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16例临床诊治分析

肺动脉栓塞(PE)是指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以血栓最常见)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及病理生理综合征。现对本院2000年3月~2006年8月收治的1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肺栓塞患者,男7例,女9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8.3岁;发病时间2h~1个月,平均9.07天。基础疾病: 下肢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3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栓塞4例,糖尿病并发肺栓塞2例,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4例,脑出血并发肺栓塞1例,肿瘤并发肺栓塞 1例,不明原因1例。

1.2 症状 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的为13例,晕厥发作1例,意识障碍2例。

1.3 体征 明显紫绀9例,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啰音的5例,出现低热的2例,胸腔积液3例。

1.4 方法。

1.4.1 诊断方法 本组4例病人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1例经肺血流灌注扫描确诊, 11例综合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下肢静脉超声做出诊断。

1.4.2 治疗方法 16例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内科抗凝及扩血管治疗,16例单纯低分子肝素抗凝加用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天。最后4天加用华法令,口服,3mg,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剂量调整。

2 治疗结果。

16例病人均用抗凝及血管活性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心负荷治疗外,2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除死于呼吸衰竭1例,猝死1例外14例住院期间存活的病人治疗后心功能均改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基本缓解。

3 讨论。

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致命性心肺血管病,其发病率高。位于肺血管疾病的首位,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死率位于肿瘤和心肌梗死之后,占第三位。尸检资料表明老年肺栓塞发病率达25%,美国每年新发的肺栓塞约65万人,死于肺栓塞的约5万人[1]。国内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死亡尸检中,肺栓塞的检出率为11%。由于其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造成肺栓塞的漏诊率、误诊率较高,延误了病人的有效治疗

3.1 肺栓塞的诊断 本组16例病人,13例有呼吸困难、气短, 10例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2例有静脉怒张。而对于呼吸困难并右心负荷重的病人,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是必需的临床检查,如果病人氧分压10.67kPa,有或无二氧化碳分压4.67kPa,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高压,且既往无心肺疾病,应高度怀疑肺栓塞。对于急性期患者,如无溶栓禁忌,立即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同时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慢性期可疑患者需要进一步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和(或)下肢静脉核素造影,如明确有下肢静脉血栓,则高度提示肺栓塞。文献报道[2],肺栓塞合并下肢静脉血栓为72%~93%,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实际中的要高,笔者认为如以下几点应高度提示肺栓塞的可能: 既往有长期卧床史,骨折术后3~5天的病人(本组病例有5例骨折病人术后3~5天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后综合胸部X线片、血气分析、心电图考虑肺栓塞,立即行抗凝等药物治疗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病史,难以解释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休克、低血压,心电图右室负荷增大表现特别单独出现SⅠ、QⅢ、TⅢ者及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下降,同时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要高度怀疑肺栓塞可能,如有条件应考虑行肺通气灌注扫描或螺旋CT检查,如没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对高危人群应结合胸部X线片、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综合分析可以考虑肺栓塞,目前随着临床医师的诊断意识的提高,结合相应必备的检查设备的完善,肺栓塞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将会不断降低。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