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机维修水平,,确保农机正常作业

摘要:随着农机推广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机具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其中农机维修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农机维修的整体水平,确保农机的正常作业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的目标实现,是农机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重点针对长春市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对农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机维修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S232.8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ki.jlny.2016.08.025。

农业机械维修行业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机械“高效、优质、安全、正常”作业的重要保障。近几年,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使长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农业机械化水平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截至目前,全市的农机总动力已达到600万千瓦,比五年前增加210万千瓦,增长53.8%;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9.55万台,比五年前增加6.3万台,增长了47.7%;收获机械保有量达到1.08万台,比五年前增加0.95万台,增长731%;各种配套机具达到45.7万台(套),比五年前增加35.4万台(套),增长344%;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6%,比五年前增加了29.7个百分点。做好农机维修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具有深刻的意义。

1 长春市农机维修行业的现状。

1.1 维修网点数量及分布。

截止到2015年底,长春市共有农机维修网点1593个,其中一级网点2个,农安和德惠各1个;三级网点1140个,其中榆树189个,农安720个,德惠125个,九台80个,双阳26个;专项维修点451个,其中榆树100个,农安96个,德惠50个,九台137个,双阳68个。

1.2 农机维修的主要方式。

目前,长春市农机维修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到维修网点维修;二是机手自己维修;三是农机大户和合作社自行维修;四是农机生产企业或经销企业售后服务网点维修

1.3 维修网点的基本情况。

长春市现有的1593个农机维修网点,共有农机修理从业人员3650人,年维修量24万台(套),农机维修收入达6000多万元。90%的农机维修网点比较简陋,缺少专门的修理车间,有的建有简易的维修房间,有的露天维修,92%的维修网点年收入在3~4万元之间。除了农安和德惠的两个一级服务站以外,其余的维修网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或轮胎修补等一项或多项维修业务。

2 长春市农机维修行业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结构不合理。

长春市的1593个维修网点,除了刚刚建成的2个一级维修点,其余的1591个全部是三级维修网点和专业维修网点。现有的维修网点都以个体经营为主,经营规模较小,从业人员少,以零件更换、一般性保养、小型农机修理、电气焊、补胎充气等专项修理为主,能够承担大中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和作业机械恢复性的修理厂(点)很少。

2.2 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布局不合理。

长春市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数量虽然不少,但分布不均,95%以上都分布在县乡政府驻地或主干道的沿线。在交通便利的乡(镇),一个村有三四家农机维修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村庄,尽管有农业机械,却没有农机维修点,往往距离最近的维修点也要几十公里,造成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问题,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常常因为故障机械得不到及时修理而影响农民的耕作进度和收入。

2.3 农机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

据调查,农机维修人员79%左右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而且年轻人几乎无人愿意从事农机维修行业,这些技术人员没有经过正规专业技能培训,既没有理论知识,又没有丰富的技术测量、故障诊断、维修保养方面的经验,只能凭借当过拖拉机手或学徒时掌握的经验,所以,维修质量很难保证。在农忙季节,由于修理质量差,贻误农时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4 农机维修网点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长春市80%以上的维修点没有必要的维修设备,即使有也相当陈旧,根本承揽不了较为复杂的大中型现代农机具的维修项目。由于维修点设施简陋,缺少必要维修设备,只能进行简单的换件修理,造成修理成本偏高,维修服务质量差。

2.5 对农机维修网点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

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逐年增加,“三包”维修期逐年到期,但由于缺乏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与之相配套的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滞后,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加之农机维修户对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前景认识不到位,不能够像购买农机具那样大力投资,从而导致维修手段落后,收入不高,生存状态堪忧。

3 推进长春市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对策。

3.1深入调研,学习先进,制定长春市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

经过深入基层、深入村屯、深入维修网点进行调研,与农机大户、维修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了解农民关于农机维修的真正需求,找准维修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通过到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比较好的江西等省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结合长春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长春市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方案》,《长春市农机维修网点规范化建设标准》、《农业机械维修网点开业条件》、各级维修网点建设的补助标准等相关文件。

3.2 结合实际,着眼全盘,统筹农机维修网点的合理布局。

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一是要结合实际,本着“利民、便民、经济、质高、快速”的要求;二是要统筹兼顾,按区域耕地面积、农业机械保有量、维修网点经济收入的要求;三是按照大、中、小型网点与县、乡、村相结合的要求。按上述“三个要求”,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大型农机维修服务站,每个镇建立1个中型农机维修点,每个村建立1~2个小型农机维修点,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最终实现农机维修“小修不出村、中修不出乡、大修不出县”的目的。

3.3强化学习,注重实际,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与职业农民培训结合起来,使农民享受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给学员以最大便利。根据培训需求的不同,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可以把培训场地安排到田间地头,做到边讲解、边示范,学员边听课、边操作,让学员听懂、学会,使他们了解掌握新的农机维修技术,并能熟练地排除农机具故障,提高农机维修技术水平。同时针对目前网络信息比较便捷、普及的实际情况,依托长春市农机化信息网和各县(市、区)的农机(农业)网站,建立学习平台,定期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介绍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准修装备的技术创新。

3.4拓宽渠道,加强合作,创新农机维修网点的经营方式。

一要采取农机企业与维修网点相结合的模式。通过企业出技术人员对维修点的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通过维修网点进行一部分售后维修服务;二要扶持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维修业务。由于农机合作社的农机具基本上都是自行维修,相对具备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开展农机维修的基础较好,因此可以延伸服务项目,开展农机维修业务;三要开展上门服务,即农机大户、维修网点农机配件供应商到农户、到田间的上门服务模式,便民、利民。

3.5强化监督,合理奖励,提高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质量。

要加大监管力度,组织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开展经常性的联合执法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有条件的县(市、区),对维修质量好、信誉度高的维修点,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物质上给予适当奖励,从而提高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质量。

作者简介:李守和,本科学历,长春市农机监理处,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管理。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