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旧称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是指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的个人情绪、认知和行为改变。2、精神病学(psychiatry) ▲是医学门类中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医院精神病学、综合医院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3、精神障碍症状学(symptomatology)▲又称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是研究精神活动各种异常表现及其心理机制的临床基础学科。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某一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一个整体的综合的映象在大脑中的反映。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精神活动的功能,反映的是个体在认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智商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自知力:(领悟力、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痴呆: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遗忘综合症(柯萨可夫综合症):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滥用:是指一种适应不良方式, 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学业, 损害了躯体健康, 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耐受性:是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还是以原来的剂量使用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戒断状态:是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药物后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18、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病程多迁延,部分患者

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妄想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一组起病急骤、缓解彻底、持续时间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19、★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异常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经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精神障碍。4、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感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可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脑外伤后精神障碍5、机能性幻觉(function hallucination)▲:在出现客观刺激的情况下,患者出现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6、思维化声(audible thought)▲:又称思维鸣响,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被声音重复或在头脑里回响,即思想变成了清晰可辩的言语声。7、思维奔逸▲:又叫意念飘忽。讲话速度快、滔滔不绝之外,言语联想增快,并因谐音、谐意而转换话题(音联、意联),或者因周围环境的改变改变言谈内容(随境转移)。多见于躁狂状态。8、思维迟缓▲:与思维迫促相对应的思维障碍,联想受抑制,联想速度缓慢,患者表现为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调低沉,反应迟钝。常见于抑郁症。思维迟缓的一个极端是思维贫乏:为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表现为寡言少语。多见于精神分裂症。9、妄想(delusion)▲: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信念不一致。用事实、说理都无法纠正。妄想总是自我中心的,即妄想的内存对患各本人至关重要。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10、强迫观念▲:某一概念或念头,在患者脑子里反复出现,患者明知不必要并且有意识地加以抵抗,却摆脱不掉,为此感到痛苦。强迫性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对立观念11、抑郁▲:是负性情感的增强。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忧心忡忡。严重者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毫无生趣,度日如年。外界的一切均引不起兴趣。一般见于抑郁症。12、焦虑。

▲:主观上感到惶恐不安、提心吊胆,实际上患者自己也知道并不存在什么危险。客观上有运动性不安,如震颤、肌肉紧张、坐立不安;还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口干、颜面潮红窒息感、胸闷、尿急尿频等。急性发作性焦虑称之为惊恐发作,一般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伴严重运动性不安的焦虑又称为激越。患者表情痛苦,手足无措,不停地改变身体姿势,有时言语表达也出现问题。13、抽动▲ :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刻板的肌肉或肌肉群运动,如挤眼。皱眉、缩鼻、点头、耸肩,有时伴有喉部发声或重复言语。见于儿童期抽动障碍。16、阿尔兹海默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起病徐缓,病程呈进行性,病因未明,总病程一般为2~12年。发病早、具有痴呆家族史病程进展较快。病理改变以大脑弥漫性萎缩和神经细胞变性为主17、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due to physical disease)是指由脑以外的各种躯体疾病,如躯体感染、内脏器官疾病、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疾病等影响脑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精神障碍。20、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可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21、★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是指起病于18岁之前,由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原因所引起,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22、★儿童孤独症(child autism)是在婴幼儿期起病的、特有的、严重的精神障碍,系为广泛发育障碍或称全面发育障碍。以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1943年Kanner L.首先描述此病23、★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和品行障碍。★躁狂发作典型症状:情绪高涨、思维活动加快和意志行为增强(“三高症状”)。★抑郁发作典型症状: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和意向行为降低(“三低症状”)1、精神病学简史▲1、第一次革命:给患者以人道对待。2、第二次革命:精神障碍分类体系的建立。3、第三次革命:心第四次革命:世界精神卫生运动展开。4、因性病因论与心理治疗。5、第五次。

革命:生物精神医学发展。 2、精神分裂症传统临床分型临床类型和临床症状群(1)偏执型: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情感、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幻觉妄想症状长期保留。(2)青春型:以情感改变为突出主要表现,情感肤浅、不协调。思维破裂,言语内容松散、不连贯,令人费解,有时会伴有片断的幻觉妄想。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欠佳。(3)紧张型: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或自动性顺从与违拗。(4)单纯型: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5)未分化型: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但又不符合偏执型、青春型和紧张型的诊断标准的一组患者。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要点:1.在无意识障碍及智能缺损背景下出现以思维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精神活动紊乱。2.多发病于青壮年,隐袭起病,缓慢进展,呈现持续性,进行性疾病过程。3.临床表现具有精神分裂的特征性症状。4.随病程进展可出现人格改变精神活动常有趋于衰退的倾向。5.自知力缺失,家族史阳性和病前的分裂性人格特征是诊断的参考依据。6.一般无躯体病和神经系统的病理基础,化验及特殊检查结果亦无阳性所见。4、瞻妄的临床表现大多急性起病,突然发生,部分病人可有1—2天的前躯期,表现为怠倦、焦虑、恐惧、失眠、多梦等意识障碍:主要是意识清晰度下降感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定向障碍思维障碍 思维不连贯,有时妄想记忆障碍 瞬时及短时记忆障碍,事后部分或全部遗忘情感障碍 焦虑、抑郁、情感不稳、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不自主运动:震颤、扑翼样运动、多发性肌阵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尤其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睡眠—觉醒节律障碍一天内病情波动:昼轻夜重5、阿尔兹海默的临床表现通常起病于50~60岁,隐袭起病,全面性痴呆伴发其他精神症状,即痴呆的行为和心理症状。1记忆障碍:早期突出和核心症状2视空间和定向障碍:早期症状之一3言语障碍:特定模式4失认、失用5智力障碍6人格改变7精神症状8灾难反应9夕阳综合征10Capgras综合征11Klüver—Bucy综合征6、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机制答:1、能量代谢障碍(能量代谢不足)2、中枢神经系统缺氧3、毒性物质4、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

5、中枢神经生化改变(递质)6、应激反应7、个体易感性7、★神经症的共同特点1.心因性障碍,与社会文化因素相关2.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3.机能性障碍,一般无器质性病变4.各种神经症表现特征性的状态相5.具有精神躯体两方面症状6.患者的社会功能相对完好7.患者的自知力充分8.神经症是可逆的8、精神发育迟滞临床表现1.轻度约占该障碍的75%—80%,智商范围为50—69,成年后智力水平相当于9—12岁正常儿童。2.中度约占该障碍的12%,智商范围为35—49,成年后智力水平相当于6—9岁正常儿童。3.重度约占该障碍的8%,智商范围为20—34,成年后智力水平相当于3—6岁正常儿童。4.极重度约占该障碍的1%—5%,智商范围低于20,成年后智力水平低于3岁正常儿童。9、★儿童孤独症临床表现多数患儿在出生后36个月内起病,部分病例在3岁以后起病。1.社会交往障碍2.交流障碍①非言语交流障碍言语交流障碍3.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4.异常的感知觉反应5.智能障碍10、★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1.注意障碍2.活动过多3.情绪不稳、任性冲动4.认知障碍、学习困难5.行为问题、适应困难6.神经和精神发育异常 相关热词搜索: 精神病用语冷笑话病学精神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