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业发展路径探究

[摘 要]目前我国公证发展迅速,但是客观地说我国公证发展并不平衡,尤其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公证发展差距较大,因此要解决我国公证业的问题不能搞“一刀切”,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以在我国城市经济规模和发展程度居于中西部中等水平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公证业现状为分析对象,对公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为有关部门引导中西部中等城市公证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证;公证业;现状;发展路径

攀枝花市位于川滇交界、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北距成都749千米、南距昆明351千米,辖三区两县,总面积为7440平方千米,拥有111.18万人口,2009年地方生产总值424.08亿元。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中南段,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是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

一、攀枝花市公证发展历程。

(一)攀枝花市公证队伍发展情况。

攀枝花市第一家公证处原名为渡口市公证处,建立于1976年,由攀枝花市中级人民法院管理。1982年相继成立了4家公证处,1984年最后一个仁和公证处成立。自此,攀枝花市现有六个公证处。1980年,渡口市公证处只有1名公证员,经过20年的发展,攀枝花市现有的六个公证处共有公证员14人(具有涉外资格的3人),助理公证员8人,这22人的学历情况和年龄分布情况见下表。

(二)公证业务办理情况。

1990年,全市共办证2000余件,主要以经济、民事、涉外公证为主。2000年以后,业务发展很快,全市办证年均5000件,最高的一年达到8000余件。2008年截止11月底,全市6个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5616件,其中民事类公证2711件,经济类公证1967件,法律援助公證600多件,涉外公证938件,办证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公证业务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经济的发展促使实际办证的需要;二是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三是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出台,加强公证宣传力度。

公证处办理的公证业务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为攀枝花市的地方经济和城市建设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如重点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拆迁、城市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为金融信贷工作提供公证法律服务,介入银行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领域等。三是为对外开放提供公证法律服务,为招商引资、出国留学、探亲、谋职、旅游等涉外事项办理公证。四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如为农村承包合同、土地征用补偿协议、乡村集镇建设等事项办理公证

二、攀枝花市公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的公证员短缺,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随着攀枝花市地域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公证这项法律的需求的上升,这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公证员来保证。2001年司法部下发的《关于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人员中录用公证员的通知》(司法通[2001]114号)文件规定,公证处选用公证员应从通过司法考试资格的人员中录用。由于攀枝花市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有限,且多数通过司法考试的人不愿从事公证工作,导致攀枝花市公证员队伍多年来基本没有新生力量的加入,现有公证员平均年龄偏大。目前攀枝花市县区有的公证处,名义上是2名公证员,其实经常在位办证的只有一名公证员,而主任担任了司法局的领导职务,其主要精力不在公证处,甚至还有一人处的存在。

(二)公证制度的作用在攀枝花市尚未得到全社会应有的认同与重视,其职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攀枝花市公证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各界还没有真正了解公证制度,不清楚公证制度在国家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市场主体缺乏自觉的公证意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公证工作的深度宣传,人们对公证工作的感知只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只习惯于“找领导”、忙“上访”,面对纷繁复杂的交易环境,缺乏利用公证进行预防的意识。很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了解公证文书的法定证据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甚至把公证、鉴证和见证等截然不同的证明方式混同起来,结果是:一方面市场主体不懂得如何审查、判断交易对方的资质,从而使自己面临巨大的交易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缺乏对公证的认知,导致公证业务量不足,公证工作被冷落。其次,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下脱胎而来的,必然使有些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式,过分依赖行政手段,不习惯或不善于运用包括公证在内的法律手段,甚至有个别行政管理部门受部门主义的驱动,怕运用法律手段,削弱本部门的职权,影响本部门的利益。所有这些情况,无疑都给公证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带来了重重阻力。

(三)服务设施落后,影响服务质量和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及,人们的生活与网络已变得密不可分,政府也开始推行电子政务,信息化、网络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已逐渐深入各家各户。公证是与社会发展、群众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的一个行业,其必然要适应现代化科技的日新月异,因此,公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且必须要加快步伐,必须与时俱进、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拓展业务、规范管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越性,推行公证信息软件建设。可是攀枝花市的硬件条件仍显落后,特别是区县公证机构,基本建设普遍薄弱,办公面积偏小,办公条件差。因此无法开办证据保全等对服务设备要求较高的公证事项,不能满足当事人的公证需求,客观上影响了办证质量。

