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唱风唱雨迎春来_且迎春雨

她是“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两度得主:1991年,以饰演歌剧江姐》中的“江姐”而荣获第二届“白玉兰戏剧艺术主角奖”;1992年,又以饰演京剧《刑场上的婚礼》中的陈铁军而再次捧回第三届“白玉兰戏剧艺术主角奖”。

一人“兰”放二度,且横跨两个剧种,这在上海演艺界鲜有所闻。

她就是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陈海燕

或许上苍注定她一辈子要献身音乐,在唱了28年“江姐”后,行将结束她的歌剧生涯时,多年前曾埋下的“音乐剧”种子,去年遇师而萌发。

于是为创建中国的音乐剧团、唱响中国制造的音乐剧又开始了她新的征程。

在乍暖还寒的上月初,我叩开了她的家门。

海燕正在整理相册,一张张还是孩儿脸的小“方海珍”、小“李铁梅”的造型照,扑入我的眼帘。

我惊奇地问道:“这是谁啊?”“是我。

”“你不是演歌剧的吗?还会唱京剧?”陈海燕笑了:“是啊,你不知道?我在上海戏曲学校学的就是京剧,整整七年啊!这就是当年的演出照。

”我们的话题也就此开始。

京训班走出的歌唱演员   陈海燕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里,父母亲长期从事部队文工团工作。

在家庭的艺术熏陶下,陈海燕自小就爱唱歌,还能跳芭蕾舞《白毛女》。

1970年,还在上小学的陈海燕被上门来招生的上海戏曲学校相中,就此被送进了当时设在上海中学的基地,这样一学就是7年。

在这个当时被称作“五七京训班”里,革命样板戏成为绝对主课,样板戏中的5部京剧,加上后来的《杜鹃山》等,熟得都能倒背如流了。

海燕指着相册说,这就是当时的剧照,李铁梅、方海珍、江水英,她都演过。

她们不仅学唱,而且还练功,跟科班没有什么区别,至今身上还有伤痕。

她的班主任就是张美娟,这位多次为毛主席演出过的著名武旦,曾培养了齐淑芳、邓婉霞、史依弘等著名演员。

她的老师中还有《龙江颂》的饰演者张南云和李炳淑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京剧改革的一部分,不久,学校兴起学习“科学发声法”,京昆界不少名家,以及郭淑珍、王品素、朱逢博等音乐界人士纷纷到校上课,传授音乐发音方法,以正确使用真假声,运用到戏曲演唱上。

这给学员们有机会同时学到各种技能,京昆名家授教传统戏剧的发声和吐字归音,以及写意形体表达;声乐家,像王品素,刚把歌剧发声与西藏原生态在才旦卓玛身上嫁接成功,就赶来帮女孩子们训练京剧里教不出来的歌声。

这种样板戏时代的精英艺术教育虽然听起来别扭,但在声乐技术上,它倒是实实在在地为学员们准备了一个内容丰富的工具魔盒。

这让陈海燕知道必要时,怎么能从交叉学科中获得突破性的表现能力。

1977年6月,经受了7年严格京剧训练,从小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打下了深厚基础的陈海燕终于毕业。

当一辆大巴士把各个毕业生送往各戏曲剧种的院团后,最后却开进了上海歌剧院。

海燕知道,自此她将在这里工作,而歌唱将成为她的艺术生涯。

她后来才知道,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兴,歌剧院也将重振旗鼓,当时复排歌剧江姐》正是需要演员的时候。

在暗中和实地考察了解后,歌剧院专向市文化局打报告点名要人,最后,才将原来应是京剧演员的陈海燕“调拨”来当上了歌唱演员。

上海歌剧院领导接到这位刚满20岁的年轻姑娘十分高兴,满怀信心地把她送到了《江姐》剧组,“幕后领唱”的任务马上落到了她的身上。

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就担当如此重要任务,有人说她幸运,有人不免有点嫉妒,然而更令人惊羡的是,三个月后, 这位幕后领唱一下跳到台前。

剧组决定,由她饰演最主要的角色――B角江姐

而此时的A角正由我国著名的歌唱家任桂珍担纲。

“令人难忘的江姐”   陈海燕回忆说,接到这个任务,当时真有点诚惶诚恐。

一个刚毕业才三个月的学生,要挑如此大梁,想想也有点后怕。

任桂珍老师看出了她的心事,马上给予鼓励,并加以指导。

海燕说,说实话,是前辈的鼓励,她才迈出了大步。

一开始就是模仿。

好在她是有心人,三个月里,任桂珍演出时的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全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因为任老师本身也要参加演出,十分劳累,所以陈海燕也不忍心再打扰她。

