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A植入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静脉输液港(VPA)植入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医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各25例。

观察A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对照A组患者实施非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观察B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锁骨静脉VPA植入术,对照B组患者实施非超声引导锁骨静脉VPA植入术

观察四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A组的手术成功率及舒适度明显优于观察B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余3组(P0.05)。

结论 B超定位辅助下经颈内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输液港;恶性肿瘤超声引导  [中图分类号] R7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a)—0097—03  化疗恶性肿瘤医治中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治疗手段,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均要辅以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和多期化疗,因此需要长期对其进行静脉注射[1]。

但是如果对患者长期进行静脉穿刺和化疗药物治疗,将会使静脉受到刺激,严重的会导致静脉炎。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简称输液港,主要组成部分是注射座和导管[2]。

VPA适用于长期进行间歇性静脉注射的患者,原理是借助专用的隔膜和导管来输注各种药物、输血、血样采集等[3—4]。

本研究中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不同的VPA植入术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我院接诊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各25例。

观察A组患者化疗方法采用超声引导锁骨静脉VPA植入术,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5.75.2)岁;乳腺癌患者6例,胃癌患者7例,肺癌患者5例,肝癌患者7例。

对照A组患者化疗方法采用非超声引导锁骨静脉VPA植入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6.35.5)岁;乳腺癌患者5例,胃癌患者7例,肺癌患者8例,肝癌患者5例。

观察B组患者化疗方法采用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6.96.1)岁;乳腺癌患者5例,胃癌患者5例,肺癌患者8例,肝癌患者7例。

对照B组患者化疗方法采用非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6.85.9)岁;乳腺癌患者5例,胃癌患者10例,肺癌患者5例,肝癌患者5例。

本研究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组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相关检查,并且嘱患者卧床休息、吸氧和监护治疗。

超声引导锁骨静脉VPA植入术的具体工作如下: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工作,使患者保持平卧姿势,对乳腺癌患者的输入采取健侧锁骨静脉入路,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均采取右侧锁骨静脉入路。

使用超声扫描锁骨静脉状况,再于锁骨中外10~20 mm处行穿刺术。

使用超声引导来精准地确定穿刺点到胸锁关节和到第三肋骨的距离,从而确定导管插入长度。

由穿刺点向下外侧做一个3 cm长的切口并实行钝性分离皮囊操作,放置VPA底座连接导管。

在预置VPA底座处做2 cm的横切口并实行钝性分离,做出一个皮下口袋拟放置VPA底座。

由底座处到静脉入口处,推送至隧道针尖端且要打通隧道。

术后2 h内对术口处进行加压处理,以防止伤口渗血或出现皮下血肿。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排除血气胸,术后要拍摄胸部X线来精确掌握导管头的位置,并预防性对患者使用4~5 d的抗生素。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的具体工作如下:首先进行术前的常规准备工作,使患者保持垂头仰卧姿势,与超声引导锁骨静脉植入方式一样,对乳腺癌患者的输入采取健侧锁骨静脉入路,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均采取右侧锁骨静脉入路。

使用超声引导来确定穿刺点,颈内静脉穿刺处应距锁骨上2~3 cm。

当出现暗红色静脉血回血,此时则表明穿刺成功。

然后送入导丝10~15 cm,在撤出穿刺针,在穿刺点做1 cm的切口且将血管扩张器和插管鞘沿着血管送入静脉,抽出扩张器和穿刺针。

然后将导管沿着插管鞘送入颈内静脉,在撤出导丝和插管鞘。

在预置VPA底座处做一个2 cm的横切口,然后钝性分离出一个皮下口袋,用该口袋来放置VPA底座。

同样的,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也需要从底座推送隧道针尖端于静脉入口,并且还要打通隧道。

术后对患者拍摄胸部X线来精确掌握导管头位置。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舒适度以及手术时间。

手术结束后,肿瘤完全消失,且维持时间在4周以上,则为手术成功。

手术结束4周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舒适情况,同时观察感染、气胸、心律失常、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A组的手术成功率及舒适度明显高于观察B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VPA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长期建立起稳定的静脉通道,从而避免反复穿刺对静脉造成的伤害。

当前VPA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不过大多数采用盲穿,很容易诱导并发症,而超声引导VPA植入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成功率,同时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5—6]。

VPA最初是由Broviac等发明并应用于临床中,主要用于解决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输液问题[7]。

VPA是一种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可以完全植入体内,其所有的装置都移植在体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自身形象没有影响,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8—9]。

通过VPA不仅仅可以输入血液制品、抗生素和化疗药物,还可以进行血样采集[10—11],但是目前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

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VPA植入式,例如,对乳腺癌患者选择健侧VPA植入术[12—14]。

在经颈内静脉置入VPA植入术中,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明显优于在盲视状态下穿刺。

VPA术中无疼痛,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恢复快,能够更好地让患者吸收化疗药物,不仅提高了疗效,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诸多不便,因此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VPA近年来成功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避免了化疗用药频繁、药量大及因部分化疗药的毒性大而引起的静脉炎,也多用于需长期用药、常规方法输液困难、浅静脉难以寻找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院开展超声引导下经颈内VPA是一种并发症少、安全有效,能够减少病人痛苦的输液方法,是在本地区域内首先开展的新技术[15]。

本研究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锁骨颈内静脉VPA植入术比实施非超声引导锁骨静脉VPA植入术更具优势,相对于超声引导锁骨静脉VPA植入术,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引导的VPA植入术恶性肿瘤患者中有极其积极的影响,且超声引导锁骨静脉VPA植入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度都优于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

[参考文献]  [1]但操,刘雪君,鲍华雄,等.超声引导静脉输液植入术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6):912—914.  [2]肖雄升,张智,张远起,等.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107—109,110.  [3]张晓玲,许英娜,汪丹,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7):136—139.  [4]付小伟,孙洪涛,顾志菊,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59—63.  [5]孙玉巧,周涛,李云涛,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8):408—611.  [6]沈煜,路红玲,葛琰,等.不同术式植入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9—101.  [7]李丽,吕海芳.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01—102.  [8]付小伟,孙洪涛,顾志菊,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59—62.  [9]李新娴.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19):1791—1792.  [10]张淑华,谷枫,王丽红,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5,34(21):122—123.  [11]陈慧.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2):5267—5268.  [12]张海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84—85.  [13]叶祝芹,温杏花,廖观兰,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10(23):83—84.  [14]江映霞,李春梅,黄慧敏,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32(10):108—109.  [15]周丽.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维护及临床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75(16):3742—3743.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