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发明家有哪些 [与世界接轨的80后发明家]

高校成为新技术的“孵化器”      英国人RobertK.G.Temple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中描述了中国古代的100大发明,其中竟有“蒸汽机原理”、“白兰地与威士忌”、“血液循环”、“多级火箭”、“催泪弹”和“迫击炮”的雏形!李约瑟博士生前如此评价该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对我编著的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了精彩的提炼”。

我们何时才能延续祖先的荣光与辉煌?   当“创新”被写进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时,当大批量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被当作“中国制造”的标签时,不甘沉默的中国高等学府正逐渐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催生出一批闻名国内外的80后发明家

2005年,第五届亚太地区青年发明奖成为中国大陆选手的舞台,尽管金银铜奖都被新加坡院校包揽,但在五名获奖者中有四人来自中国大陆。

在美国的大学中,有25%的理工科博士学位授予了中国人。

西方跨国公司也重新认识了中国本土的研发能力,许多公司的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新设立的研发中心快速增加,总数已近700家,仅通用电气就设有27个实验室。

微软在中国雇用超过数百个几乎清一色的中国研究人员,他们代表了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新一代科技创新人才。

比尔・盖茨对微软中国研究所赞赏有加:“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工作有多出色,取决于它的队伍有多出色,我们最终聘用了出类拔萃的人才”。

80后发明家扮演重要角色      有评论家认为,中国青年发明家正在世界范围内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异军突起的80后发明家

他们是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他们的人生观、开放度、进取心与发明作品,都与世界同步――      朱若辰:名冠小行星      2006年11月,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公布,一颗编号为21731的小行星,以从清华附中毕业、被保送至中山大学的18岁学生朱若辰的名字命名。

这颗叫“Zhuruochen”的小行星,命名前的临时名称为“1999RT142”。

以某个人的名字命名小行星是十分崇高的国际荣誉,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2006年5月,还在读高三的朱若辰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号称“少年诺贝尔奖”的“第57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以《桑花叶萎缩类病毒的基因克隆及其核苷酸二级结构分析》荣获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一等奖奖金与微生物学类大奖第二名两项个人奖。

为嘉奖朱若辰取得的杰出成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向国际天文联合会申请以“朱若辰”的汉语拼音命名一颗小行星,并最终获批。

王超:国际科博会荣获权威金奖      王超,23岁,河南理工大学学生。

2006年5月,由王超研发的计算机外设产品“意盒”获得德国国际发明技术科学博览会金奖,并被正式批准立项,列入《2006年国际成果重点转化实施工程》。

意盒”是一种用于计算机的指针操控设备,可以理解为“鼠标”的更新换代产品,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且具有防尘、静音、按摩等功能,弥补了鼠标性能的缺陷,比如兼具输入法的功能,标志着更具人性化的计算机指针操控设备的诞生。

国际科博会是世界重要的博览会之一,极具权威地位。

德国国际应用技术科学研究院对“意盒”进行了一系列技术论证,认为该发明主题新颖、目的明确,实用性强,开辟了新的技术领域,同时开发应用的商业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王晓峰:赢得400万投资基金      王晓峰,1983年出生,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

在2005年12月举办的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成果转让签约仪式上,王晓峰的团队与企业签下400万元的意向性协议,作为将发明作品产品化、市场化的总投资额。

这个被王晓峰称为“大玩具”的“电子台球”作品,最初是为参加清华大学电子没计大赛而制作的。

平台以玩具小车为控制对象,在个人电脑的无线操控之下,运用通信模块与小车进行信息交互,指挥小车将球精确打进半径为15厘米的小洞之中。

2003年,有个房地产商人发现作品可作为车库的控制装置,指挥轿车准确入位。

后来王晓峰与合作者借鉴了火星漫游车的外观,在道路上设计了桥、洞和障碍物,但小车仍可自如移动。

产品很快被发现有智能物流配送的应用价值,具备了自动配送、遇人即停、选择最快道路的能力。

张欣茹:灵感来自甲虫的科技大奖      张欣茹,1982出生,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分别在第八届和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大奖。

空气取水是一种解决淡水匮乏的有效途径,为某些极端环境的淡水获取提供了新思路。

张欣茹作品《仿Stenocara甲虫高效实用空气取水技术》通过采用仿生表面来实现空气取水的高效化、实用化,可使产水量提高2―6倍,成本只增加15%左右,性价比高,共有三家单位与其签订合作协议。

另外,她的研究成果“高效、节能、环保型工业炉窑用档位蓄热器”获国家专利,她提出的“仿生表面含湿空气凝结析水机理探讨”的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潘立群:为了发明宁愿后退1万名      2006年4月20日,在丹麦举行的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展上,19岁的济南学生潘立群发明的“一种可解决色觉障碍的交通信号灯”夺得最高奖“最佳国际优秀项目奖”。

由于发明占用太多时间,6月份高考潘立群只考了379分,被一些大学拒之门外,“潘立群现象”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后来山东大学破格录取这位小发明家

为了发明潘立群的成绩一度从全班的30名降到40多名,但他却毫无晦意。

“如果你有两个选择,一是上哈佛大学,一是发明电灯泡,你会选择哪一个?我会选择发明电灯泡,因为这是一项对全社会有益的事情。

如果能让全社会受益,我宁愿后退1万名!”潘立群说。

创新领域最值得依靠的一代      与前人相比,80后发明家具备了出生年代的优势,亦即起跑线的优势!因为成长于电脑与网络普及的年代,使他们成为外语程度、电脑程度与科技修养最高的一代,与世界最接近,了解世界科技动态最完整,接轨最紧密。

竞争化、高速化与科技化是当今世界有三大特点,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发现和新发明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多。

在发达国家的GDP增长中,科技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或超过80%。

但在―个崇尚权威的古老国度,创新者一向举步维艰,我们的传统总是习惯以权威的标准和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来衡量―个人的成就。

为数不少的中国80后发明家仍然墙内开花墙外香,例如丹麦的一位大学教授对潘立群发明连说三个“very Good”,但小潘却几乎没有资格上大学。

80后发明家的施展空间与上升空间很大,他们是中国未来科技创新领域最值得依靠的一代。

我们何必吝啬献给敢为天下先的80后发明家的掌声呢!或者,我们应该对这些未来的科技脊梁说一声“谢谢”,为他们的勇气与热情喝彩。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