由此可见汤瓶七势手的珍秘。

汤瓶手为汤瓶七势拳秘传的上中下三节浑身贯动之法中的上肢部贯劲之法,如果只会汤瓶七势拳,而绝对不懂汤瓶七势的上中下三节贯劲之法,那么即使练一生的七势拳架,也只能是练练体操而已,是绝对发不出汤瓶七势拳所独有的劲力来的。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