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CT征象、病因机理及临床应用,评价CT诊断SAH的意义。

方法:本文分析了我院74例有完整资料的经腰及生化检验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征象和临床表现,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结果:自发性SAH35例,外伤性SAH39例。

男性16例,女性28例。

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或尖叫(61例),频繁呕吐(47例),一过性意识障碍(31例),脑膜刺激征(36例),偏瘫(11例),抽搐(8例),紫绀(5例),病理反射(7例),眼底出血(3例)。

CT表现为:(1)局限于测脑裂内条带状或小片状高密度影;(2)局限于脑池内铸型高密度影;(3)局限于脑纵裂、脑沟内线状、条带状高密度影;(4)广泛分布于脑基底池、脑裂及脑沟内的高密度影;(5)不典型脑裂或脑沟内小线、片状梢高密度影;(6)出血的CT密度一般在35—60HU,并常合并其它表现

结论:CT诊断SAH是完全可靠的,一般无需作腰穿检查。

但低档次CT机扫描不易发现自发性SAH的原因,16排以上螺旋CT机及双源CT机检查后进行3D重建后处理可以发现SAH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螺旋CT;后处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norrhage,SAH)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疾病。

[1]临床上对SAH的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表现和腰穿。

但因为腰穿常由于穿刺方法欠佳及误入血管、生化检验误差等人为因素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同时腰穿有一定损伤性,并因患者的合作程度,腰椎间隙的病理性改变及操作者技术熟程度等因素影响临床的诊治。

现在CT对SAH的诊断有无痛、无损伤性优点,并能了解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及其它异常改变。

本文着重分析经CT诊断临床检查及腰穿证实的74例内、外科SAH,并对其CT诊断准确性及CT表现、病因、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我院2010年度有完整资料的SAH74例。

自发性SAH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天—71岁,其中血肿溃破致SAH9例,占25%。

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或尖叫(61例),频繁呕吐(47)例,一过性意识障碍(34例),脑膜刺激征(36例),偏瘫(11例),病理反射(7例),抽搐(8例),眼底出血(3)例,紫绀(5例)。

本组病例采用美国GE9800Quick全身CT机及双排螺旋CT机。

仰卧位,扫描以眶耳线为基线(OML),层距、层厚均为10mm。

2CT表现 (1)局限于侧脑裂内条带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影,最多见。

本文74例中有37例;(2)局限在脑池内(如脚间池,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桥小脑角池)铸型高密度影;(3)局限于脑纵裂、脑沟内线状、条带状高密度影(23例);(4)广泛分布于脑基底池、脑裂及脑沟内的高密度影,此时出血量比较大,表现较典型(34例);(5)对于极少量出血在CT上仅表现为孤立的小片状或细线状稍高密度影,依据部位仍可与颅内出血及血管畸形相区分。

(6)出血的CT密度视出血量的大小而异,一般较低(35—60HU),常于一周内消失。

部分SAH常合并其它表现

本文74例有47例合并其它:①缺血缺氧性脑病(10例);②脑内血肿(2例);③脑室内积血(3例)④脑挫裂伤(8例);⑤硬膜下、外血肿(11例);⑥脑梗塞(5例);⑦脑水肿(5例);⑧颅骨骨折(14例);⑨脑积水(4例)。

3讨论 3.1SAH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

[2~3]外伤性SAH系由于外伤引起的脑血管破裂所致,CT表现多较广泛,常伴有脑内血肿、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室内积血,CT诊断容易。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