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运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思考

摘 要:加入WTO之后,我国航运起业在拓宽市场的同时 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一严峻的形式下,我国航运企业必须利用自身优势,以 港口为依托,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积极发展综合物流服务 ,培养先进的物流人才,拓宽企业的生存空间。

毕业论文网 /2/view—461432.htm  关键词:航运企业现代物流物流信息网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096(2002)01—0062—03      一、航运企业面临的压力和困难      1?海运市场需求不足,运力过剩,竞争激烈。

中国航运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运力过剩状 态,目前,我国的船舶运力已达到了23多万艘,5000多万载重吨,航运公司为保持和扩大市 场份额,争取货源,降价大战此起彼伏,造成许多航运公司的运价接近或低于其营运成本, 经常处于亏损的境地。

虽然加入了WTO之后,我国航运企业拥有了走出国门的机会,海运 市场的需求会相应地扩大,但根据对等原则,国外各大航运公司也会进一步地加入中国的航 运市场,造成国内航运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我国航运公司在经营自己的传统业务的同时 ,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以应付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保持并增强公 司活力。

2?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严重滞后。

我国航运企业所拥有的大多数船舶的船状 较差,船型陈旧,自动化程度低,航行效率低,管理结构不合理,自然运营成本高。

而外资 航运企业非常注重船舶更新,以适应新型的运输方式。

许多外资航运企业已凭借其先进的管 理水平和技术装备,在港口装卸、船舶运输、内陆集装箱运输、国际集装箱运输等方面直接 参与了与我国航运企业的竞争,抢占航运市场份额。

我国航运企业由于处于从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轨阶段,还远没有建立起"产权明,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 业制度,企业自身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难以降低交易成本),经营手段不灵活,服 务质量跟不上,直接造成能耗过重,经营成本很难得以降低,航运服务在向多元化和系统化 发展的进程缓慢,还远没有形成融汇陆上运输、代理、仓储和流通领域的贯穿全球的集海陆 空运输为一体的货务、售前售后的综合服务体系,增值服务严重滞后,无法与国外知名的航 运集团抗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航运企业发展空间。

3?信息技术缺乏,人才流失。

航运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参与方多,风险相对较强的行业 ,如要增强航运企业的实力,就必须改善和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建立全球性的信 息网络系统,以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需要。

我国一些大的航运企业对于发展电子商务已有了 深刻的认识,并已建立起了一些初具规模的航运网站,在为货主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方面取 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国外知名的航运企业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特别是一些中小 型航运企业,仍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网络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由于资金的缺乏,对于建立 信息网络只能是望洋兴叹,缺少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就谈不上高效服务,公司的发展也驻足 不前。

另外,资金雄厚的外资航运集团凭借实力,竭力创造优厚条件,吸引国内航运人才, 造成本来就属于稀缺资源的航运人才的流失。

我国航运企业观念陈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不够重视,在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重用人才方面严重欠缺,目前航运人才的流失和 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已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航运企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式迫使它们必须转变陈旧的经营理念,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二、综合物流服务的市场潜力巨大      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现代物流不再孤立地 看待参与物流的各个环节,而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物流管理中的各项功能,运输、储存 、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

发展综合物流服务,有利于降 低航运企业成本,提高航运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它是企业新的利润源 ,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器。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 转变传统物流采购途径,转而寻求新的全球资源配置商机。

跨国、跨地区的全球物流采购已 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新的源泉。

现代物流在中国是新生项目,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水平 的大幅下降,必将带业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大幅度增加,大大促进物流需求的增长,对我国物流市场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据预测,我国物流业将以30%的速度增长。

并且我国物流 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

(1)我国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占GDP的比重约为 16.7%。

(2)物流资金的周转速度慢。

(3)物流业的效率低,每年造成的全国物流损耗达3000 亿元以上。

(4)传统的物流方式仍占相当的比例,资料显示,英国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已达30%以上,而我国的工业企业中,把原材料交给第三方物流的仅占18%,把销 售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仅占16%。

以上所有这些差距意味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非常之大,国外知名的航运集团早 已注意到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潜力,纷纷进军中国的物流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例如,马士 基物流(中国)目前在中国设有9家分公司,6个办事处,员工2500名,并计划在2年后在中 国开设10个配送中心,以期带来更大商机。

我国的般运企业作为传统的运输企业,应抓住机 遇,在现代物流中占据一席之地,发展综合物流服务,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航运企业发展综合物流的优势及国外知名航运集团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成功 举措      航运企业本身就是运输企业,而交通运输是物流供应链的构成要素之一,航运企业沟通国际 和国内2个市场,水运、陆运、多式联运及其代理企业,具有广泛的国际国内货物运输网络 ,基础设施及国际化人才优势。

发展综合物流服务航运企业基于自身积累的一种扩大而不 是另起炉灶,大型的航运企业尤其具有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有利条件,既有客户、设施以及 经营网络优势,也有管理人才,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可靠、机动灵活、省时省钱 和优质的全过程物流服务,国外知名的航运集团早已意识到向综合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并率 先抓住了机遇,APL、MAERSK、NYK已成功地登陆中国的现代物流领域,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其秘决是:(1)客户需要降低成本。

(2)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综合服务

(3)重视高科技的运 用。

马士基物流自成立以来,业务量平均每年增长50%(其主要客户集中在高科技领域、汽 车制造和化妆品领域)。

面对国外知名航运集团的激烈竞争,中国航运企业必须奋起直追,在经营理念上进行彻 底更新,转变企业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自身优势为基础,逐步改革传统的经营模 式,真正在现代物流业中大显身手,变盲目被动为积极主动。

