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强:瑞松智造进行时

必点一壶铁观音,孙志强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家乡福建的一份情愫。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广州瑞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强温文尔雅、语调平和地讲述着他与机器人事业缠绵20年来的种种故事。平缓的述说中,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然而从一个汽车修理工,到带领一家高科技企业,专业从事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及销售,并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开山辟路,一路走来殊为不易。

1995年,珠三角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制造业如火如荼,南下打工人潮涌动。已经拥有了一定基础积累的孙志强,决定孤注一掷去做智能化焊接机器人代理商。在那个年代,这一决定几乎没有人能理解,在最为穷困、资金筹措无门时,甚至最要好的朋友都没有信心借钱给他——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人口红利,使得人力成本那么低,折腾机器人干什么?

时过境迁,中国南方地区连续数年出现“招工难”现象,人口红利进入阶段性终结的呼声四起,智能制造风起云涌——机器人产业的春天终于来了。中银国际研报显示,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继续快速扩张,预计增速将超过30%,中国市场以3.66万台的销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并以59%的同比增速成为增长最迅猛的市场。

已经在机器人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的瑞松科技,自1997年为摩托车行业提供了第一条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生产线以来,至今已为制造产业界提供了各系列的机器人4000多台,承接了近千套焊接、激光、搬运、涂装等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同时拥有控股公司“北斗(广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武汉瑞北汽车装备有限公司”以及“广州日松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纷纷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工业4.0”、“互联网+”成为全球当下热点。

“国家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这是非常好的趋势。”孙志强平和的语气下,更多了一丝自信,“下一步,我希望把这个‘蛋糕’做得更厚一些。”。

从谋生到追梦。

1980年秋收后,孙志强徒步几十里路,前往县城谋生。十几岁的他,毫不犹豫去选择面对新的人生。

从饭店打杂工到汽车技校学徒再到汽车维修技工,从汽车零部件销售到机电设备销售再到电焊机机器人产品销售,这些经历给孙志强留下的不仅仅是追逐梦想过程中深深的回忆,还有一次一次的积累和事业发展机会。

孙志强早年曾进入一家汽车修理厂打工,一个周末的早晨,修理厂来了个“急活”,要求车必须在中午前修好,而周末负责修理的师傅都回家了,只有孙志强一个人住在修理厂。看着送车人焦急的样子,孙志强说“让我来试试吧”。凭着日常“不经意”间的观察和看书积累起来的技能,几个小时后,他顺利修好了车。过了几天客人来修理厂交钱,工友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个没有实操经验的小伙计竟然独自修好了车。因为这次修车,过去并不想传授他修车技术的师傅对他青眼有加,正式收他为徒,并安排他进技校学习。

此后,勤快、吃苦、好动脑筋的孙志强不仅掌握了修车技术,还利用当时车队在外带来的信息和人脉关系做起修理配件贸易生意,他把其他单位零散的配件需求整合起来,方便了客户,受到不少客户单位的欢迎。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一次重大车祸中捡回一条命的孙志强离开了修理厂前往上海,在一家国际品牌汽车公司(丰田通商)从事汽车零部件的销售及代理商管理工作近3年,后因家庭需要回到家乡福建,继续从事汽车修理工作。

然而,一次意外,再次让孙志强改变了命运。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一次修理汽车的过程中,孙志强的眼睛不慎受伤,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他辗转来到了广州中山眼科医院。

“我站在医院的阳台上,看着广州的车水马龙,感觉生机勃勃,想着,能留下该多好。”这个念头瞬间闪现在孙志强的脑海中。

此时,为了手术他欠下了近5万元的债务,这在当时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得知他希望留在广州的打算后,一位同学向孙志强伸出了援手,不仅提供食宿,还协助他寻找到一份机电设备销售工作,于是孙志强留在了广州。

日新月异的广州,给了孙志强更多的机会,注重服务、富有亲和力的他,不断开发和拓展客户,用一两年时间还清了外债,再用几年的时间有了更多的经验、人脉和资本积累。

由于早年与汽车打交道的经历,孙志强一直格外关注装备制造行业的动态。1994年,孙志强的同乡在北京参加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得知日本松下电器想在中国投资设厂生产电焊机机器人,并在展览会上招募中国代理商。当年,代理商在中国对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极为模糊的概念,而孙志强却从中捕捉到了机会。

“当时松下在唐山建厂,我主动打电话过去问,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很意外,得到的回答一是厂子还没建好,二是产品还没生产出来,三是产品要自己销售。我坚持要联系领导,他说你这个南方人怎么这么倔,最后还是帮我联系了企业负责人。”孙志强回忆,该企业负责人确认了要在中国招代理商的信息,同时表明这些工作的确还没启动,让孙志强留下联系方式。

这一次的通话,让孙志强电焊机机器人结缘,由于孙志强曾在一家国际汽车公司从事汽车零部件销售及代理商管理工作,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正好与松下电焊机机器人产品代理商的相关工作契合。更关键的是,松下对代理商有很多细节要求,包括店面形象的统一、服务精神、对产品及企业文化的理解等,在松下的两轮细致考察之后,细致、耐心并颇重服务的孙志强成为松下电焊机机器人产品在中国的第一家代理商,并于1995年正式成立公司,站上了追梦机器人的梦想码头。

“当时松下还考察了广东其他5家从事电焊机销售的公司,最后只选择了我。”孙志强踏出了涉足机器人产业领域的第一步。

“因为受伤治疗,在广州扎根,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孙志强说,“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始终坚信命运对每个人是公平的,只要心中有梦,抓住机遇,通过坚持不懈努力,梦想终能实现。”。

