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 表态发言

责人之心常有,责己之心却无。

我们常常站在权力的高度谴责下属的无能,站在哲学家的高度谴责他人的浅薄,站在道德高度谴责他人的是非,站在大师的高度谴责他人的无知,站在大人的高度谴责小孩的幼稚,站在专家的高度谴责他人的偏颇,然后站在怜悯的高度谴责自己。

――张宗相      犯妇示众,众人砸石。

耶稣说:“谁无罪,谁来砸。

”众人曰:“砸死她即证高尚。

”很多时候,谴责就像是扔向犯妇的石头,无非是想证明自己比妇人高尚。

――石页      谴责不是发泄个人情绪,发泄个人情绪是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发表个人观点;谴责是对道德范畴之行为的一种个性判断,道德是社会公众的认可,既然你面对的是社会的、公众的,你的谴责行为就要对社会和公众负责。

我们应该摒弃那种发泄个人情绪式的谴责行为

――七月      谴责者总是以谴责的方式来展现着自己的生存状态。

谴责由“自在”的“语言”现象变成“自为”的“言语”行为时,谴责者就被谴责同质化了。

――张翼      谴责是世间的一面镜子。

善恶标准自在百姓心中。

个人的日常言行,如果超出法律约束的范围,所有善良的人们,都可以运用道德的标准,鞭挞你的灵魂,激荡你的心灵。

――卧龙隐士      我们有时一面谴责腐败,一面又眼红腐败的好处;一面谴责别人的善举太轻,一面又抓紧自己的口袋,谴责往往成了我们横冲直撞的武器。

我们到底是真的谴责,还是想追随已得利益者的利益?   ――不不      谴责其实是一种不同价值观人群的对抗和互动。

谴责的一方常常代表着主流价值观,而被谴责的一方,则很可能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违背,为了让他们重新返回道德价值的底线,于是,作为主流和正义化身的谴责就开始出场,而出于良苦用心的谴责常常不会实现最终的目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谴责者居高临下的道德地位,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道德地位则呈下降态势。

――曹建明      谴责要建立在清楚事实的基础上,要以法律和道德为依据对行为不端的个人或渎职的部门进行批判。

不可人云亦云,不清楚事实就跟着瞎起哄,乱扣帽子。

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太多次。

――逝水浪花      谴责的形式多种多样:领导对部下名正言顺、理所当然,富人对穷人毫无顾忌、为所欲为。

文人对武人有口难开、言不尽意。

社会中的诸多不良现象应该遭到谴责,却苦干身份,瞻前顾后,让谴责悬于不明不暗。

――蒋玲      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包括谴责,但是,如果能给谴责再加点技术含量,不要只是情绪化的谩骂,或者国骂,这也许更是大国公民该有的气质。

――弓长天。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