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是临床主要的辅助检查之一,我院自2007年以来,对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技术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交流,现报告如下: 一仪器选择 多选择高分辨率超声仪,双平面探头(纵断面、横断面)、多平面探头(纵、横与斜断面)、旋转式腔内探头(辐射式横断扫查)及端扫式直肠腔内探头

频率5~7.5MHz。

1.双平面直肠腔内超声探头 是目前较常用的直肠腔内超声探头,具有纵断面和末端的横断面双平面扫查功能,探头可与直肠壁紧密接触,显示清晰、分辨率高。

并可通过注水孔注入一定量的水,使直肠壁层次显示更为清晰。

直肠病变的分期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但常因疼痛造成检查中断,同时对高位直肠病变直肠狭窄者探查较为困难。

2.端扫式直肠腔内超声探头 这是近年来常用的直肠腔内超声探头超声换能器位于探头顶端,约成130°角向前侧扇形扫描,因探头直径较小,也较短,不易造成患者疼痛。

利用向前的声束平面,较易扫查直肠上段病变,尤其是直肠中、上段狭窄病变均可得到检查,对直肠周围的病变扫查范围也较广泛。

但由于探头未能直接紧贴直肠壁,因此要提高对肠壁的分层结构的显示率必须在清洁灌肠后于直肠内保留足够的水。

检查前准备 1.将选择好的双平面或端扫式直肠腔内超声探头,用干净的薄乳胶套(或避孕套)套上,底部用橡皮筋扎紧,如使用双平面探头可于注水孔内注入清水20~30ml后抽净以排除乳胶套与探头之间的空气。

2.病人准备 (1)了解病情和病史以及既往有关检查资料; (2)检查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检查目的,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以得到患者的配合; (3)检查前两天进食少渣饮食,术前一天进食清流质,可口服蓖麻油30m1或其他缓泻剂; (4)检查前2小时温水灌肠l~2次,以清除直肠内与肠壁上的残渣,后再保留200~300ml生理盐水于直肠内。

检查方法 1.体位 (1)侧卧位患者左侧卧位,两腿屈起弯曲身体,使两膝部尽量靠近脐部,这是最常用的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患者体位; (2)膝胸位患者俯卧,双膝屈起跪伏床上,胸部着床,臀部抬高,脊柱与床呈近45°角,对于身体短小与肥胖患者可采用此体位检查; (3)截石位患者仰卧,两腿放在腿架上,将臀部移至检查台边,对于过度肥胖患者,因侧位不易暴露其肛门,因此常采用此体位,但不尽合乎生理,同时需要专用检查台,因此少用。

2.扫查技术 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后,暴露臀部与肛门,可先行肛门指诊检查,初步了解病变部位与范围,再将涂有耦合剂的直肠腔内超声探头插入肛门,插入时嘱患者张口深呼吸,并放松腹部与肛门

开始插入肛门时将探头指向脐部,进入肛门并通过肛管后,再将探头方向指向骶骨岬,顺利到达直肠壶腹部后再略指向脐部,此时可边观察边平直向前推进,直到直肠上段,此时探头伸入约12~15cm。

整个检查过程采用边旋转探头、边观察、边前进的方法,如使用双平面探头应依检查需要交替使用线阵平面与扇形平面

观察项目:①观察直肠壁粘膜是否光滑,肠壁是否增厚以及肠壁周围情况;②观察肿瘤的位置、范围及与肛门的距离;③观察肿瘤侵入深度并据此进行分期;④观察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⑤了解直肠周围脏器如膀胱、前列腺、子宫与卵巢等是否受累;⑥观察直肠壁周围间隙是否有慢性脓肿或其他病变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