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谁的年终奖

年底了,谁都盼个大礼包! 毕业论文网   礼包的说法有两个,一是应得的,员工绩效分两步,每月预先领取一部分,到年底领到了全部。

这种绩效主要与员工贡献业绩有关。

另一个是企业特别给予的,企业将总收入和总成本相消减,得出总利润,然后按岗位、贡献、人头等等标准发下去。

这种奖金主要与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有关。

哪种更合理?   民营企业多是采取第二种

国营企业变相采取了第一种,看似以业绩拉开差距,其实问题多多。

最常见的问题,是员工拿到了大礼包企业实际上又亏损。

为何呢?因为该奖励的,按照绩效贡献你给了奖励,但没有业绩的你不敢真正去得罪,不敢去倒扣,又造成了事实上的制度落实不到位,没干好的出于人情又不能惩罚到位。

企业利润与员工贡献不能有效挂钩,这是国营企业的“原罪”。

采取第二种的民营企业老板最累,也最看整体。

在这样的企业老板在经营的起点和终点的跑道上,都是最勤奋的一个,而员工成了老板意志的执行者、落实者,通俗来说也叫“螺丝钉”。

老板未必让你去发挥,但务必要求你去执行。

一个执行者的年终大礼包,自然与企业整体业绩而不仅仅是个人贡献挂钩

年终奖,其实是企业性质、企业制度设计的倒影。

而最根本的问题,又是“企业是谁的”这个老问题。

工。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