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武警是什么官_王伯祥:为官一方五年半百姓记他一辈子

一位已离开县委书记岗位整18年的老同志,只因在任五年半的工作,被当地百姓永远牢记,18年后,两位村支书和一位退休教师用3年时间,自发地为他写出40万字的“大传”;他5年半的政治生活为该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该县是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三十年18个重点调研典型之一,是全国排名24的百强县……   他为一县百姓谋利,一县百姓为他祈福。

2002年,在离开县委书记岗位十余年后,他因病住院时,万千百姓前往探视,而时任山东省省委书记吴官正更是在他的床头陪了整整3小时……   这个县叫寿光,这位书记王伯祥

没有伯祥书记寿光菜和我的名气哪有这么大!”――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与菜有关的故事   2009年4月,冬暖式大棚创建成功20周年纪念活动在寿光市三元朱村举行。

被称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的村支书王乐义开口便说:“没有伯祥书记寿光菜和我的名气哪有这么大!”   寿光的农民有种菜的传统,又因靠近有30多万人的胜利油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寿光县附近自然地形成了几个与菜有关的小型交易市场。

1986年6月,王伯祥

出任寿光县委书记,刚刚上任的他决定把蔬菜作为全县第一要务,以蔬菜市场为支点,撬动蔬菜产业。

但当时计划经济坚冰仍未破,“市场”二字十分敏感,有人问:“‘市场’搞出事来怎么办?”王伯祥答道:“百姓最重要!如果真有什么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   就这样,在王伯祥的力挺与努力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从1986年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从占地20亩扩大到今天的650亩,蔬菜批发市场年销售额现已达240多亿元,全国二百多个城市的饭桌上,都有了寿光菜的身影。

与菜有关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1988年腊且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王伯祥带来了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

菜是“夏天草,冬天宝”,王伯祥见到这样的宝见自然不肯轻易放过。

他要让寿光人民靠菜再发一笔财。

于是王伯祥聘专家,搞推广,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棚菜”运动在寿光开始了。

就这样,寿光蔬菜大棚由17个变成了1991年的3_3万个,现在已经发展至46万个,菜农王友德说:“我们的大棚菜能够在零下25摄氏度生长,现在1亩大棚纯收入都超过6万元了。

”   “有这样的书记,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原农业部部长林乎加窝棚里的常委会   寿光北临渤海,南抵青州,东衔寒亭,西接广饶。

一条弥河穿县而过,将寿光分为南北两块。

然而寿南寿北因自然却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上世纪八十年代,寿南气候湿润,土地肥沃,被誉为“昌潍粮仓”;占全县面积近百分之五十六的寿北却草树不生,一百二十万亩盐碱地上的二十万人生活无比艰辛。

寿北的如此现实,让从寿北走出的王伯祥坐立不安。

“不彻底改变盐碱滩的面貌,大棚菜种得再好,寿光也只能是富一半穷一半!”王伯祥在县常委会上正式发出了向寿北进军的号召。

就这样,1987年10月,一个治理发展中“半身不遂”的大会战开始了。

当时,王伯祥和所有参加建设的民工一样,住在工地的窝棚里。

有一无时任农业部部长林乎加和山东省副省长朱奇民到寿光视察,在县城没有找到县委书记,他们就来到了寿北建设的工地上。

浑身是泥的王伯祥从窝棚里钻出来,老部长错把王伯祥当成了民工,问他:“你们的‘伯祥书记’在这里吗?”王伯祥答道:“我就是。

”后来,林乎加非常感慨地对朱奇民说:“一个县有这样的书记,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   有什么样的“班长”,就有什么样的队伍,县委十一名常委,九名住在工地上。

县里的常委会,也就在这样的窝棚里召开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经过45天的大会战,寿北开发取得了胜利。

今年5且王伯祥重访寿北

车刚停在东岔河村头,四五百人便围了上来。

村民郭成贵激动地对王伯祥说:“王书记没有你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啊!”村支书郭孔让急着向王伯祥汇报当前的成绩:现在村民不分老少每年分6000到8000元,全村有轿车400多辆、别墅583幢……   “欲取先予,这是整个财政的思路。

