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棒”指向何方

高考、中考“指挥棒”左右着教育事业,左右着数以亿计青少年的生存状况,这是中国当前社会的现状,也是不争的事实。

指挥棒”在十九世纪末,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因为它的公开公平性,已经被广大群众认可。可是近二十多年来,特别进入21世纪,举国上下却对高、中考“指挥棒”痛加指责,一些教育专家、学者也万炮齐轰“指挥棒”。甚至有人还发出了 “救救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

提起我国中小学教育,说复杂是十分复杂,说简单就是一道公式(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到高三毕业):1+100=!?“1”代表一门功课,“100”代表100分的模拟试题,一周两份试题,寒暑假30份试题。然后不停考试,有月考、季考、阶段考、期末、班级、年级会考。再就是不停公布分数,排名次,开家长座谈会,公布学生成绩叫“亮相”,初三、高三教室后边黑板上天天公布“离高(中)考还有x天!”真是战鼓紧摧,号声震耳。孩子们就在这样的紧张环境下生活。清晨他们匆匆骑着车冲出院子,赶去上学;每天晚上,家长看电视,孩子们又进入紧张攻读战斗中去。一次次的演习性的考试,中学生俗称“做片子”,就像防空警报频频拉响一样,让孩子们和家长紧张得要命。大量试题涌来,题海把孩子们淹没了,学生脑袋麻木了。一次次考试受挫扼杀了孩子们的自信,大量的厌学孩子产生了。学校家长,大家都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对孩子们构成了压迫和摧残。在中小学校园中分数挂帅,已把分数从原来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极可怕的魔杖。

在“分是命根”的重压下,在本应该充满欢乐和幸福的校园里,一幕幕悲剧的发生就十分自然了。

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据广州市公安局统计,平均11名犯罪人员中,就有一名是中小学生。一些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对后进生动辄开除或勒令退学。这些流失生大多在13~17岁之间,处在成长的关健时期, 极易染上恶习,在物质金钱诱惑下,在坏人的教唆下极易走上邪路。

北京市心理危急与干预中心曾公布:每年全国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15~34岁人群首位死因。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女性人群是自杀的主要群体。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名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作过计划的占6.5%。专家分析指出,压力过大、早恋等都是导致中学生考虑以自杀来终结生命的原因。

分数第一、升学第一”使教育方针、素质教育长期游移,贯彻不力。题海战术像一副沉重的枷锁,套在中小学生身上,广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视力下降严重,教师身体素质堪忧,家长也不得安生。据《广州日报》载:2004年广州高考生体检仅一成达标,其中考76%视力未达标,30%身高体重不合格,89%的考生受到报考志愿的限制。据老师反映,现在学生耐力极差,每周升旗十多分钟,就有多名学生晕倒。有一首校园诗歌:“呃,是从哪一天开始呀,中小学生变得这样单调,抄抄算算,没完没了;重点、重点、重点,初考、中考、高考—————————‘倒计时’表真叫人烦恼。”笔者曾采访过一位重点中学高一女生的家长。这位家长告诉笔者:我以为刚考进高一,就可以松口气,可是这所重点中学一开始就抓得很紧,我的姑娘每天晚上做作业到12点才能上床睡觉。开始我还暗自高兴,孩子考大学没问题。一天晚上十点多,我见女儿去厕所,有半个小时不出来,我急了,把厕所打开。“妈,我拉不下。”当妈的好心疼,后来我问女儿,她说班上有多半女孩都拉不下,成天做不完的作业,一点活动时间也没有。从这以后,我每天给女儿多吃青菜,吃药调理,再不催女儿学习了。

