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赜

董海健。

摘 要: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获取新知的内驱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多样的情境,让学生高效学习,实现历史素养的提升。文章对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影视材料;角色扮演;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6—0081—02。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历史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知识量大等特点,与初中历史相比难度、深度和广度均有所提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应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如何通过情境教学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进行论述。

一、影视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记事、记人的学科,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为情境教学的应用带来了新契机。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视片段,将知识直观、具体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历史情境,了解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与出现的历史人物,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升华他们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中,对于“甲午中日战争”,教师可以播放《甲午风云》或《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中的精彩片段,以此创设情境,让学生看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不忍偷生,沉入茫茫黄海;水师提督丁汝昌在威海卫战役中,宁可自杀殉国,也决不向日本人屈膝投降,体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经过和结果,逐条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提示他们从割地、赔款、开通商埠和设厂四个方面讨论,并得出结论: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影视材料创设情境,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融入到历史情境中,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角色扮演再现情境,促进学生感同身受。

高中历史知识与初中相比深奥难懂,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免影响学生学习激情和课堂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情境,组织学生分角色模拟历史场景,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化,使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情境感同身受,促进他们学习更加深入,使他们深刻认知历史事件。

例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教学中,当讲解“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时,教师可先讲述“皇帝”的由来(从秦始皇开始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讲授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及其职权、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等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秦朝大臣上朝的情境,分别扮演皇帝,三公中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的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等,谈论一些发生在秦朝时期的事情,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秦朝政治制度的认识。

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境,将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化,使学生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皇权至上的特点,让他们情境中评价中央集权的影响。

三、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教师可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借助材料设置问题,将一些历史事件的内容、影响和性质等融入到情境中,吸引学生主动思考、认真探索,并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掌握新知识历史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层次性与悬疑性,利用问题活化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情境中高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教师可通过谈话导入: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是“两希文化”,第一个“希”是“希伯来文化”,即犹太教、基督教文化,为西方政治文明注入守法和宗教意识,另一个“希”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然后教师可询问学生“希腊文化对西方政治文明有什么影响”,让他们了解自然与理性的影响,特别是民主政治。接着,教师展示希腊地图,提问: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了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阶级条件。之后,教师讲述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直接民主。

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组织他们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根据讨论结果进行补充或修正,并给予鼓励性评价和赞扬,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充分发挥语言艺术,极力渲染历史情境

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展开教学,声情并茂地讲授历史知识,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他们在语言的感染下進入到历史情境中,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历史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语气,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可播放音乐《松花江上》,用悲愤的语气谈话导入:九一八事变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那么1931年前日本还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这样,可以让新课教学一开始就进入到悲痛的情境氛围中,并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回答问题。接着,教师可以用悲愤的语气问学生“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并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探讨日本侵华的原因。教师继续运用悲愤的语气说:“日本是怎样由局部侵华发展到全面侵华的?全面侵华的标志是什么?日本侵华期间犯下哪些滔天罪行?”教师组织学生看书回答,并出示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南京大屠杀的图片等,使学生内心受到震撼,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借助语言艺术的魅力在课堂上渲染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给他们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使学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推动爱国情怀的形成。

五、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生动历史情境

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与支持。这种方式既能够改革教学方法,还可以将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创设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把历史事件与现象客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离自己并不遥远,让他们情境中透彻理解历史知识

例如,在“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提问“奥运会会徽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哪些元素”,并播放开幕式中的“文字”片段,展现活字印刷术的字模神奇地变换着图案的情境,引导他们回忆中国的汉字和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接着,教师可出示一组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图片,边介绍边呈现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图片欣赏和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之后,教师可出示一系列书法作品图片,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的草书,王羲之的行书等,带领他们研究书法艺术。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情境教学,将历史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带来直观感受,增强视觉冲击,让他们初步学会欣赏书法艺术,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对传统教学来说是极大的突破。教师需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效果显著、形式多样的优势,让学生在真实、形象的情境中高效学习与理解历史知识,逐步提高他们历史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主胜.实效·针对·深刻——走出高中历史情境教学误区的路径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08).

[2]肖宝华.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6(12).

[3]修文静.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的设置[J].内蒙古教育,2015(33).

[4]冒兵.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略论——从边缘性参与到主体性融入[J].当代教育科学,2014(24).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