当年伯祥书记的投资效果,在自己的任上没有任何显现。

”一一原寿光财政局局长田效忠停滞不前的数字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原寿光县建委主任齐来吉是唯一一个说王伯祥“不是”的人。

原来,他这个建委主任曾整整三年处于“不务正业”的状态。

1986年到1988年,为搞经济发展,齐来吉当过寿北开发后勤部的副部长,还当过乡镇企业领导小组的副组长。

为此,整天喊着要搞城建的齐来吉和王伯祥红了脸。

王伯祥总撂给他一句话:“还不到时候。

”在王伯祥的理论里,只有先建设,让经济发展人民富足,才能搞出像样的城建。

1988年春节前,齐来吉被王伯祥悄悄叫到了办公室,王伯祥先向齐来吉道歉,接着话锋一转:“没有钱,怎么盖房子?怎么娶媳妇?今天是时候了,咱们的战略要转移,从现在开始,搞城市建设!”   “这下不得了了,咱唱主角了!”这是齐来吉至今还不能忘记的惊讶。

当年的寿光县城,只有三条半街,没有超过二十米宽的街道,用齐来吉的话讲,“内商都不愿意来,哪有外商?”   然而此时,王伯祥心中已有了盘算,他带着齐来吉上北京,花大价钱从设计院请来了工程师,对整个县城进行了全面和长远的规划。

齐来吉说:“20多年来,这个规划一直用到今天,如果原来的街道不够用了,顺延就行了。

根本不用推倒重来。

他的规划,没有短期行为。

”   原寿光财政局局长田效忠对此深有感触。

他说:“欲取先予,这是整个财政的思路。

当年伯祥书记的投资效果,在自己的任上没有任何显现。

他只是搞建设,搞投资,从来不问这些投资是否在他的任期内能得到数字上的回报。

从数字上看,王伯祥时代,没有发展,但群众得到了实惠。

”   “计划生育,他拿自己的亲妹妹开刀,我们这些老同学,谁敢叫他办私事?他不办!更没人敢让他办!”――原寿光师范学校副校长刘效武   一辈子的临时工   刘效武王伯祥同村,又是同学。

王伯祥还是县委副书记之时,三年未见老同学面的刘效武便去看望王伯祥

为了不空着手去,刘效武用一个书包,背了4斤绿豆。

结果,王伯祥不仅生了气,也失去了主人的气度,他没有刘效武坐下,就这样,刘效武呆呆地站了半天。

今天,当刘效武向记者讲起王伯祥的生活作风时,他很惊讶地说,“私事?办私事,他不办,我们也不敢,老侯可是当了一辈子的临时工Ⅱ阿。

”   老侯是王伯祥的妻子,叫侯爱英。

因为王伯祥书记的缘故,侯爱英的民办老师这个临时工身份,直到退休。

而他的亲属没有因为王伯祥“当官”得到任何好处,相反,当年的计划生育大会上,王伯祥第一个开刀的对象是自己的亲妹妹。

然而当初,为聘请大棚菜专家韩永山,月工资107元的王伯祥给韩永山开出了3万元的年薪;为了让寿光大棚菜发展起来,王伯祥给韩永山配了一部新吉普,而自己还是坐着旧汽车……   任寿光县委副书记书记8年间,王伯祥一家五口人,始终住在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四间旧平房里。

1991年10月,王伯祥调任潍坊市副市长。

临行时,一辆130型的小货车就装完了他全部的家当。

王乐义王伯祥的清廉更是推崇有加,他说:“他这个人太简单了,他就是心里装着老百姓,就这么个事。

”   今年6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66岁的王伯祥说,“群众对我的感情,其实蕴含着对我们党的感情;老百姓感谢的不是我个人,而是称赞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党的伟大,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

”   离开寿光已18年的王伯祥,今天回到寿光,总会有人迎上前来,向他们的“伯祥书记”汇报自家的喜事;王伯祥走在寿光街头,也不敢轻易坐出租车,每当司机认出他来,总会拒绝收费;寿光的街头,至今还有群众用“伯祥”字样来命名自己的饭馆,以便提升知名度……   五年半的无私奉献,一辈子的美好记忆。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