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幼苗,爱注大同

忠民先生书信往来已有十余载,期间互寄的信件实在不少;互赠彼此的作品也颇多。从他的《幼儿的心理世界》《幼儿教育艺术》到《幼儿教育辞典》,我深感忠民先生幼儿教育方面有不少卓見,其中卷帙浩繁的《幼儿教育辞典》构架宏伟,体系完整,对中国学前教育界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贡献巨大,是指导性很强的文献性工具书。近日,又怀着欣喜之情,览读了他的《儿童教育哲思哲语》这部丛书式的大著。

我个人认为,在大陆,不少60后出生的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家(或称学院派),其著书立说或文笔生涩,或条理紊乱,可读性不强;而一些活跃在当今各路媒体上所谓的“儿童教育家”,写作手法的确是很灵活,少八股之风,演讲稿几经磨练,也的确很生动,但缺乏理论学养,更谈不上系统。而忠民先生恰恰避免了这两者之不足。他既是一位散文作家,文笔优美,又有很好的学前教育理论功底,学养深厚。例如,在《儿童教育哲思哲语》中,他既没有用艰涩之语讲经述典、大谈理论,也没有用浅俗之语哗众取宠,而是用清新隽永的文笔。真挚细腻的情感,或谆谆告诫,或循循善诱,把读者带进一个与孩子同忧同乐、同思同创、同尝同享、同爱同难的世界,我把它称之为“大同”世界。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孩子的眼睛里能找得到天堂。”忠民先生的《儿童教育哲思哲语》,包括《小花雏菊》《小荷莹露》《小溪青螺》《小虫呢语》《小茵春畦》五册全书,书名本身就是一个个小精灵的天堂,在这个天堂里小花粲然绽放,小荷羞涩含露,青螺憨卧溪底,小虫喃喃自语,小茵翠绿欲滴,形形色色,浑然一体。这个天堂实际上也是孩子天堂”的真实写照。而在正文中,忠民先生反复强调孩子“眼里的这个天堂”,一再提示读者,不要无视那些奇形怪状的图案或乱七八糟的线条与无规则的图形;不要埋怨地上那些被拆得七零八落的玩具;不要讽刺挖苦那些寻根刨底的追问;不要呵斥那些无忌的童言。因为“孩子是折翼的天使降落人问,父母应该是这个天使的守护神,为这小天使创造人间的小天堂”。

我反复琢磨,若要从理论上挖掘和总结的话,在《儿童教育哲思哲语》凝练的、格言式的文字中,确实闪烁着很多新颖的儿童教育理念。例如,文中谈到的“生态式”的放养教育,它是一种鼓励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在奇妙的大自然中学会探索、发现、甚至生存的新颖的教育理念。顾名思义,“生态式”的放养教育,不仅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环保”,而且在“放养”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积极探索、主动尝试、亲身挖掘等好习惯,最终孩子们通过接近“大自然”学会走向社会,迎接挑战。

我在这样想,幼儿教育家、幼儿教育理论家、幼儿教育著作家这几个称号中,哪一个才是适合(或属于)忠民先生的呢?当然是幼儿教育著作家了。因他没有从事幼儿教育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说他是幼儿教育家自然不妥;又因他毕竟是从事出版工作的,缺少或者没有实证的幼教研究,说他是幼儿教育理论家也不当。然而,他倾注多年的心血,为了幼儿教育一直笔耕不辍,其毅力之坚韧,创作力之旺盛,作品之丰博,都是幼儿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之楷模。由此看来,幼儿教育著作家应是对忠民先生一个较为准确的定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懂得孩子,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忠民先生的确是把自己赤诚的心献给了孩子、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他下笔成文,字字汇成涓涓细流,滋润着幼教理论园地;他妙笔成章,句句集成谆谆教导,剔除着幼教的种种顽疾。我以为,这位富有才华的、通俗的幼教著作家,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有人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而幼儿教育的妥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这“百分之一的废品”的制出。通读《儿童教育哲思哲语》五册大作,我深信它对当今社会的家长及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士很有参考价值,诚望藉此回馈社会。为幼儿教育做出贡献。

(陈淑安,香港著名幼儿教育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首倡、创立和推动“陈淑安活动教学法”,现已广泛地获得认同接受。现八十高龄的她仍在致力于推动幼儿教育要摆脱小学传统的排排坐上课形式,采取幼儿综合课程活动教学法,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十年间进行过无数次有关幼儿教育的专题讲座,发表过很多具有独到而精辟見解的论文,堪称香港幼儿教育之先驱。)。

编辑:董向东。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