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则兼济天下_陈光标,富则兼济天下

“未来十年内,我希望中国成为最具爱心的慈善大国。

”――陈光标

裸捐,英语为all—out donation,意思是把特定范围的个人资产全部捐出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从微软总裁的位置上退下来,将自己名下的580亿美元全部捐给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分文没给子女,被媒体誉为裸捐

捐出580亿美元本身就很让人瞩目,然而他这种不留一分钱给子女,只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的慈善精神显然更令我们肃然起敬。

“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盖茨的这句话值得回味。

其一,该如何拥有正确的财富观?盖茨还曾说过一句话,名下的巨额裸捐财富,“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

”钢铁巨头卡内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如果能理解这种价值趋向,就会明白盖茨裸捐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

今年9月,当巴菲特和盖茨来华举办慈善宴会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猜测他们此行的真正意图是“劝捐”。

因为他们刚刚结束在美国劝捐活动,成功地让40位亿万富豪承诺死后捐出半数的财产。

在向50名中国富豪发出邀请后,因害怕在宴会上给出捐助的承诺,对于参不参加,很多富人犹豫了。

9月6日,陈光标,这个被称为“中国首善”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站了出来,他在公司网站上发布了给巴菲特和盖茨的一封信,宣布“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这是中国第一个响应的企业家

这些年,陈光标名气越来越响。

这名气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年年捐助、逢灾逢难捐助,捐钱捐出来的。

于是,各种荣誉都来了,最终戴上了“中国首善”这顶桂冠。

这些年,捐助成了陈光标的常事大事。

1998年,他到南京开公司,第一年赚了20万元,拿出3万元捐助一个患病的孩子。

1999年赚了60万元,捐出28万元给家乡修了一条长4.7公里的路。

2003年,赚了2300万元,拿出1200万元从日本买了远红外检测仪,全部捐给江苏抗击非典指挥部……   2008年赚了4亿多元,捐出去3亿元,汶川大地震,他带领公司120个人,亲赴灾区救援53天,捐款捐物1.7亿元,在灾区遇到温家宝总理时,总理说他是“有良心,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2010年春节前,陈光标更是召集了苏、浙、粤、闽、鲁、沪等地700多个企业家以及其他人士共捐资7300万元人民币和价值5000多万元的物品,总计1.2亿元。

捐助仪式当天,陈光标将其中3300万元换成现金,堆成一堵墙,每扎10万元,共计330扎,就像330块厚厚的砖头,搭了一个长2米、高1.63米的平面“金字塔”, 在工商银行的大厅里,有2个警察、8个保安护卫着这笔巨款。

光标说:将3300万元钞票堆成墙,不是故弄玄虚,不是掼派头,而是造声势,造善举的声势,使慈善捐助透明化,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真金白银,至于社会舆论如何,我顾不上,我只是要亲眼看到钞票发到老百姓手里。

旋即,陈光标直言不讳,他说:有些慈善机构让人不放心不信任,不知他们将捐助来的钱用到哪里去了,从来不透明,所以我不大喜欢将钱捐到慈善机构,宁可一张张发到老百姓手里,让他们摸到钞票我才放心。

光标这么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富人们都来关心贫穷的人,都来为慈善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所以当他获悉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要在全球掀起一股慈善风暴时,便急急写信给他们,高调响应,并说了现在已成为名言的一段话: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

光标慈善事业的选择中,以裸捐的决绝表达了对慈善事业的投入,重塑了财富的品格。

裸有时意味着没有原则,比如裸官;裸有时又意味着赤诚坦荡,比如裸捐

当看完陈光标裸捐”的宣言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标杆的慈善形象,感受到的是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意识。

当美国首富和股神发起全球慈善风暴时,作为中国的企业家,陈光标作出了积极而热烈的响应。

有了陈光标的表态,中国的企业家们获得了世界的一份尊重;有了陈光标的声明,中国的企业家们也获得了更多一层的理解。

裸捐,这样的决定看似不近人情,没有把个人财富分给自己的孩子和亲人。

但是,恰恰是这种裸捐让人看到了陈光标对于财富的态度,对于慈善的态度。

在他的眼中,财富不过是社会资产的个人暂时拥有,而慈善才是个人价值的一个突出体现,尤其是对于那些掌握较多财富的富人。

因此,他无需把财富传递给家人,他相信个人的所作所为才是影响亲人的宝贵财富

这种开放的视角和豁达的精神,是很多富人缺少的。

光标的身上蕴含着很多慈善的话题,这些关于慈善的话题以及其本人的实际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慈善,理解如何去行慈善之举。

