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农科教结合的路有所为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高职教育的现状, 从实际出发, 努力为农业培养各类急需人才, 坚持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道路, 坚持科教兴农和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主导思想, 使之逐步走出困境, 步入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 培养 农科教结合 产学研合作 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 年3 月, 由阿克苏地区原农业学校、农业机械学校、财贸学校、卫生学校、文化艺术学校和体育运动学校六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综合性普通高校。在地委、行政公署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已初具规模。植物科学系是由原地区农校衍生而来, 在两年多的办学过程中经历了各种磨难, 逐步走出困境, 步入了农科教结合的道路。

1 困惑中的反思。

学院在成立的当年给我系农学园艺两个专业各安排了一个班的招生任务, 我们满怀信心地做了精心安排, 然而到新生报到时医学系、经管系的新生报名处呈现出门庭若市、热热闹闹的喜人景象, 而我系的新生报名处则是冷冷清清、无人问津的一片尴尬情形, 一个星期下来报到的学生不到10 个人, 最后只好转到其他系就学。阿克苏地区是农业大区, 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棉产区和优质棉种繁育基地, 林果业和畜牧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农业战线的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 而我们却招不上学生, 这是为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 系党总支组织全系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反思, 大家深入到农村生产一线、田间地头、果园大棚、畜禽圈舍与农民面对面交谈, 回校后又仔细审查农学园艺两个专业教学计划。通过反思, 找出了招生不景气的原因: ①建院初期, 学院还未能得到全社会和各族人民的认可; ②目前多数农民还不富裕,拿不出更多的钱用于智力投资; ③现阶段我们的专业学制都是三年, 统得太死, 收费标准比较高; ④农学园艺专业教学计划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圈子, 没有突出能力培养这个主要目标。学生在毕业后, 受分配机制的影响, 不易找到工作,又缺乏能力和资金, 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 自主创业, 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使家庭和个人受益。在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干农业最苦, 收益最低, 要走出困境只能改行。但多数同志认为“三农”是植物科学系的根,要打开目前的尴尬局面, 还要从这个根上做文章。

2 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工作。

通过反思和调查, 我们发现农村缺人才, 农业缺人才,农民更需要人才。根据这一情况, 我们决定举办中专层次的农学园艺、畜牧兽医农民学历培训班。先后与库车县委组织部签订了培训合同, 10 年内为该县培养中专学历的农业综合技术人才500 人, 现已完成200 人的培养任务。结合农业和农村的实际情况,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突出能力培养, 实行分段教学。课堂教学分四个教学段, 每个教学段为两个月, 多在农闲时间进行, 其中用1/3 的时间用于现场教学或课堂实验。实训教学时间为1 年, 以个体实习为主, 植科系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为阿瓦提县伯什里克镇培养农业综合技术人才40 人。地委农办领导发现我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三农”服务的工作中, 服务效益显著, 就把原计划安排给塔里木农垦大学培训的任务转移至植科系进行, 这就是地区首届农民园艺技术员中专学历班, 共432 人。这个班的培养目标由地委农办领导亲自制订, 植科系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出具体的教学计划( 包括总体办学方案设计、理论教学计划, 教学实习计划, 生产实习计划等) 。根据这些计划, 安排了5 个月的理论教学, 其中有14 天的现场教学和参观学习, 组织全体学员到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地区红旗坡农场园艺分场、地区实验林场、温宿县木本粮油林场、阿克苏市依杆旗乡果园等单位进行现场教学或参观学习,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训教学时间为7 个月, 第一阶段的实习为5 个月, 由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带领到8 个实习点进行实习, 每个实习单位派一名专职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为了让每个学员受到锻炼, 提高他们的独立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一个半月的集中实习之后, 所有学员都深入到一个承包户的果园中独立实习, 要求他们和果农一样每天完成劳动任务, 遇到疑难问题与果农讨论解决, 果农遇到疑难问题便与学员讨论解决。通过相互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二阶段的实习从2 月初至4 月10 日结束, 仍由班主任带队到学员所在的县实习, 这段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果树修剪, 在总结前段实习经验的基础上, 这段实习安排得更好, 每项实习任务都落到实处, 学员掌握了比较过硬的修剪本领。三月中旬, 阿克苏市农业局对实习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他们选了4 棵苹果树, 让两位刚毕业于不同学院的本科生和两名我系正在实习学员各剪一棵苹果树, 然后由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评定, 结果是我系的两个正在实习学员的修剪水平均高于两位本科生, 这说明, 我们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达到了。

