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素质农民 推进新农村建设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因此,培养素质的新型农民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推广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举措。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对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十分关键。

可以说,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

去年以来,本人深入全县农村,对我县农民素质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我县提高农民素质取得的主要成效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101.04万人,其中农民85.4万人,农村劳动力56万人。

近年来,我县思想道德教育农业科技普及和职业技能培训入手,农民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农业农村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乡风文明程度稳步提高   近年来,我县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站、农民夜校、乡镇文化站、阅报栏、老年活动中心等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全县广大农民逐渐树立了品德端正不违法、计划生育不超生、家庭和睦不拌嘴、孝敬老人不忤逆、邻里互帮不生是非、崇尚科学不迷信、健康娱乐不赌博、移风易俗不浪费等良好风尚。

(二)稳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民的职业技能大幅提高   我县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务经济已经成为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我县向外输出的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差、工作稳定性差、待遇低、返乡可能性大等问题渐渐凸现,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我县劳务经济的发展。

2003年以来,我县以“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为契机,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让身怀一技之长的务工者持证闯天下,真正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用得上、留得住、扎得稳的多层次人才,真正做到输得出、干得好、能赚钱。

三来,我县“阳光工程”共培训农民6500人,全部向广州、深圳、上海、长沙等大中城市转移,并且成为了企业的骨干,创立了衡南县的劳务经济品牌。

(三)扎实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近四年来,我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通过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创新技术服务手段,使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植根于广袤的衡南大地。

2003年以来,我县累计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25期,送科技下乡85场次,发放技术资料30余万份,培训农民6.8万人次,使全县每一个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基本掌握了2~3项农业技术,广大农民已经成为农业技术的直接受益者。

我县车江镇农技站对农民培训工作常抓不懈,每月集中讲课不少于3次,每年发放技术资料达60万份,一些新技术、新理念在农民群众中生根开花,该站曾多次荣获全国、全省农技推广先进单位称号。

又如三塘镇农民张英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运用科学技术发展生猪养殖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年出栏生猪10000头、年纯利润100万元的规模,不但自己率先步入了富裕的行列,而且带动了全村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近年来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县域经济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县农民素质与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思想道德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随着乡村组织的职能逐步弱化,农民的生活与生产进入了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也比大集体的时候少。

村组干部和党员能够参加当地乡镇党委和政府组织一些学习活动,但是对广大农民来讲,进行思想道德集中教育活动的机会非常少,只能从电视、广播和报刊上获取一点社会共识。

可以讲,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忽略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却是我们在这一时期的最大失误。

改革开放开阔了农民的视野,市场经济的大潮充实了农民的口袋,但是农民的精神生活却显得相当空虚,如修祠堂、建庙宇等腐朽的封建迷信行为有所抬头,闹事打架、聚众赌博和地下六合彩等歪风邪气有所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也正是兴起,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严重影响了我县农村社会的稳定,也给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带来不利影响,难以形成合力。

(二)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偏低   据统计,我县农村现有的56万中青年劳动力中,文盲或者小学文化程度占53.07%,初中文化程度占37.93%,高中文化程度占6.0%,中专或者中专以上的专业人才仅占3.0%,劳动力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居民,相对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

我县农业就其现状而言,基本上还处于传统农业这个水平,虽然广大农民对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高,但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比国内先进地区低20%,是世界发达国家的50%。

农民科技致富只具有典型性,不具有普遍性,据调查,在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较好的三塘镇松山村,有农业科技示范户30户,仅占全村总户数10%,与新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尚存一定差距。

(三)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处于低水平状态   由于我县三面环抱衡阳市区,南临粤港澳,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大批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化和技术的乡土人才涌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据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我县外出劳力达27万人(其中举家外出5万多人),占农村总劳力的48.2%。

留守农村劳动力,40岁左右只占28%,30岁左右只占18.8%,20岁左右只占5%,同时这批精壮劳动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本土本乡经商办企业,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可以用“3860”来描述,这些在家务农或从事兼业型农业生产的农民由于短期难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开辟致富新门路的困难较大。

三、对策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是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在内的现代农民素质

只有建设一支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才能快速抢占当今世界农业技术应用的制高点,顺利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

我们认为,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着力在政策配套、完善体系,营造环境上下功夫。

(一)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   一要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证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坚决杜绝农村青壮年文盲和青少年失学现象。

二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训科技推广,切实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当前,我县可以整合农业、畜牧、农机等部门的技术力量,通过组建农业科技专家巡回服务团和服务小分队、开通服务热线等形式,大力推动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三要继续实施农民培训工程。

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要巩固以往的培训成果,继续组织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农村二、三产业,针对农民不同层次的需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还可以依托农业教育、劳动等部门的培训单位和各类民办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要和用人单位的技能要求,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长抓不懈   从我县的现实情况看,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既表现在科技文化素质上,也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上,所以对农民进行教育,必须增强针对性、注重形象化,在农村培育新气象,形成新风尚,使广大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新,精神面貌好。

一要联系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讲形势、讲政策、讲道理,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

二要加强化文化熏陶,运用先进的文化塑造农民,进一步整合农村图书室、广播室、文化活动中心等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特别是要抓好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动电脑进村,运用现代传媒手段传播先进文化。

三要创新活动形式,鼓励农民自己组建文化团体,发展节庆文化、农闲文化,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中。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当前我县要利用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的契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要着眼长远,搞好乡村建设规划,为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打好基础。

二要从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居环境问题入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抓好乡村道路建设、改厨改厕、庭院美化等工作,改善卫生环境和村容村貌,为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创造条件。

三要建立长效机制,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加快推进基层民主,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是我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要通过不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营造一种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与此同时,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选择符合农民需要和当地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让农民不断从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

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智力之源,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内涵。

我们相信,只有农民素质得到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大业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作者简介:周建平,男,湖南衡阳人,中共衡南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建、马克思主义哲学。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