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莲蒂娜·茹拉夫廖娃和她的科幻小说

俄罗斯最早的具有科幻成分小说,可追溯到1769年德米特里耶夫—马莫诺夫的《高尚的哲学家》。小说讲述了一个庄园主在一个微型太阳系里改造自己庄园的故事。接着有列夫申的《贝莱沃城最新旅游记》(1784),讲述飞往月球的故事。还有就是奥多夫斯基的《4338年:彼德堡书信》(1840),这是第一位俄罗斯作家试图在小说中描述科技发展的趋势。当然,许多19世纪的俄国作家如戈戈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了科学幻想的成分。19世纪和20世纪初,是俄国科技大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如化学家门捷列夫、物理学家列别杰夫、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和发明家波波夫等。这大大地促进了科幻小说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现代太空科学奠基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他的人类征服太空的科幻小说,对未来太空科学有着惊人的精确而深远的预见。

如果说,后来欧美和俄国科幻小说都继承了儒勒·凡尔纳和威尔斯的传统,那么,十月革命之后的俄国和后来的苏联科幻小说则与欧美科幻小说分道扬镳了;如果说20世纪后,欧洲各国的科幻小说均深深地打上了美国科幻小说的烙印,那么,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和后来苏联科幻小说则走上了自己的发展轨迹;如果说美国的科幻小说有更多的悲观和幻想成分,那么俄国和后来苏联科幻小说则体现了更多的乐观和科学成分

但美国科幻小说俄国和后来的苏联科幻小说的发展轨迹有两个相同之处。

一是两国都拥有广大的科幻小说读者群。前苏联科幻小说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据当时统计,一般科幻小说第一版的发行量在10万~15万册之间,往往在数天内售罄。其读者群包括各个年龄段,从12岁~80岁,其中50%的读者是15岁~25岁的青少年。50%的读者具有小学和中学文化水平,另一半则是具有高学历的读者。因此,科幻小说的读者群包括了儿童、学生、工人、教师、军人、工程师、医生、经济学家、新闻从业人员、作家、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等。读者中,城市市民多于农村居民,男性多于女性。

二是像美国一样,前苏联的许多科学家参与了科幻小说的创作,包括医生、工程师、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乃至语言学家。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瓦莲蒂娜·茹拉夫廖娃,就是一位医生。

瓦莲蒂娜·茹拉夫廖娃,前苏联著名科幻作家。1933年7月17日诞生于巴库,于2004年3月12日逝世。1956年毕业于阿塞拜疆医学院药理学系。毕业后当医生,业余从事科幻小说的创作。1958年在《知识就是力量》和《技术青年》杂志上开始发表科幻小说。两篇科幻小说的篇名分别为:《穿越时间》和《768实验》。由于科幻创作获得极大的成功,她后来放弃了医生的职业,成为职业科幻作家。1963年成为苏联作协会员。她的科幻小说探索了人类的潜力,尤其是人类的心理、思维和才能的潜力。她也发表有关科幻电影技术发展的文章。

她是著名科学家、“发明问题解决办法理论”创始人G.S.阿尔特舒勒的妻子。她丈夫后来创建了“发明问题解决办法理论协会”,在前苏联颇具影响。G.S,阿尔特舒勒又是一位政评作家、散文家和科幻作家,他用亨里希·阿尔托夫的笔名发表科幻小说瓦莲蒂娜·茹拉夫廖娃是她丈夫创建的协会的成员和坚定的支持者。1998年12月,阿尔特舒勒逝世以后,她把主要精力放在整理其丈夫遗著和协会的工作上。

本期介绍她的两篇著名的科幻小说。《远征巴纳德恒星》,原文题目是《宇航员》,因篇幅较长,翻译时略有删节。小说表现了前苏联小说惯有的主题: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另一篇《天外陨石》,是“生物—自动装置”的题材。小说涉及合成最高级形式的生物物质的问题、人类操纵生物—电子运行过程的能力,以及掌握使生物物质和非生物物质结合起来一起运作等能力。小说描述外星宇宙飞船里的“大脑”,是一个生物—自动装置。在这个装置里,活的细胞替代了电子管。

不少科学家认为,通过合成制造生物物质是可能的。科学家已经在试验把生物能装进机器的试验。瓦莲蒂娜·茹拉夫廖娃的小说《天外陨石》正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和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她通过小说,普及了这种理论,并经常利用自己生物化学的专业知识创作科幻小说,这就是一例。

顺便提一下,“科幻小说”的译名,出自俄语nauchnayafantastika。英文是ScienceFiction,应译为“科学小说”。新中国成立前,在鲁迅、老舍等作家的文章中,用的都是“科学小说”这一术语。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译介了大量的前苏联科幻小说,“科幻小说”这一术语也随着引进并普及起来,一直沿用至今。我个人认为,“科幻小说”这一术语,更符合这一文学样式的性质和特征。因这一文学样式既有科学成分,也有幻想成分小说中的科学往往是基于科学事实的一种假设或推测。“科学小说”这一名称,连不少美国科幻作家和评论家都认为并不太确切,并苦于在英语中找不到更适当的术语。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