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活动锻炼康复指导

【关键词】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活动锻炼 康复指导。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疾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股骨颈骨折在老年创伤疾病中占有很大比例,据统计,股骨颈骨折发生率为老年人骨折的68.41%,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本院2000年10月至2008年5月,对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98例患者,采取术后早期体位护理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8例,其中男67例,女31例;年龄65~91岁(平均75.5岁);住院时间平均21.8d。98例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6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结果,除2例并发心脑血管意外死亡和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外,其余95例均康复出院。

2 术后护理康复指导。

2.1 一般护理 术后进行常规监测T、P、R、BP、SpO2、HCE等,24h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疼痛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同时,保持引流管通畅,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并保持持续负压,防止扭曲、压迫,防止血块堵塞,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记录出入量及伤口出血情况,如术后4~6h内引流量300ml、色呈鲜红,或短时间引流量较多伴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止血、输血的准备工作。并随时观察患者神志、表情、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还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体位不应一成不变,主要取决于手术中所安置的人工臼杯前倾角与假体柄前倾角的相互关系而决定患者体位[2],因此,术后需与手术医生交流,了解术中安置的人工髋关节位置,这对术后正确的体位护理有重要意义[3]。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体位,应取仰卧位,患侧肢体常规置于髋关节外展30°、屈伸0°、内外旋0°、膝关节0°位(外展中立位),或根据人工假体柄和臼置入的角度将患髋置于屈伸0°、外展30°、内旋15°、膝关节0°位(外展内旋位)。允许患者健侧卧位,但应注意保持患侧肢体处于上述体位。为此可将特制的梯形软枕放于患者两腿之间,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允许患侧肢体在上述体位状态下髋膝关节伸屈角度为0°~9°。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