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略讲――经学概说] 学国学的讲佛经

孔子平生最伟大的工作便是修订《六经》。

孔子五十四岁开始周游列国,六十八岁时回到鲁国,仰天长叹:“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意思是说我与其到处去游说诸侯,白白宣讲我的理论,不如将其记录撰写出来以传之后世。

于是他开始编撰六经

《诗经》《书经》《礼经》,孔子中年便开始整理,到晚年定稿。

《乐经》《易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春秋》是孔子七十一岁这年编撰的。

六经》其实都是先王旧典,并非孔子亲自撰写,孔子的工作主要是整理编辑,但这个工作是非常伟大的。

六经》是对孔子之前的文化所做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如果没有这个整理,中国的古文化就无从寻觅,更无从继承发展。

孔子是第一个总结古代文化的人。

六经》既总结了古代圣王的思想文化智慧,又开启了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新思想文化

所以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柳诒徵先生都称孔子是中国文化的承上启下者,即上承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历代圣王思想,下启汉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

孔子的时代,《六经》都不称经,叫诗、书、礼、乐、易、春秋。

什么时候《六经》称经了呢?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时开始。

汉武帝下令,凡通晓五经之中一经者皆可立为博士官,这五经便正式成为朝廷钦定的天下读书人的必读书。

为什么只有五经?相传《乐经》在秦始皇焚书后荡然无存,所以汉武帝时就只有五经了。

我们现在都说四书五经,不说四书六经,就是这个道理。

五经的基础上,东汉时增《论语》《孝经》为七经。

唐初将《礼经》变为《仪礼》《周礼》《礼记》三经,这样就增为九经。

唐初因唐皇姓李,遂尊姓李的老子为太上玄元黄帝,故未将孔子的《论语》列入经。

唐太宗杀兄逼父,武则天又废太子自立为皇帝,皆与《孝经》精神不合,故《孝经》也未列为经。

唐玄宗认识到孝与孔子思想对于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性,于是亲自注解《孝经》,传布天下,并将《孝经》《论语》复列其中而为十一经。

新增经典如此多,对新增经典的注释训诂又成一问题,朝廷即将解释训诂群经词语的《尔雅》也列为经书。

唐文宗开成二年把十二经刻石立于国子监前,作为天下定本,称为开成石经。

宋神宗将《孟子》升为经,十三经就最终全部固定下来了。

十三经》连同历朝对《十三经》的注释,就是国学经学研究的全部内容。

五经又是十三经的核心部分。

准确地说,宋朝以前读书人没有不读五经的,宋朝以后的读书人没有不读四书的,五经是汉唐经学的中心,四书是元明清经学的中心,唐太宗时命大儒孔颖达编了一部《五经正义》,唐高宗下令以之作为科举考试的必修经典与考试标准答案。

经学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说,经学国学之魂,是传统中国无形的宪法,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建立起我们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忠孝节义的价值观。

编辑/林青雨      传薪书院简介:    “传薪书院”系青年国学学者、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长衫先生”李里本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纯正国学之宗旨,在国内众多国学爱好和热心者支持下创办的一所公益书院

选址成都锦江区国家风景区三圣花乡之幸福梅林,传薪书院位于幸福梅林香湖之滨,这里碧波荡漾,梅香四溢,农居素雅,风景宜人。

书院在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期能培养出一批以为往圣继绝学传薪为己任的有识之士。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