四、关于航运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航运企业应根据物流业和航运业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 证其经营战略转换的顺利实现。

1?政府政策扶持,推动现代物流发展

纵观欧、美各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快速发 展的原因,政府的扶持和导向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物流市场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离不开公平, 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原因如下:(1)政府应按照物流发展的要求,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 ,以统一的立法、构建和规范统一的物流大市场,政府要制定和实施政策打破垄断,放松价 格管制,对于有发展条件和优势的航运企业进行税收扶持。

(2)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现 代物流的生命线,政府应指定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机构,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 和通用性标准,形成完善的物流标识标准体系,以利于航运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

(3)政 府应加快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物流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4)政府的行政管理应由分 散到集中,打破物流企业的主管部门相互割裂的局面,统一物流规划,并且应致力于取消地 方保护政策,尽可能消除物流发展的瓶颈。

2?更新传统经营理念,树立"双赢"的经营理念。

政府的扶值,将为航运企业发展综合 物流服务现代物流迈进铺平了道路,然而企业自身经营理念的更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在 激烈的物流竞争中,航运企业应时刻以"最优质的服务"为企业追求的目标。

在承运货物和 开发综合物流服务业务过程中,应主动出击,在考虑本企业效益的同时,时刻为客户着想, 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快捷、更全部的服务,并针对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信息咨询 ,及时征集客户意见和相关市场信息,同时及时将之反馈给客户,真正取得客户的信任,与 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谋求共同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真正成为现代物流的中流砥柱。

3?以港口为依托,建立大型物流中心,并向内地延伸,积极发展西部物流

港口以其规 模化的集散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最有可能成为整个物流链的枢纽和增值服务中心,世 界贸易量的90%以上是通过海运方式实现的,港口是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是海陆货物运 输的重要节点,在整个运输链中是最大的集散地,港口是国际贸易中的服务基地和货物物流 的分配中心,同时,港口又是货运和航运业的信息中心,港口所在地通常都是经济贸易、金 融、信息较为发达的城市,航运企业可以港口为依托,建立大型的综合物流中心,或是对其 原有的仓储中心进行改造,使之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面向国际,联系内地,以综合运输网 和信息网为支撑,除运输外,重点发展加工、仓储和包装的增值服务,充分考虑交通、安全 、环保因素,降低物流成本。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开发大西北的力度,促进了西北经济的加速 发展,使这一地区的国际国内贸易均大幅攀升,航运企业应积极向西北地区扩展业务,在腹 地主要城市建立物流中心,这种物流中心可兼具航运企业的仓储基地和揽货中心的功能,以 这些物流中心为依托,进行横向、纵向链接,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抢占先机发展综合 物流服务

4?加强航运企业以及其同相关产业的联合。

航运企业在建立和完善运输系统中使集装箱 运输突破了传统的港到港服务概念,进入了从"门"到"门"多式联运网络,大量渗透到陆 上 运输、港口装卸、仓储、代理、装拆箱等与运输相关的产业,但要真正地扩展服务功能,增 强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融资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单靠单个企业的努力是不足够 的,而是需要上下游一长串企业进行整合,加强航动企业以及其同相关产业的联合、合作, 制定综合措施,建立确保适应客户需求的有效的运输体系,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并发挥各 个企业的优势,让跨越各个地理位置和行业的企业实行无缝工作,通过提高运作的效率来降 低成本。

5?重视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数字化、网络化、信息 化在现代商务流通领域正在得以广泛的运用。

物流一体化更是要求信息处理的一体化。

航运 企业要加快更新改造计算机管理系统,把计算机系统管理真正地融入到日常工作和企业管理 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去,成功地完成企业内部信息的集成,推进物流信息化,建立全球性的信 息网络系统,实现与外部信息集成的信息互动,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系统、更安全、更便 捷、更高效和更低成本的综合物流服务

6?实施人才战略,加速引进、培养物流人才

任何企业要长远发展,都离不开一大批掌 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

物流业在我国属新兴产业,物流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航运企业的员 工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外语水平的提高,否则难以满足高质、 高效的综合物流服务的需要。

航运企业一方面应制定优惠的政策,放宽限制政策,建立有效 的激励制度,引进并留住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应同高校、研究院所合作,鼓励员工接受在职 教育、岗位培训,造就一大批懂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推 动企业发展

7?发展绿色物流,保持可持续发展

现代物流活动的诸多方面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 面影响。

例如,燃油消耗的增加,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废弃物污染的加重,这些都可导致 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航运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要树立绿色物流 观念,自始至终贯穿绿色运作的理念,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 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少能源消耗,保护自然环境, 满足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长琼?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对策初探物流技术[J]?物流技术,20 02,(6)?[2]王海平,李增军?港口现代物流[J]?物流技术,2002,(3)      Reflection on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Logistics Services in Shipping Enterprise      SHENG Mei—juan    (Yantai University,Yantai China 264005))ABSTRACT: After china‘s entry of WTO, China‘s shipping enter prises areenjoying a larger shipping market. But in the meantime, they are confronted with enormous pressures,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is critical situation, th e shipping enterprises must make full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the advanc 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a modern logistics network so as to enabl e themselve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omprehensive logistics services. Only i n this way can the shipping enterprises have a larger developing space and devel op further.   KEY WORDS: shipping enterprise; modern logistics; logistics in formation network   (责任编辑:薛平责任校对:书明)   收稿日期: 2002—08—26   作者简介:盛美娟(1970—),女, 山东烟台人,烟台大学讲师,经济学硕士, 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