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构筑“共保平安”铜墙铁壁_《铜墙铁壁》

多措并举 构筑“共保平安铜墙铁壁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40天平安行动”专项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确保平安的原则,多措并举,构筑起“共保平安”的铜墙铁壁,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为十九大的召开营造了良好氛围。

筑强队伍链,共建平安木鱼新气象 (一)镇机关干部队伍。一是对镇全体机关干部进行统筹,实行片长制,以支部为单位划分为7个片区,由联系领导任片长,负责该片范围内每个领域、每个行业、每个群体、每个环节的所有事项。二是召开专题工作会议6次,确保部署安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全覆盖的无缝衔接工作模式,责任到人。

(二)政法联席单位队伍。一是再次明确辖区内政法单位及职责。镇内7个政法联席单位,各司其职,互通有无,确保信息畅通。二是用好政法联席会议制度。召开政法单位联席会议2次,总结上季度综治维稳工作,安排部署下季度工作

(三)村社干部、网格队伍。充分整合各村(社区)干部力量,把村社干部、网格员高度融合,对村社干部、网格员开展培训2次30余人次,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

(四)民兵、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一是将镇内民兵和党员志愿者,进行统一编排。根据预案进行专门的维稳演练,对所有维稳队伍进行集中式拉练,确保应急维稳队伍拉得出去、做得得力,切实维护 社会大局稳定。二是镇内民兵和党员志愿者组成治安巡逻队,每天定时对辖区进行巡查,对于发现的矛盾纠纷及各类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上报领导小组。

筑牢防线链,共享信息木鱼新平台 (一)旧方式+新媒体结合。一是各村(社区)通过LED、村(居)务公开栏、广播等载体进行定点定时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累计宣传法律法规200余条;二是以“农民夜校”为依托,在全镇范围内开设“法治面对面”讲堂,讲授《信访条例》《继承法》等法律知识,听课群众达500人次。

(二)大信息员制度。设立片区信息员制度。以行政村为单位划分5个片区,网格员为大信息员,依次往下设村(居)干部、社长、12户联防组长为基础信息员,形成5条信息上报链四级信息上报制度,确保信息上报不留死角。

筑实机制链,共谋和谐木鱼新常态 (一)“宣传+预防”机制。

木鱼镇坚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舆论宣传攻势。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广泛借助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传媒,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及时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引导群众和发布重要信息、介绍重大情况、澄清不实报道。健全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规范,及时、主动、准确的发布重大突发事件新闻,防止被炒作形成热点,并积极开展网上不稳定因素排查,全面收集、有效甄别网络舆论,定期进行分析研究,掌握民众思想状况,了解群体的倾向和意愿,对重大舆情形成预警报告。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教育,防止舆论激化,控制不良信息引起的群体非理性行为,将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教育+化解”机制。

坚持基层普法教育,以主体下移、重心前移,以村(社)为主的原则,结合“六五”普法活动等其他活动,把法制宣传教育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机结合起来,在全镇范围内采取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大基层网格信息员和志愿者及早发现矛盾纠纷并进行教育引导,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过程中,从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竭力让群众满怨而来、满意而归;对无理上访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明政策、法律,消除上访人员心结;对无理取闹、恶意缠访人员,依政策、依法进行处置。建立健全社会舆情调研制度、群众接待日制度、基层联系点信息员制度,开辟同群众联系的多种渠道,及时捕捉群众的社会反映,提前做好引导应对工作。同时,建立村情、矛盾调处回访、不安定因素排查等台帐,做到年初建帐、年中查帐、年底交帐,逐月登记、逐月汇报、逐月落实。

(三)“重点人员+考核问责”机制。

针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重点人员,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三级调解工作制度:村居社区)主要以矛盾纠纷摸底排查为主,做到不漏人、不漏事,信息灵敏,摸排准确,报告及时;镇主要以调处化解为主,对一般性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化解,确保不出镇;积极整合基层信访维稳政法力量,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社会调解有机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将矛盾形成扼杀在摇篮之中。

实行包案化解责任制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对各类重要信访积案难案、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涉重点群体案件,落实镇党政领导干部或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案,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逐一明确办理时限和办理要求,做到“一起案子、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查到底”。对待交办的重点信访案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涉重点群体案件由政法委进行抽查或回访,检查考核情况纳入全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信访工作综合考评总成绩。对因失职、失察,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导致矛盾纠纷激化的站办和个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