于是,家里的客厅成了她的排练场,走台、移位、时唱时念,她将全剧,甚至包括警察的对白也都背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的9月24日,陈海燕登上了美琪大戏院的舞台,首演获得成功。

自此,这部歌剧她演了200多场,断断续续时达28年。

为演好“江姐”这个角色,少年时代就读过《红岩》的陈海燕再次翻出了这本小说与父亲一起研读。

她来到重庆,专门来到当年关押江姐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深刻体验革命烈士为祖国解放而牺牲自己的一切。

她请教导演和前辈,共同探讨对江姐这个人物的塑造。

她慢慢感到,以前她演的江姐有“神”的感觉。

在表演上,因有原创的样板,拿腔拿调、程式化的倾向十分严重,而要想突破还真不容易。

但剧院领导十分支持她的想法,于是,陈海燕为塑造更生活化、更人性化的“江姐”,开始对她的念白、动作做大胆的改革。

这次较大改动,不仅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更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特别是得到著名导演艺术家黄佐临先生的赞扬。

海燕的“江姐”以“真情表演”,一举夺走了1991年第二届“白玉兰戏剧艺术主角奖”。

不少媒体记者观看了“真情表演版”演出,有位资深老记说出了大家的同一评语:“唱得太好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江姐!”      “陈铁军”喜摘“白玉兰”   当了歌唱和歌剧演员的陈海燕,对京剧的情结始终未了。

7年的严格训练,戏曲艺术对她从事的歌剧表演帮助太大了。

“唱念做打”,前三项在歌剧中几乎全数用上了。

由于特定时期的培养,陈海燕当年学的全是“现代戏”,在歌唱之余,她不由萌发了要学老戏的念头。

她想起了戏校曾教学的声乐专家卢文勤,卢老师是京胡名家,当年曾为梅兰芳操过琴。

海燕欲学老戏的想法与老师一说,卢文勤深为好学的陈海燕高兴,当即答应传授一出梅派的《女起解》。

就这样,陈海燕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卢老师家里学戏。

海燕将其称之为“恶补梅派”。

哲人说,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1991年,上海京剧院为纪念党诞生70周年复排《刑场上的婚礼》。

这是一出歌颂革命烈士坚贞爱情和崇高品质的戏。

编剧之一、同时担任首席导演的马科先生,前后历时十三载,排演过三批演员,五易剧本,历尽艰辛。

参加演出的前二组那女主角是张学津、黄汝萍和章晓申、夏慧华,都是黄金响档。

但这次复排,素有改革之风的马科导演不想咀嚼老馍馍,他要让女主角试验用真声演唱京剧旦角唱腔,于是马上想到了曾学过京剧、已在上海歌剧院唱歌的陈海燕

就这样,陈海燕被借调到上海京剧院饰演女主角陈铁军

在马科导演的执导下,用唱歌的本嗓演唱京剧

这虽是试验,但导演充满信心,陈海燕为之受到鼓舞,当然毫不怠慢。

这次复排,更改了剧本,又完全更换了男女主角,并增加了激烈壮观的战斗场面,前后只用了31天。

演出效果比过去大大进步。

当舞台上周文雍和陈铁军昂首挺胸,走赴刑场,在红花岗刑场上,陈铁军向周围的群众宣布:“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全剧达到了高潮。

“陈铁军”以她“真声”而展示的独有唱腔,且以精湛的表演,把观众和专家征服了。

时隔一年,陈海燕又将第三届“白玉兰戏剧艺术主角奖”揽入囊中。

为126部影视唱响主题曲   陈海燕说,她是幸运的,她感激上海歌剧院给她创造了演唱演出机会。

至今她已演过《江姐》《红珊湖》《芳草心》等7部歌剧,举行过多次独唱音乐会。

然而,中国歌剧创作的贫乏,制作的不景气,纵有再好的乐器,再精彩的演绎家也无能为力。

当有人为之泄气的时候,陈海燕的聪明在于她能找到另一个宽广的舞台。

当电影电视剧蓬勃发展时,她用她的歌喉为其增添光彩。

她借着较宽的音域,还学过昆剧、越剧、黄梅戏、评弹等戏曲的优势,让歌声里秀着梅兰芳的艳,飘着吴侬软语的嗲,渗着黄梅戏的情,也可带上邓丽君的乡音。

她成了影视导演和音乐制作者的座上客,为影视配唱主题曲的记录,目前已达126部。

电影《美食家》插曲《美味佳景天下扬》,由著名作曲家黄准作曲。

鉴于影片的背景地是苏州,陈海燕想以苏州方言演唱,故特意来到上海评弹团学习评弹,以给电影带来浓郁的乡土特色。

虽然后来从全国观众考虑,导演最后放弃了用方言演唱的方案,但让陈海燕多了一次学习机会。

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微山湖》,是原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作曲吕其明先生特意为电视剧创作的新歌。