比如,慈善应该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而不是临时的作秀。

很多名人也好慈善,但他们只是把慈善当成临时宣传的工具,在有需要时才想起慈善,才用起慈善

而陈光标之所以乐善好施,原因在于对财富的正确理解,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承担,因此他的慈善并不是一时之举。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在行善时总喜欢低调一些,不喜欢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但是,陈光标不仅在持续不断地做慈善之事,而且常常以高调的姿态表现出行善的热情与积极。

作为一种公共活动,慈善也需要组织和宣传,也需要在舆论中成为主流。

如果在慈善领域中缺少带头者,则慈善事业无疑将面对更加尴尬的局面。

因此,在慈善意识还有待提高的今天,需要有陈光标这样的人来引发、引导社会舆论。

社会不能也不会要求每个企业家、每个富人都像陈光标一样。

但陈光标无疑是一个慈善符号,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慈善,什么是慈善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光标是可以复制的,因为他值得每个人学习。

希望陈光标裸捐可以引起舆论关于慈善的更深入讨论,让更多的人无论是巨富还是普通人,都把慈善当成一种生活的常态。

问题是,现实之中,有太多的人并不理解财富的这种正义流向,而是选择毕生守着自己的财富

尽管“富不过三代”已成为某种客观现实,但是,一些富豪还是宁愿把财富留给败家子,也不愿意用来反哺社会

这是因为,长久以来,我们社会太过关注财富积累、继承与保护,而对财富文化、财富伦理以及财富责任缺乏正确向度的倡导,由此,造成财富文化观念与财富责任意识的极度弱化,也使社会趋向过度逐利化,显然,这本身就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为此,明确慈善本身的意义,也就成为我们对中国富豪的一种诉求。

诚然,慈善的本质是一种公益行为,不应加以所谓的“义务捆绑”。

但是,财富又绝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和权力的个体占有,更重要的是要背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正如有民营企业家所说,“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对社会的责任越大,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财富要向有道德的人手中集中。

”那种为富不仁的现象,只会让我们的经济既有悖于道德,也容易偏离于法治。

胡润第三次推出中国慈善家排行榜时曾表示,中国新富人选还没有开始关心慈善,中国的慈善业还没有真正开始。

而中国的扶贫与慈善事业早就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响亮的“开始符”了。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多次爆发全国性大灾之后,我们更需要中国的慈善业能够真正系统化与规范化,来告别某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为此,我们期待能够有更多中国富豪效法陈光标的行为,而他们的善行能够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豪心灵中注入一种理性的财富文化观与财富责任观,来催发他们心灵向善程度的提高,改变他们在慈善公益事业中的“不作为”现状。

我们的富豪之所以对慈善不热衷不感冒,不是因为富豪的数量少,2007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中国财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人数已超过了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全球第二。

虽然这个数字统计并不权威,但中国富豪越来越多已是不争事实。

可是由于慈善文化的不成熟,由于慈善机构的不发达,由于慈善配套性制度的不完善,庞大的富豪群体根本没有形成“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的慈善认知,而这才是我们的富豪盖茨等世界富豪的最大差距所在。

和比尔・盖茨一样,陈光标把巨额财富看成是巨大的权利,同时也是巨大的义务。

然而多数富豪财富观仍停留在把财富视为追求名利、追求个人价值的手段和目的这个浅显的层面。

挣钱是为了光宗耀祖,是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是为了普济众生。

在这种慈善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渐成奢侈品消费大国的背后隐喻。

显然,中国富豪应该更加积极投身慈善,来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类关怀。

历程评述:   在陈光标高调响应巴菲特和盖茨之后,“爱国者”创始人冯军也站了出来,公开发表了响应陈光标的声明,随即,有更多的富豪表达了自己愿意裸捐的愿望。

按照陈光标的说法:已经有近百名企业家以来电、来信或传真的方式响应“裸捐”的号召。

这也正是孟子所说:“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情怀。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