现在, 地区首届农民畜牧技术员中专学历班已经开课,共有430 人参加了学习; 200 人的设施园艺培训班将于8 月初开学; 第2 期400 人农民园艺技术员培训班也将于8 月底开班。地区林业局正在与我们拟签5 年的培养合同, 共计11 000 人, 平均每年培养2 200 人。地区畜牧局也派相关人员与我系联系, 要求我系对全地区8 个牧场的五百多名职工进行全员培训, 由我系教师到每个牧场进行培训。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 贴近农业、贴近农民、贴近生产, 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期培训, 就一定有所作为。

3 农科教结合和产学合作教育之路。

在调查和反思中进一步端正了认识, 我们所进行的是农业职业教育, 就要高举职教服务“三农”的旗帜, 坚持走“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道路。针对阿克苏及南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紧贴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发挥职教优势, 尽快实现中职到高职的转变, 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 已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在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 兵团农一师的17 个农业团场都遍布着我系专业教师的足迹: 如在农一师九团派一名农学教师参与生产和科研, 配合著名农业专家洪家禄同志进行陆地棉花高产优质栽培试验, 进行了两个生产周期, 让我们的专业教师学到了真功夫。接着这位老师连续3 年带领农学专业学生在9 团各连队进行顶岗生产实习, 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师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得到了团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好评, 其间有4 名实习生被团党委选中而留在该团工作。在阿克苏市依杆旗乡的任何一个果园,你都能看到我校一位女教师的身影, 已是高级讲师的她, 深知。

自己的责任重大, 又意识到自己的实践知识需要加强, 就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到果园拜果农为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 掌握了果树栽培的关键措施, 并利用其理论知识进行大胆尝试, 取得了一些经验, 如苹果套袋技术等。该乡聘请她为园艺生产顾问, 并在2002 年和2003 年获得了优秀技术推广奖。教师们的辛勤汗水换来了上述单位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及深厚的友谊, 他们一致欢迎教师常去服务, 学生常去实习。在此基础上我系与上述单位签订协议, 建立实训基地, 现已建立农学园艺、牧医实训基地16 个。经与地委农办联系, 同意将地区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我系的现场教学点和实训基地, 经过努力, 我们将以技术和劳力入股的形式与地区合作经营地区农业科技园区, 到那时, 产学合作教育将会越办越好。在深入生产一线实践锻炼的过程中, 积累了一些经验,已有多篇论文在自治区和地区的报刊杂志上发表, 2004 年以来, 植科系陆续申报了多个科研项目:《香梨腐烂病防治的新技术研究》、《夜蛾类昆虫产卵驱避剂的研制与开发利用》、《苹果套袋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番茄连茬栽培技术的研究》、《灰枣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阿克苏枣生育表现》。《夜蛾类昆虫产卵驱避剂的研制与开发利用》已经地区科技局同意立项实施; 剩余的项目经学院审批立为院级课题, 使植物科系的教师实现了从不研、难研到喜研、善研的转变。

困难和挫折使我们经历了磨难, 受到了锻炼, 初步尝到了创业的甜头。总结经验, 系党总支再一次组织教师广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 进一步确立了我们的办学思路,“唱响主旋律, 高举服务旗, 农科教结合, 产学研合作, 加强职业能力, 凸显专业特色”, 这也是唱响农科教兴农的主旋律。今后, 我们要做好四个方面的服务: 即“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 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农科教结合还包括实验、示范、推广三结合农业开发、科技开发、智力开发三结合。产学研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必由之路, 我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行业企业为依托, 逐步形成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办学机制。强化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凸显专业特色, 就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岗位为目标,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以技能训练为手段, 以开拓创新为宗旨, 在农学园艺、畜牧兽医三个专业的建设中, 紧紧围绕南疆“一黑一白一绿”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我系的实际情况, 办出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

现在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取消了农业税, 这一政策给全国农民尤其是新疆各族农牧民以极大的鼓舞,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们决心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坚持科教兴农, 坚持全心全意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走农科教结合的道路, 争取有更大的作为。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