当陈海燕被确定为主唱后,吕老师让她来到自己家里,反复试音,定调,并要她唱得青春活力。

老师告诉她,这是适合年轻人的需求和剧情本身的要求设计的。

正是在前辈艺术家的指导下,陈海燕心领神会,将一曲《微山湖》唱成了当时的金曲,受到欢迎。

电视剧《严凤英》主题歌《山野的风》,陈海燕演唱时揉进了“黄梅戏的味”,这对主角严凤英起了烘托作用。

电视剧放映后反响强烈。

该剧金导演后来碰到陈海燕就感激她,原来电视剧播出后,剧组收到8麻袋观众来信,几乎封封都赞美《山野的风》。

有观众忍不住称赞道:“‘你是山野吹来的风’就此一句,让我思念到永远。

”   从《蛙女》《杨乃武与小白菜》《山杜鹃》到《心有千千结》,陈海燕在影视剧主题歌演唱上的丰收,与她正在探寻一条新的歌唱艺术道路分不开。

有人说,陈海燕的歌声里有一种标准的中国民歌式的甜美,干净,纤细;吐字归音工整,处理不单调,角色感很强。

我们细听,她的民歌没有原生态的痕迹,她有对一流乐器敏锐的乐感,但这不是她个人的艺术符号,而是服务于一定时代的作品。

她走的是一条民歌与时代相结合的艺术道路,在民歌与通俗歌曲中找出一个新的融合点,创造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因此,多年来她苦苦探索,孜孜以求,正像她的名字一样,像海燕在音乐的海空里翱翔搏击。

她从中国戏曲唱腔中吸取精华,从美声唱法中借鉴技巧,另方面,她利用舞台表演的机会,让自己新的演唱风格经受检验,不断升华。

诚如她自己所说:“我是想以自己的风格去吸引听众,影响听众。

”      实现梦想,拥抱音乐剧   去年5月,陈海燕遇到了既师亦友的著名作曲家金复载,当年她配唱的电视剧《严凤英》主题曲《山野的风》就出自金复载之手。

所以师友相见,分外高兴。

当陈海燕得知金老师正在为打造中国的音乐剧奔波繁忙时,多年来埋在她心底的那颗“音乐剧种子”竟被催发了。

原来近年来陈海燕到国外讲学,又在欧洲多次观看了音乐剧,被20世纪出现的这门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采用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完美结合的新兴综合舞台艺术深深吸引。

她知道,富于幽默情趣、喜剧色彩,同时又通俗的音乐剧早已在国外受到大众的欢迎;她也看到《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在上海上演的盛况。

作为一个音乐人,打造中国音乐剧的念头虽不时在涌动,但身单力薄,只能埋藏在心里。

而此刻,金老师还告诉她,已在上音当了8年的音乐戏剧系主任,他送走了一批批学生,由于国内没有专门的音乐剧剧团,音乐剧市场又不成熟,大部分音乐剧班的学生毕业后都转向他途,或干脆“漂着”等待机会。

所以,尽快成立一个专业的音乐剧剧团,成了金复载心中的一个愿望。

海燕已被金老师所打动,而许多学生宁可不找工作,也要找戏演的执着更使她感动,她再也按耐不住,当即表示,愿同金老师一起“圆梦”。

海燕没有食言,在她牵线搭桥下,一个对发展音乐剧全力支持、并以重大投资的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走到了前台,由金复载任团长的上海“高瞻”音乐剧团由此组建诞生,而陈海燕也当起了副团长同时兼制作人。

去年11月2日,首部音乐剧《箱子里的人》在兰心大戏院正式献演,而一演就是15场,可谓出师大捷。

海燕介绍说,参加演出的都是专业的音乐剧演员。

接下来,剧团将与一些演员签约,把音乐剧演出常态化、长期化。

一个名为《开车》的新剧也已开始排练。

海燕透露,剧团已经制定了三年计划,将陆续推出大制作的革命题材音乐剧和老上海系列音乐剧等。

一批中国音乐剧“明星”也将随之诞生,对此她充满信心。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