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对现当代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

摘 要:波普艺术发展自大众文化,同时又借助传播手段使大众文化得以更广泛的流行,与此同时,大众文化又凭借传播的广度反作用于波普艺术,两者呈现出互相融合的特点。

本文通过分析波普艺术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对波普艺术大众文化之间的交融关系进行探讨,总结波普艺术对当代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方式。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波普艺术大众文化;融合;影响   波普艺术由英国艺术家提出,抛弃了早期现代主义艺术特征的某些特点,接纳大众文化,并将大众文化作为了波普艺术的发展基础。

现阶段,波普艺术大众文化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波普艺术通过自身对大众文化影响,开拓出了新的艺术表现领域。

一、波普艺术的产生及发展   (一)产生阶段   波普艺术首先从英国艺术领域得以萌发,初期时以集合艺术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开辟了机械复制艺术品的新途径,艺术主张是将社会与现代文明加以结合,着力反映客体特征,主张艺术应重返生活[1]。

二代世界大战后,艺术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色彩,与前期的现代主义艺术理念截然不同,在对文化的面貌反映上也大相径庭。

抽象艺术正逐渐丧失其生命力,艺术领域期待着一种能够直接反映出当代文化风貌,彰显时代气息的艺术形式,在这个艺术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波普艺术应运而生。

波普艺术来源于大众生活,其呈现出的艺术面貌主要是反映大众的消费文明,在认识上,颠覆了艺术与非艺术的严格分类观点,同时主张打破社会生活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壁垒;在表现上,与早期艺术样式相比,具备了客观化、具象化、机械化的艺术表征。

艺术理念转化的原因一方面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各种思想流派,如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相互融合渗透,共同推动了艺术理念的嬗变。

英国波普艺术在早期萌发阶段,较为严肃和明确化,但其发展态势较为明朗化,着力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政治观念、感情倾向等,尚无法迎合当时社会新兴阶层的艺术审美需求,没有找到相匹配的更加成熟的社会土壤。

(二)发展阶段   波普艺术得以全盛发展,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经过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发展,使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提高,社会阶层中中产阶段数量得以增长,而又伴随着教育体制的确立普及,如大学教育等,提供了波普艺术全盛发展的社会土壤。

波普艺术一经产生,就以其前卫性的表现样式,取得美国社会大众的喜爱,并影响了美国社会群众的思维理念和艺术认知。

波普艺术的广受青睐的原因加以分析,不难发现,其与大众文化的融合共存,是波普艺术能够获取长久发展的关键原因。

人们普遍认为,波普艺术来源于大众文化,因此是可以被广泛理解的,明显有别于其他较为深奥晦涩的艺术理论流派,而波普艺术借助的表现形式,如电影、杂质、卡通人物、连环画等,又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社会事物,因此可以说,波普艺术自产生之初就迎合了社会大众艺术审美规律。

此外,波普艺术所倡导的用客观的艺术成品来代替晦涩的抽象主义,用审美的情感化来填补审美理性化造成的缺憾,用乐观态度反映时下的消费文化大众文化,这些理念因为借助现实可观的艺术形象,一方面拉近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艺术距离,另一方面又凭借着独特的艺术特质更加贴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因此广受欢迎。

二、波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与中国大众文化的关联   (一)波普艺术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随着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在艺术领域也出现了一股新风,国内美术界的一些艺术家及画家,接触到了西方社会艺术主张,提倡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自发的美术创作与实践,并本着美术革命和启蒙的理念,开展相关的艺术评论写作工作,为波普艺术的接纳奠定了思想基础。

美国艺术家劳申伯格在1985年于中国举办了波普艺术画展,使中国得以首窥波普艺术面貌[2]。

但当时的美术领域尚未完全改变艺术审美眼光,在波普艺术在理解上趋于朦胧化,并抱有一定的质疑,因此当时人们还难以察觉波普艺术大众文化之间的关联,对其理解仅限于其艺术前卫性及反传统性,并将其视为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一派同源,只是在艺术范式上有所更新而已。

(二)波普艺术与中国大众文化的结合   随着中国艺术领域工作者对波普艺术的探索研究,终于使波普艺术于***年首次亮相中国的艺术展览,并凭借着相关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艺术震撼[3]。

在这次展览中,油画作品《毛泽东》采用了波普艺术的表现技巧加以处理,用黑色的窗格将毛主席的肖像加以覆盖,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立体化的艺术氛围。

此外油画作品《红色幽默》使用了众多的口号、文字及红旗的图案,融合了社会大众文化中耳熟能详的艺术和视觉符号,激发了人们的内心反映,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心理印记。

从中可以看到,波普艺术在中国的缘起带有较强的政治气息,但这种政治气息浓郁的文化氛围又恰恰是当时国家的大众文化的缩影。

三、波普艺术现当代大众文化影响探究   (一)大众文化的含义   大众文化指的是与现当代社会的工业生产相关联的,借助工业化方式实现艺术产品的机械化生产、复制、加工的文化形式。

大众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广泛性,并体现为不同的艺术样式

畅销的小说、电影院放映的电影、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舞台上的模特服装秀、园林景观、各类休闲读物及各种卡通音像产品等都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

此外,体育文化中也存在大众文化的身影,可以说,现阶段社会文化的主要构成样式就是大众文化

(二)波普艺术大众文化影响   1.波普艺术来源于大众文化,因此其对大众文化影响主要集中在大众文化题材的选择和反映上。

无论是早期的以展现中产阶级状态为主要内容的波普艺术,还是如今波普艺术现当代各种文化样式的综合反映,都是以表现大众文化彰显出自身的艺术魅力,并在题材的不断反映中加深了大众文化的流行程度。

2.波普艺术促进大众传媒传播的普及,而大众传媒的普及又丰富巩固了现当代大众文化[4]。

随着现当代我国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形成了网络覆盖面积庞大的传媒体系,一方面波普艺术凭借前卫性和鲜活性成为大众传媒传播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艺术家又不满足传统艺术形式对现实生活和大众文化的波及深度,转而寻求艺术与生活的内在关联,因此他们也乐于采用大众传媒手段实现艺术突破。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波普艺术扩充了大众传媒的表现渠道,给大众传媒文化注入了新生机。

3.波普艺术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商业等领域都施加了影响,改变了传统艺术思维模式,使现当代大众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渗透进了波普艺术的因子,而这些领域的文化形式又是现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构成,因此,也可以说,波普艺术已对大众文化形成了全方位的立体影响,呈现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胶结状态。

结语   波普艺术来源于大众文化系统,从产生之初就显示出了自身不同于传统艺术样式的鲜活生命力,受到大众的追捧喜爱。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文化传播途径更加广泛化,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上不断更新,而波普艺术从题材、传播及思维上对现当代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丹.超越现代主义:“波普”所引发的艺术语言的转向[J].艺术百家,2012,(2):81—82.   [2] 李茜.生活即是艺术――探究罗伯特?劳申伯格的“混合艺术”[J].艺术百家,2012,(2):133—136.   [3] 金朝明,钟家奎.从波普艺术波普策略――浅析中国艺术波普策略的运用[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7):79.   [4] 朱燕.波普艺术对中国大众传媒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4,(8):32.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