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顿团圆早餐

在公司的年会上,我听到一个婚姻故事:一位夜班编辑与她上白班的爱人,每年要吃300顿的团圆早餐

毕业论文网   他们结婚6年,夜班编辑小曹已经上了5年夜班

每天傍晚,丈夫小周下班回家前,她已经逆着归家的人流出门上班;等她午夜归来时,丈夫早已都睡熟;而等她上午醒透时,丈夫已在单位忙碌了三、四个小时。

开始,双方都戏称彼此为“不见面夫妻”,但长久不见面终究会导致两个人日益陌生。

小曹思来想去,决定与丈夫一起起床,吃一顿“团圆早餐”。

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它要求一个刚睡了4个小时的人,迎着朝阳起床,磨豆浆,蒸芋头头和紫薯,拌蔬菜,切水果,烙鸡蛋煎饼

一开始,对困倦不堪的小曹来说,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虽然丈夫也在厨房帮忙,她?s明显没有睡足了的他那么兴致勃勃,手脚麻利。

就算摆盘很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盘子上像蛋液一样鲜活欲流,但她并没有多少胃口去消化这顿丰盛的早餐;她要拼命集中注意力,才能对丈夫抛出的话题有所回应。

小周是个仔细人,头一个月觉察到妻子的困倦,劝说她别起床了:“我出门随便买个煎饼就行了。

”   小曹反问他:“如果我不起床,你的心情还会像今天这样美好吗?”她让丈夫别担心,她确信自己可以逐渐养成“两段式睡眠”的生物钟。

她还找出理论依据来说服丈夫:“研究睡眠障碍的专家已经发现,夜班工作早上晒不到太阳的人,他脑中的松果体不会分泌足量的褪黑激素,这样就会出现后半夜明明很困,却睡不着觉的烦恼。

”   很快,两个人都适应了一起准备早餐的习惯。

为了让自己坚持下来,小曹把每天的早饭拍照上传。

春天的乌饭与青团,夏天的桂花乌梅汤,秋天的玉米和花生,冬天的山药栗子糯米羹……食材是丈夫临睡前就已准备妥当的,两人第二天只要在厨房准备20多分钟,就能花半小时享用一顿“好像在度假”的早餐

有时两人热烈地交流,有时两人什么都不说,只是放一段瓦格纳的音乐来听。

松弛又美满的氛围,刷新了这对夫妻的感受,舒缓了两个人只为生存而忙碌的凄惶感与疲惫感,为两人间日益疲乏的感情注入活力,注入幸福感。

半年下来,两个人的面色都焕然一新,小曹的轻微贫血症也痊愈了。

小周尤其感念妻子。

小曹对我们传授经验称:“我的秘诀,就是要搞一个爱的日常仪式。

它是誓言、责任与浪漫心性的结合体,就像一种隐型的绷带,愈合了每一对伴侣都有可能出现的裂痕。

”   (朱权利摘自《好日子》2017年8期)。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