在单纯追求升学率重压下,青少年思想负担沉重,教师也不堪重负,新课改,素质教育也因此败倒在“指挥棒”的脚下。

偏离的根子。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它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刚、 毅、 木、 纳、 仁”以及“孝、悌、忠、信、勤;义、勇、 敬、 诚、 恕;温、 良、 恭、 俭、 让;谦、 和、 宽、 敏、 惠 ”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孔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出的学思结合辩证原理,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善于启发、触类旁通,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联系实际的人评和时评等,至今为人所称颂。在近代,民主革命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对教育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使小孩子的头脑从道德、成见、 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小孩子的嘴,使小孩子有提问的自由;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以扩大眼界,从鸟笼子似的学校中解放出来;解放小孩子们的时间,学校不要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让学生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他抨击旧教育“一是读死书,二是死读书,三是读书死”。他主张“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观点,对当前全国所掀起新课改的浪潮,该是多么深刻的启迪啊。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教育部等部门,都对教育问题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和规定。但是至今全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却仍是“春风未度玉门关”,仍败在“指挥棒”的脚下。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分数挂帅的“魔鬼”仍然压抑着广大师生,使广大师生喘不过气来。

中国基础教育偏离的根子到底在哪里?

根子之一:“标准化试题”。不要小看了它的“魔力”。这位“魔神”于1982年从美国引进,属于“混血儿”,力大无穷。标准化考试及其试题是工业化时代教育的评价方式,它在中国扎根后,有时叫“量化”。我国引进这种考试在1982年,然而到了1983年美国根据本国工业化教育存在的大量问题,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紧接着1984年发表了《赫拉斯折衷方案:美国中学的困境》,美国由此开始了波及全国的教育转型,考试也抛弃了标准化,变为对学生综合评价。而我国在美国抛弃标准化考试后,却从美国引进了这位“魔神”,先从广东开始,接着很快推向全国。至此使高、中考这根指挥棒产生了空前的指挥效应。标准化考试这位“魔神”在中华大地张牙舞爪,促使全国基础教育都得跟着应试教育走,把评价学生们富有特色的、千差万别的、生动活泼的答案表达都交给了机器,这无异成了扼杀学生个性的杀手。

根子之二:分数挂帅。 “分”成为评定教育优劣的唯一根据。用“分”来管理教育,是一种“有效的、简捷的,又有丰厚利益”的管理方法。在中国,鉴别一所重点中、小学优劣的基本方法,是考入北大、清华等重点院校有多少学生,出国留洋在哈佛、剑桥等名校有多少留学生;一些市县召开教育表彰会,对考入名校,总分高的学校、教师动辙几万、几十万的奖励;教师在评职称、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和晋工资时,中考、高考的名次成为重要的条件。学生的“好坏”,也是以分来区别。分数的作用就这样被人为地推向极至。

根子之三: “教育产业化”。教育成了发财致富的“摇钱树”。学校周围,特别是重点中、小学周围,“教育书店”越办越红火,复习资料,标准化试题集,中、小学各科的辞典、字典、练习册,寒暑假作业,各级教育单位、协会组织的各类竞赛题集,各科教师“赛教”资料等等,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产业链。

指挥棒指向何方

指挥棒”是“弃”还是“留”的争论已有多年。笔者认为,既然暂时无法“弃”,就应着力考虑如何让“指挥棒”造福于数以亿计的青少年,使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健康成长。笔者也采访了方方面面关注中国教育发展的人士,不妨汇集一下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对策之一:改造高考试题出题权限,建议执行“721”制,即:在全国统考试题上中央出题占70%,各省市占20%,各市县占10%。理由是:新课改教材内容有中央级、省市级、校本级的;另外中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中地域中,环境、气候、物产、经济、风俗习惯等差异较大,命题权的部分下放,对广大中、小学生关注本省本区经济发展,教材内容走向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对策之二: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为什么喊了十几年,却落不实,而且孩子们负担越来越重呢?这个问题答案比较复杂,建议先从高、中考试时间改革开刀。每门应考科目高考的时间改为语文不超过两小时,其他每门不超过一个半小时,中考每门考试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小学生五、六年级考试每门不超过45分钟,1-4四年级学生考试不超过30分钟。