贸工技三步走。

成立公司后,孙志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怎么把产品卖出去。当时,中国市场对高效焊接、先进焊接技术焊接自动化生产线十分陌生,市场采用的工艺主要是传统方式。从成本的角度看,那个年代机器人报价十分昂贵,设备价格一台高达40万元左右,而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不到1000元,用机器人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成本实在太高。此外,使用机器人生产线的配套也没有完善,企业如果使用机器人还得进行技术改造,也需要一大笔成本。可想而知,要把这样的自动化生产线推销出去并非易事。

孙志强还清楚地记得公司推销出第一条摩托车智能焊接生产线有多艰难:“五羊本田摩托车厂是合资企业,日方想上自动化生产线,但是中方认为成本太高,不值得上,我们坚持不懈地与客户多轮交流和洽谈,历经500多天,最后才达成协议。”。

由于生产线从日本进口,需要大笔资金,孙志强四处筹借。当时机器人自动化在中国尚未起步,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连好友也不看好他的选择。“你不懂机器人,卖什么机器人?中国人口红利,人工那么低,而机器人那么贵,谁买?谁买得起?技术能跟上吗?相关配套能做吗?”以致于最后连好朋友也没有信心把钱借给他。但孙志强没有气馁,通过多方努力,以其他途径解决了资金难题,终于还是把这笔生意做了下来。这条生产线成为当时广州乃至全国最为先进的摩托车焊接生产线,也让孙志强从此找准了突破口,坚定了信心。

“先找金字塔顶端的客户,如外资企业、优质企业,一家、两家……从1995年开始涉足电焊机机器人,到现在我们已为用户提供了4000多台机器人,而且目前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孙志强对此很感自豪,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在行业中亦是少见的。

瑞松科技走过典型的贸工技三步发展的过程。”孙志强说,“从1995年起的创业初期主要以代理销售及技术服务外包为主;2007年,为了扩大业务范围与深度,与日本北斗株式会社投资3500万元设立北斗(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走向制造,开始从事汽车白车身焊装自动化线、自动化焊接系统及焊装夹具的开发设计与制造;2011起进入自主技术研发阶段。”。

2012年8月8日,为了更好地发展业务,孙志强与公司高管共同出资3000万元成立了广州瑞松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激光应用、焊接自动化产品的开发设计。过去的努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孙志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整合公司资源,构筑汽车装备事业部、机器人焊接事业部及机器人自动化事业部三大事业部及一个研发技术中心,齐头并进地发展。

瑞松科技的这些业务中,其中一项是针对3C产业的精密装配机器人生产线系统及机器人本体。“这个项目我们肯定会很强,以后会进入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通信电子、航空电子、汽车电子、生活电子等,过去用流水线由人来组装,以后会用机器人、智能技术代替。除了用机器人本体外,还会借助软件、网络技术、图像视觉、3D视觉、传感技术等,形成智能生产线,紧跟工业4.0时代的步伐。”孙志强对于未来有明晰的目标。

瑞松科技以自身努力为基础,同时引进国际合作,一直保持与国际同行业,如日本、欧洲机器人公司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关系。通过多年行业技术的积累、吸收及再创新,瑞松科技已形成了自主研发能力,包括机器人柔性生产线系统技术、专用精密水平多关节机器人、2D及3D视觉识别及传感技术、一体型柔性智能化控制系统等,这些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广泛地为汽车、摩托车、电梯、造船、海洋工程、高铁、机械及IT通信等领域的国内外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做厚“蛋糕”。

孙志强讲述与机器人产业相伴成长的故事时,“人才”是其中出现率非常高的词汇。孙志强说,瑞松科技极为重视人才,一方面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同时持续不断地培养人才,企业的核心骨干及管理团队多数是自己培养,而技术人才从大学开始培养,这些员工一毕业就在企业工作,从零起步,3年、5年之后,和企业一起成长,企业收益也会回报给员工,让员工感受到经营者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愿意和企业共存共荣。

作为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孙志强认为,客户满意及员工满意最重要,而客户不满意了,员工也会不满意。“我们倡导的一种文化,是实实在在地努力使每一件事情都让客户满意。客户满意了,企业得以发展,让员工分享到企业收益,让员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员工满意了,也会更用心为客户服务。”。

面对汹涌袭来的智能制造热潮,孙志强乐观之余也保持着自己的理性认识。他认为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方向正确而明确,基于机器人产业有多维度产业结合点,包括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等整个产业链,应该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而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前端的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也缺乏相关经验,面临很多挑战。

“目前机器人产业要发展,关键要把系统集成商培养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这是机器人本体嫁接到应用的桥梁。”孙志强说。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就好比波音飞机公司,是提供飞机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制造商,但波音公司并不生产核心零部件——发动机。实际上,在一条机器人生产线里,机器人本体作为关键零部件只占整个生产线25%左右的成本,更多靠前期的工艺规划、系统集成、应用培训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才能完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孙志强以近20年的行业经验如此解读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定义。

目前,在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瑞松科技开始打破国际大品牌的市场垄断,成为华南地区颇具综合实力的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的民营企业,已成功为广汽乘用车、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等国际化大公司完成柔性机器人焊装生产线的项目,为日立电梯完成焊接、搬运、涂装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等项目,帮助客户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率、稳定产品质量,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目前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智能型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中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已经来临,瑞松科技正好借助这个机遇,引进更多的先进人才、先进技术,谋求更好的发展。”孙志强表示,下一步瑞松科技准备把企业拓展到武汉、天津、上海,同时正筹备在海外成立研发中心。

这些想法的实现都需要更多的资金,一直低调发展的瑞松科技决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我们并不是想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去享受生活,而是希望通过资本市场推动瑞松科技向更高、更强发展,继续扎实做好机器人事业。”孙志强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优秀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制造商,将蛋糕做厚做大。”。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