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模论英雄

翻过2014,各种房企销售排行榜满天飞,而在各家统计口径不尽相同的榜单中,万科绿地被推到了“头把交椅”的抢位战场上。

下载论文网   撇去“龙椅”之争的噱头,绿地预售额从2013年的1625亿元升至2014年的2408亿元,也足以见得其对于规模增长的“野心”。

回头看看,对手万科却在行业波澜之际强调将不再用规模作为企业年度经营的目标。

显然,迥异的想法背后是相悖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绿地快速增长的销售业绩几乎是凭借高周转的模式。

从2010年的676亿元到最新的2408亿元绿地迎来了高周转带来的“甜蜜第五年”。

诚如张玉良所言,利用财务杠杆进行高周转,并迅速做大,正是绿地的过人之处。

然而,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虽然高周转能使房企快速地扩大规模,获得销售业绩,但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尤其是净利润的下滑。

目前,绿地本身的利润率基本维持在10%—15%之间,这一水平仅属于行业中等。

绿地的境遇仅是当前众多房企遭遇的“冰山一角”。

尤其是2014年房地产市场进入新的调整周期后,在销售形势不好的情况下,高周转反倒导致了不少房企的高库存,进而占用企业资金,危及到资金链的安全。

在外界一厢情愿地将万科绿地置于“PK双方”之时,作为当事人的万科却更像是置身事外。

不同于绿地对“老大”的渴求,已经蝉联榜首多年的万科似乎嗅到了高周转规模背后的“陷阱”。

近日,万科总裁郁亮公开表态,“万科不再用规模作为企业年度经营的目标”。

显然,在郁亮看来,房地产市场已经过了纯粹以规模英雄的时代,回款率的重要性已经取代了粗放式的规模追求。

事实上,与“学霸”中海相比,万科利润率多少还是显得有些名不符实。

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海实现净利183.16亿元,而万科才151.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万科销售额已高出中海50%以上。

基于对利润以及回款的重新认识,万科在过去的2014年已有了更多的“逐利”之举,仅就日益庞大的商业而言,万科摒弃了“出售模式”,而是选择通过引入“基金”或者“合作方”的形式进行长线营运。

如此一来,万科不仅能成功实现资产增值,让现金提前回流,还通过引入重要合作伙伴共同进行商业项目的经营管理而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收益,提升利润

实际上,当前已有不少房企有着与万科类似的想法。

可见,“不以规模英雄”的时代已经到来,诸如万科中海类的“利润至上”者将日渐其多。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