三、攀枝花市公证发展路径

(一)加强公证队伍人才建设,提高公证队伍的业务素质水平。

攀枝花市大多数的公证人员缺少扎实的理论功底,靠的是边干边学,在新的业务需要开辟时,大多数公证人员感到力不从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需要提供公证法律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现有的公证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证工作发展。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人才战略,因地制宜地制定人才培养和发展计划,为公证工作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第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专家型,学者型人才。从目前情况看,攀枝花市公证理论研究工作还有待提高,因此,从公证理论研究角度出发,我们在人才引进时必须认真考虑引进专家型、研究型人才。在人才来源上,可以聘请法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法学学者、教授,也可以聘请司法机关的法官、检察官,还可以聘请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引进方式上,可以采取专职的方式,直接聘任他们到公证机构,也可以采取兼职的方式,聘任他们担任公证机构的特约研究员、担任司法行政机关的公证顾问;在酬劳的支付上,可以采取公证机构支付、公证协会支付等不同方式。

第二,创新能力培训渠道,借助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和平台,专门开办公证员脱产学习班,强化公证员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更新。

第三,同时选择培养一批理论素养高、专业素质精的行业精英,以便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以满足对县域公证管理人员、公证员、公证员助理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指导的需要。

第四,进一步建立健全执业公证员继续教育的奖励办法和措施,激励公证员助理积极参加司法考试,激发公证人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快提高公证队伍素质。

(二)提高公证服务质量,建立科学服务机制。

第一、应当深入企业提供面对面公证法律服务。组织公证业务骨干走进有关企业,了解企业法律需求,举办专题法律讲座,征求意见建议。

第二,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公证服务。目前攀枝花市很多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为解决资金短缺难题,不少企业通过民间借款的方式进行融资,攀枝花市公证机构积极介入民间借贷活动,办理民间借贷合同公证。通过审查双方当事人的主体身份、帮助当事人完善合同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完善担保条款等措施,保证合同真实合法,手续完备,证据齐全,有效地防范了企业融资风险,保护借贷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回访,提升了金融机构借贷业务效率,降低了贷款风险。

第三,提高服务效率。全市公证机构普遍实行星期六上班和星期日、节假日预约加班制度,对企业以及当事人急需办理的公证事项,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符合条件,当场受理,当天出证。

第四,热忱服务弱势群体、服务新农村建设。开通了为老弱病残、偏远乡镇群众上门服务,为经济困难等弱势群体免费公证的便民服务绿色通道。公证处应主动向人们宣传该收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依法给予办理。把大力推进公证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作为公证业务的重点,积极开展“公证服务进社区”、“公证服务入农户”专项活动,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

第五,努力为重点工程保驾护航。主动介入市县重点工程,为工程的招投标、合同进行优质高效的公证,积极参与市县各级的招商引资活动,为招商引资项目、合同的签订提供法律建议和公证法律服务,确保了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对外协调宣传,改善公证工作外部环境。

目前,公民对公证的认识还处在相当薄弱的状态,这也是严重制约公证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当事人不知道通过公证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有的人对于公证的作用还持怀疑态度。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公证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介、报刊、发放宣传单、公证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比如:适时组织开展“诚信为民”的公证专题宣传活动或公证业务研讨会;与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合作,开设公证法律专栏,宣传公证员先进事迹和典型公证案例,大力宣传公证法》,为公证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样就使全社会对公证业务的作用和效力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逐渐对其产生信任感,从而促进公证作用的发挥,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多的工作仅靠司法行政机关是不能解决的,如公证税收、公证体制改革、公证业务领域开拓等,都需要社会上相关部门予以配合与协作,只有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才能保证公证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公证管理部门必须做好对外协调工作,努力争得社会上有关部门的支持,妥善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公证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与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以及村(居)委会的沟通协调,从源头上把好证明质量关。建立出具虚假证明文书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为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从源头上遏制虚假公证的出现,以减轻公证人员的工作难度和执业风险,提高公证质量。

(五)加快信息化服务建设。

第一,加快办证模板的制作和完善,尽快使公证机构运用电子公证系统,规范办证程序和工作流程,提高办证质量和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办证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

第二,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公证宣传,开办公证业务。积极研发开通公证事项的网上申办、查询和网上公证法律咨询渠道,认真开展电子商务、网上证据保全等公证业务

第三,建立与房产交易中心、身份证查询中心等有关单位、部门的网络对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降低执业风险,实现工作有序化、执业规范化、服务品牌化。

[参考文献]。

1.谢松增.公证是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中国公证员协会编“公证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

2.叶林,刘志华.公证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中州学刊,2006,(4).

3.李全一.公证的价值取向.中国公证,2008,(11).

4.陈慰星,林占发.公证法律价值解读:一个信用与秩序的思路.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3).

5.李吉利.公证如何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国公证,2008,(11).

6.李全一.公证的价值取向.中国公证,2008,(11).

[作者简介]王明中、王一茹、张琳,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攀枝花市市级软科学科研课题《攀枝花市法律服务业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