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末第一学期语文测试问卷(初中三年级语文)

九年级期末第一学期语文测试问卷。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褴褛(lǒu)   狡黠(xiá)    强聒不舍(guō)。

B.折本(shé)   嗔怒(chēn)   寻章摘句(zhāi)。

C.怄气(òu )   枘凿(ruì )   面面相觑(xū)。

D.怜悯(mǐn)   拮据(jié)    恪尽职守(g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习惯   豁然贯通   纶陷   语无伦次。

B.箫瑟   百业萧条   颠覆   重蹈覆辙。

C.丰腴   阿谀奉承   对峙   恃才放旷。

D.揶揄   不言而渝   拜谒   怒不可遏。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从1996年海南省政府首个政府门户网站起,中国政府网站的建设和发展已走过十年历程。

②如果过于溺爱孩子,对他们的缺点听之任之,不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那就等于孩子向坏的方向发展。

③邻居节那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认识的,不认识的,院里院外的,见面寒暄,问长问短,曾经凝固的邻里亲情顷刻间成了冰川大河,浇灌在每个人的心田。

A.开办  鼓励  融化    B.创办  鼓舞  溶化。

C.创办  鼓励  融化    D.开办  鼓舞  溶化。

4.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书籍变成了几个公式,读起来味同嚼蜡,读者自然也就慢慢失去了兴趣。

B.正是在这种传统民俗习惯与现今社会风气的熏陶下,遇事大操大办的消费歪风变得越来越根深蒂固。

C.李中华成为国际试飞员后,仍孜孜不倦地钻研前沿航空知识,充分展示了一名思想、技术双过硬的新型高素质军人的崭新形象。

D.他们在生活中克服种种困难,工作中吹毛求疵,演出中认真负责,使得这一宣传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⑴高矗云霄的博格达峰上,成年成月,,不管春夏秋冬,它从上到下总是一身洁白。

⑵山谷两旁,,,仰首只见一线弯曲的蓝天,偶尔有几只山鹰掠过。

①披着雪白的大氅戴着雪白的头巾  ②戴着雪白的头巾 披着雪白的大氅。

③峥嵘险峻    峰峦陡立    ④峰峦陡立    峥嵘险峻。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话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奥列格昂起头来一看,招牌上写着“中央百货商店”的字样。这就完全可以理解了:这个热闹的地方,一定有什么热门货出售。

C.秋天的山区是美丽的,群山在炫耀它们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斑驳杂陈,纷披有致,绚丽缤纷。

D.他不知道瘦男人究竟想怎样报复自己?是找人痛打自己一顿?还是采取其他更恶劣的手法?

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3小题)。

①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④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

8.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我们可以议论我们的伟大成就。   ②我们的事业有更大的发展。

③我们可以议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

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作为一位现代作家,叶紫在其作品中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和军阀混战对农民群众的残酷压迫。②编剧选中叶紫的作品作为《星火》剧本蓝本的原因,是因为鲁迅曾给叶紫的作品作序。③该剧讲述了女主人公梅春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从一个童养媳成长为一个农民运动骨干。

10.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语义连贯的排比句。(3分)。

我们从小就把自己的祖国比喻成伟大的母亲。没错的,祖国母亲是一架摇篮,培育自信,摇出繁茂;祖国母亲是一座丰碑,镌刻过去,启迪未来;。

;。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9题。

(一)母 亲 的 贺 卡。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当年,他刚刚20岁,跑到南方的一座海滨城市做生意,没想到生意赔了,血本无归不说,还债台高筑,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快到春节了,他想了又想,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说,如果他春节不回家,可能就永远不会回家了,请老人珍重,忘掉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他那远在北方偏僻农村的母亲收到他这封沮丧又绝望的信,悲伤得哭了很久。这个世界上,她最牵挂的,就是这唯一的儿子,他是她的魂啊。母亲从抽屉里找到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贺卡,让邻家孩子代笔,在贺卡上写上了一行留言:孩子,你不回家,妈也不想再活了。

母亲拄着拐杖赶到几十里外的镇上,把那张贺卡丢进了邮筒。那天的雪真大啊!一路上,母亲摔倒了好几次,纷纷扬扬的大雪,几乎把母亲裹成一个笨笨的雪人了。

天快黑的时候,小邮电所的一个女营业员首先看到了那张没贴邮票贺卡,她将已举到废纸篓旁的手缩了回来,对老所长说:“您看,这张没贴邮票贺卡。”头发花白的老所长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那张泛黄的贺卡,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他说:“这张贺卡就是没贴邮票,我们也要马上把它投出去!”。

