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穗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王新兵王晓珍张婧 孙丽丽徐昆 张红雷   摘要水稻早穗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品种、外界环境、栽培条件等多重影响。

水稻品种秧田及本田管理等方面简要概括了水稻早穗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稻早穗;原因;预防措施      水稻早穗现象多发生在对温度敏感的早熟品种上,南方早稻发生较多,减产幅度较大,近几年黑龙江也经常发生[1]。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秧苗秧田期间幼穗已开始分化或发育,移栽后早则10 d,迟则1个月就开始抽穗的现象[2]。

早穗已成为水田地块常出现的现象,一般减产10%~40%。

现简要概括早穗形成的原因,希望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1早穗原因   1.1选用过早熟品种   在水稻生理上,营养生长期分为3个阶段:基本营养生长期感温期、感光期,后2个阶段是可变的(称可变营养生长期),遇到高温短日照,可变营养生长期缩短,提前进入生殖生长,出现早穗[2]。

水稻品种不同其感温性也不同,一般感温性强的早熟品种出现早穗的现象较普遍。

北方水稻一般为感温性强的品种,温度高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提前抽穗

品种熟期越早,对温度的反应就越强烈,因此越早熟的品种越易发生早穗

1.2插秧后持续高温   一个品种一个生长期所需的积温是相对稳定的,春夏如果温度过高,则过早地满足了品种所需的有效积温,幼穗分化提前[3]。

插秧后持续的高温会加快水稻生育进程,提前进入生殖生长,从而发生早穗现象。

1.3秧田管理不当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播种过密或干旱少肥,养分条件差,秧苗的生长发育则会受到严重影响,条件极度恶劣则秧苗不能继续进行营养生长而不正常地提早进入生殖生长,造成早穗[4]。

大棚育苗温度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早穗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在秧龄2.5叶时,大棚温度稳定持续超过25 ℃,诱导了成花基因的表达,水稻成花激素积累增加,叶原基分化转化为花原基分化,从而发生早穗[5]。

冯雅舒[6]等也认为,寒地水稻秧苗温度的敏感期为二叶一心期,当苗床温度连续2 d超过25 ℃时,生长点受高温刺激而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进入幼穗分化,如果苗床温度超过30 ℃以上秧苗素质显著变劣。

目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是农民过分要求较高的株高,而忽略了对秧苗素质的要求,为了得到便于栽插的较高的秧苗而减少通风炼苗的时间和次数,甚至不炼苗,使苗床温度过高而导致秧苗提早进入幼穗分化

1.4移栽时秧龄过大   一般早穗的发生可用以下公式表示:移栽秧苗叶龄期≥(该品种主茎叶龄数—5)。

例如,主茎11叶的品种,当秧苗叶龄达到6片叶时,移栽后一般就会出现早穗,秧龄越大,早穗发生程度越重[1]。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只要满足它所需的积温就会抽穗成熟。

品种的生育期愈短,从播种至幼穗分化所需的积温也愈少,如秧龄期过长就容易在秧田期间满足其积温,提早进入生殖生长,栽插后很快抽穗,造成早穗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