对策之三:高考和中考科目应该压成综合科,语文政治历史为“文科”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为“理科”考试,再分别加上数学、英语。即文科学生考三门,理科学生考三门。增加体育高考科目,占高考总分10%;增加“选考”课目,在以下科目中考生可选报一门课目考试,其分数按10%计入高考总分,如:“设计构想”、“建议”、“信息”、“环境保护”、“生存发展”、“音乐”、“美术”等特长栏目,任选一门参加考试。这样高、中考科目共四门。

对策之四:新课改改动最大的是“科学”课,它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综合为“科学”课,但在实际教学中最需要改革的是“语文”,更明确一点,是“语言”课。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十二年的中、小学教育中语文课时最多,学生花费心血最大,而在“指挥棒”引导下,在标准化试题反复揉磨下,高中生毕业了却连一封信、一篇应用文都拿不下,这种现象让人忧虑。历史是一面镜子,借鉴历史是建设更加美好社会的重要途径。政治教学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人的重要学科。而语文、政治、历史三科它的交融关系十分紧密,可以成为综合科目 “文科”。以高中语文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这篇文章几十年都被选为高中语文课文,该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的学者刘向根据有关战国的史料整理校订而成的。所以该文是“历史”课教学内容;但它又是“政治”课内容,邹忌不肯偏听偏信,在一片奉承声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重视客观实际,进而找出别人奉承的原因加以警惕,并大胆向齐王进谏。两千年以前,邹忌尚能尊重客观,不偏听偏信,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又敢于提出建议。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加快四化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它更是语文课的内容,全文用了设喻方法,论述入情入理,语气委婉恳切,语言优美动人,结构非常紧凑。在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既是历史的,又是文学的,又是政治的作品比比皆是,它们以语言为纽带,可以给学生带来各方面的教益。

对策之五:修正学生作业”的概念。在当前基础教育中,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接触最多、听得最多的词就是“作业”,在学校、在家里、在饭桌上,“作业完成了吗?”“作业都没做完你玩什么玩呢?” ……孩子就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笔者和一些教育行家议论到 “作业”时,却听到另一种解释:老师布置课本练习算“作业”。但“作业”还应该包含:读课外书籍,看一些有意义的影视片,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调查,参加一些体育、艺术、娱乐活动,比如给1~3年级学生假日布置跳绳、游戏、滑旱冰等,对高年级学生布置爬山、游泳、球类等活动;在家参加清扫、洗衣,和妈妈学烹饪手艺,去公园、敬老院做志愿者等都称为“作业”。 要让孩子依据课改内容,到工厂、农村、社区参观,搞社会调查,包括一些适合青少年的生产劳动,包括在校园办“小银行”、“小商店”(适合学生的百货、文具、服装、食品等),还包括给广大农村学校分配必需农业、家禽等生产所需的基地资金等。一位老教师风趣地告诉笔者,当学生高呼:“作业,我爱你”,主动告诉妈妈 “我还有一点作业要完成”的时候,我们的新课改就成功了一大半。

对策之六:改革评价体系。对于在教育界内评比模范、评职称、评特级、树典型等奖励时,高、中考试学生的成绩、名次只应该是参考条件。下决心取消各种尖子班、“重点校”。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务必建立在对教育行政官员和各类学校校长们的素质“改造”上,否则,想改造“指挥棒”,想解脱中国教育的困境,那才是异想天开的事情。

对策之七:对中、小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家长孩子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以校为单位,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新课改活动。全国数以亿计的家长,他们基本对新课改的意义、内涵,特别是青春期教育,青少年心理教育等知识知之甚少。大多数家长只想到孩子考大学、拿高薪。“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对青年自主就业,当一名有技术特长的普通劳动者则不屑一顾。所以培训学生家长,改变他们的观念已迫在眉睫。

对策之八: “教育公平”。面向全国学生,不管学生是城市的或农村的,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的,重点学校或非重点学校的,所有中、小学生应有公平地享受教育的权利。落实这个权利的核心是“财权”。必须将教育经费分配权限高度集中:“收回省管!”分配经费的标准也只能有一条,即按学生人数和学生比例的教师人数分配。

考试制度改革是个大课题,希望全社会的人都来研究它,因为,这是一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未来的国家大事。

责任编辑 吕志军。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