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的温带森林动物

长白山温带森林动物

红松林,浓缩   温带到极地的生物类型   长白山森林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在地球上,针阔混交林有互不相连的3大块,分布在北美的东北部、欧洲和亚洲东部。它们各有不同的分布特色、气候特点和植被组成。三片相比较,东亚这片针阔混交林是最有特色的。它不仅在群落结构上最复杂,而且具有过渡性和特有的独立优势度类型。如被称为北国之松的红松林,是中国针阔混交林所特有的类型,浓缩了整个北温带到极地范围之内的大部分生物景象和生物类型。   温带针阔混交林曾经覆盖着中国的东北、西伯利亚的沿海、朝鲜的南部和日本的中部。不幸的是,大部分针阔混交林分布地带,经过上千年的农田开发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植被区系和自然面貌。幸运的是,1960年,中国在残余的森林中建立了约20万公顷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使温带典型的红松阔叶林得以完整保存下来。这片森林是保存较好的温带森林中的一块,也就是说,只有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才能够看到温带森林原有哺乳动物区系的大体轮廓。如果要想了解过去的温带森林中曾存在的动物情况,我们可以由现在还残余的森林中的兽类看到一些线索。   温带针阔混交林里的动物图景   广阔的温带森林只留下了过去开垦和采伐的痕迹,而对于动物的记录寥寥无几,我们很难寻找很久以前动物的故事。唯一可提供的动物信息,只有中国科学院动物考察组1958年撰写的东北兽类调查报告了。报告中记录了长白山地区生活在陆地上的哺乳动物有51种。这个动物区系与欧亚区系有许多共同点。哺乳动物种类计有食虫类9种,蝙蝠类5种,食肉类16种,有蹄类6种,啮齿类14种,兔类2种。这也许是长白山温带森林原始的动物区系保存下来的大概的轮廓。   长白山哺乳动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的需要,具有极大的变化性,所有兽类种群彼此之间主要是通过营养关系的方式相联系的。而且,每个种群适应不同生境的能力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物种是怎样适应了空中、水中、地上和地下的生活习性,及其温带生物地理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的知识。   长白山哺乳动物中,食虫类动物由于具有原始性的特质,因此一般认为最接近各种有胎盘兽类的祖先。除了显示古老的那些特质之外,它们同时又有着极其特化的地方。   它们的头骨皆有尖长的面部,脑壳都比较小,眼眶与腋窝之间畅通无隔,而齿系则显示原始。大多数均有锁骨,脑也保存着若干原始形态;嗅球是大的,但脑半球则较小而光滑;子宫是双角的,睾丸从不全部降入阴囊之内,有许多种尚保存着泄殖腔,而在体温的调节方面,也有许多种是不完整的。   这一目的分布,除了南美及大洋洲以外,各大洲均有分布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分布的食虫目中,大鼩鼱和水鼩鼱为中国兽类的新记录。古北型的水鼩鼱迄今所知在中国仅见于长白山。比较常见的种类有缺齿鼹、小缺齿鼹、小鼩鼱、中鼩鼱、栗齿鼩鼱、大麝鼩和小麝鼩。   鼩鼱类长得有些像小老鼠,个体小,嘴巴尖尖的。大多数种类在地面枯枝落叶层或腐殖质层下觅食昆虫或其他软体动物,也捕食小型鼠类,时间长了常常形成地下通道,它们就在夜间活动,白天很少离开地下洞穴。长期的洞穴活动使它们的眼睛几乎完全退化,捕食的时候是靠嗅觉、触觉和听觉。鼩鼱类一般能从口腔腺体分泌毒液,用来捕杀个体较大的猎物,是长白山唯一带毒的哺乳动物。鼩鼱类和狐猴类又有某些亲缘关系,尤其是在性的生理方面,有着奇异的相似处。   长白山翼手类的种类也比较多,其中蝙蝠系全国范围内的新发现,栖息于针阔混交林带。在长白山常见的蝙蝠有大耳蝠、纳氏蝙蝠、大菊头蝠和小夜蝠。   这个类群是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主要在空中捕食昆虫,与其他动物在食物方面几乎没有竞争,但它们也是小型肉食性动物的猎物。   除了南极,到处都有的类群自然是啮齿类小型动物了。虽然基本特征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但啮齿类成功地适应了每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地栖、穴栖、树栖、水陆两栖,还有腾空的。它们的脑小嗅叶发达,智能不是很发达,也显示原始。那么它们成功的基础除了食物复杂性和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外,最主要的显然是极强的繁殖力,而且随着环境条件出现有规律的数量波。   啮齿类中,松鼠是长白山红松天然更新的关键种。松鼠可以把红松种子扩散到各个角落,使红松分布区域扩大。它既是种子的消耗者,又是种子的扩散者。这片红松阔叶林的自然演替离不开松鼠的作用。这片森林中最常见的啮齿类有棕背平、大林姬鼠、松鼠和花鼠,构成森林的优势群体。中国蹶鼠是中国稀有的种类,仅分布长白山森林中。森林中还可以见到小飞鼠、巢鼠、黑线姬鼠、仓鼠等。也有一些外来种,如麝鼠、小家鼠等。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分布的大、中型食肉动物中,鼬科动物为几乎全部的温带欧洲和亚洲分布的古北区种。这些动物对生态的要求,随种类之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有的只能生存于非常特化的生境里,而另外一些则表现出一种幅度很大的适应性。如狗獾由于其杂食性,因此得以没有多大困难而遍布于这个区域。黄鼬和伶鼬更喜欢或适应了人类活动的地方,放弃了比较隐蔽的习性,而且已经能栖身于开阔的原野间,与人类居住环境比较密切,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踪影。但是紫貂和青鼬仍然严格地局限于森林之内。紫貂、黄喉貂、黄鼬能很好地经受住森林及周边的变化。由于啮齿类及鸟类的存在,几种小型食肉类现仍生活于广大区域。   中型食肉动物中的赤狐、貉子、狼和豺,虽然也栖息于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中,但更多地见于次生阔叶林或较开阔荒山中。过去多少还有一定数量分布,但在长白山森林地带以往没有见到豺的身影,也没有猎捕的信息。   长白山森林中有着丰本文由收集整理富的食草类动物,其中有蹄类的狍、野猪、马鹿、原麝、梅花鹿和青羊,构成主要群体。因之也就有以它们为食的大型食肉类动物。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自然是东北虎、远东豹、猞猁、豹猫和熊类了。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