第二天早上4点多,老所长骑上车趔趔趄趄地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上路了。七八十里的山路,白雪皑皑,路上积雪很厚,这样的行程太危险。但老所长看着那张没贴邮票贺卡,就仿佛看见了两条站在悬崖边上的生命!绝望的孩子,还有抱着仅仅一丝希望的老母亲……老所长的眼眶湿了,他顾不上自己那天一冷就隐隐作痛的老寒腿,把那张没贴邮票贺卡紧紧地掖在贴胸的口袋里。

天黑的时候,老所长终于赶到了县城。分发室的人很惊讶,说:“这么大的雪你还跑来干什么,不想要你那半拉子老命了?”老所长笑笑,顾不上喝一口热茶暖暖身子,就从贴胸的口袋里掏出那张贺卡说:“这贺卡忘贴邮票了,但它拴着两条人命呢!”分发室的人一一接过那张还有老所长体温的贺卡传递着看了说:“寄,马上就寄,这张贺卡一点都不能耽误!”他们“啪”地在卡上砸上了鲜红的邮戳,想想,又在那张贺卡的空白边缘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黑体小字儿:这是一张很重要的贺卡,望能迅速投递!落款是:礼城县邮局全体同仁。

夜里10点多,邮车破例摇摇晃晃地冒着鹅毛大雪上路了。

次日8点,那张贺卡被准时送到了远去的火车上,开始了它新一程传递……。

4天之后的深夜,蜗居旅店的他收到母亲这张没贴邮票贺卡。他看着贺卡母亲的留言和边缘空白处那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哇地一声哭了。其他旅客纷纷披衣围了过来。大家默默地传递着看了那张泛黄的、没有贴邮票贺卡,默默地掏出钱放到他的面前说:“回家去吧!你妈在家等着你呢!”那一堆钱有10块的,有5块的,有1块的,还有角票和许多硬币,他知道,住到这地方的人都是些经济不太宽裕的人。

怀揣着那张贺卡,他终于踏上了北归的列车。如今,年过40的他,已是北方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了,他和善,乐于助人。他的办公桌上,总放着那张泛黄的用玻璃镶嵌起来的贺卡,没事的时候,他常常默默凝视着那张母亲贺卡,那张没有邮票贺卡,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为母亲,更为那些直到现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们,也许,是为了生命之间那些闪烁着爱的光芒的心灵吧!

11.本文依次叙述了 写贺卡 —→  —→    等情节。(2分)。

12.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4分)。

①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②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

13.文中多次出现对雪的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14.为什么一张没有贴邮票贺卡却按时送到了“他”的手中?(3分)。

15.下列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母亲贺卡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传递一张没贴邮票贺卡的故事。

B.本文既刻画了老所长这一个体形象,又描写了县邮局工作人员和其他旅客等群体形象。

C.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语言朴实而令人感动。

D.本文着重表现了母亲的谆谆教诲对儿子一生的深远影响。

(二)绿色塑料

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塑料、天然高分子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光降解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对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6.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哪些内容?(3分)。

17.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18.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4分)。

19.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塑料”有什么异同。(5分)。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②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③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④,殊不畏人,闾里间⑤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⑥之诚,信于异类⑦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⑧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日鸟雀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

①武阳君:指苏轼的母亲程氏,死后被封为武阳君。②鷇(kòu):初生的小鸟。③桐花凤:鸟名。④驯扰:驯服顺从。⑤闾里间:这里指乡里的人。⑥忮(zhì):嫉妒,歧视。⑦异类:这里指鸟雀。⑧鸱、鸢:鹞鹰、老鹰。

20.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众鸟巢其上(筑巢)    B.翔集其间(聚集)。

C.以为异事(奇异)     D.鸟雀巢去人太远(距离)。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皆巢于低枝         因使唐雎使于秦。

B.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

C.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由是观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

②异日鸟雀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23.文章第一段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景象?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2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①②两个小题。(5分)。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①这首诗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了、、。

等景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和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3分)。

②这首诗通过写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四(4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误解,就是对事物或人的思想不正确的理解。在常人看来,误解总是让人委屈、令人烦恼、扰人思绪的,因而也是难以忍受的。而在生活中,谁都可能会被人误解,谁都可能会误解别人。

请以“误解”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