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是东西] 代表君子的东西

一部《论语》记录了孔子许多关于君子的经典话语,其中有一句非常有趣的话:“君子不器

”对这句话的理解,历来见仁见智。

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何含义?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先从“器”说起。

《说文解字》上讲:“器,皿也。

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由此可见“器”的本义是指有用的器具,正因有用所以才用狗来看守。

古代的器具有多种类别,如劳动之器、攻伐之器、饮酒之器等等。

这些不同类别的器可以说是人们广为使用的工具

作为工具使用的器有三个特点:一是可利用性。

人们造器总有目的,造出的器若是不能使用自然会遭废弃。

二是专一性。

每类器都有特定的用途,没有可当万能工具使用的器。

三是被动性。

器一旦定型,只能被动地任凭人的摆布和使用。

由器及人,我们会发现工具之器的特点在许多人身上都能找到。

在《论语》里孔子就描述了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或见利忘义、“穷斯滥矣”,或结党营私、“骄而不泰”,或好与人争、“同而不和”,或言行不一、文过饰非。

他们“怀土”、“怀惠”、“难事而易说”。

孔子把这类人称为小人

因为“小人下达”,“小人喻于利”,所以小人很容易被利用。

小人一旦被利用,就会死心塌地地追名逐利。

他们终日忙碌,或为名趋或为利往,失去了做人的自主性。

这样的人不是工具又是什么?为钱财、为享乐而活的人,正是受欲望驱使的工具;为权势、为私利而活的人,正是被他人利用的工具

小人不就是这样的工具吗?   古代的器具除工具之器外,还有贵重如“瑚琏”的礼器。

不过“瑚琏”虽为器,却是器的极品,神圣而有尊严,远非小人之喻的工具之器

孔子就曾把子贡比喻为瑚琏以勉励他继续上进,子贡最终也因为自己的精进不休而成为孔门十哲之一。

说完“器”,我们接着说“不器”。

从字面上讲,“不器”当然是在否定作为一般工具之用的“器”。

但深究下去,“不器”应该是指一种境界――种达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境界。

而“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要达到这种境界。

那么,孔子心中的君子又是怎样的形象?   细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子心中的君子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他们“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而考察孔子的思想,我们还会发现君子是可以实现的理想人格。

尽管君子也会有过,但君子之过会被及时改正,就像子贡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而小人犯错只会掩饰,如子夏所说:“小人之过也必文。

”这也就是孔子总结的:“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君子小人的不同就在于:“君子求诸己”,君子会不断地反省内求,有过必改,以求实现“君子坦荡荡”、“内省不疚”、“不忧不惧”的心境。

通过反省与改过,“君子上达”,最终达到“无终食之间违仁”的境界。

而“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正是孔子一贯思想的体现。

曾子说:一以贯之的“夫子之道”是忠恕之道。

孔子认为“忠”是从积极方面来讲的行仁方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则是从消极方面来讲的行仁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忠恕结合,就实现了对他人的爱,达到仁而“爱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归纳《论语》里有关君子的话语,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君子有五种品质。

一、君子有志向。

君子立志有阶段之分、层次之别。

君子首先志于学。

特别是在少年时代更是立志求学,如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其次志于仁。

立志实行仁德,则“无恶也”。

最后志于道。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在他看来道是最高的目标,值得为之奋斗。

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孔子之志便是这最高目标的具体体现,就应该成为君子的最高追求。

二、君子修养

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没有修养的人只会是“巧言令色”之徒。

他们“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而有修养君子能守仁而怀德,“能好人,能恶人”。

君子修养,首先是能尚德。

尚德是一种崇尚道德、尊重和推崇一切美好事物的心理追求,君子就有这种心理追求。

其次是能崇德

孔子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可见崇德就是在修德,而君子修德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修德的最高境界是好德。

孔子说:“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而如此难达到的“好德如好色”正是君子尚德、崇德的终极目标。

三、君子好学

好学的标准如孔子所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亦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而不好学则弊端很多,孔子就讲:“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所以好学很重要。

君子好学,首先表现在博学。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其次表现在“不耻下问”。

孔子就是“入太庙,每事问”。

此外,君子好学能“学以致其道”。

致其道又学道,能如孔子所说:“君子学道则爱人”。

四、君子慎思

首先是近思。

子张说:“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孔子也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可见君子“能近取譬”,慎思自己的言行。

其次是远虑。

君子眼光长远就因为他们深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

而在近思、远虑之中,君子能自省。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内自讼”就说明君子通过自省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看到别人的优点并马上学习。

五、君子敏于行。

君子说话不多,但做事敏捷,总是“耻其言而过其行”。

而敏于行,首先是君子的行为能行得通。

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其次是君子能笃行。

孔子批评冉求:“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而君子既不会画地为牢、止步不前,也不会因为力不足而中道废。

总之,君子有志向,能笃志于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不会被他人利用;君子修养,就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不会为各种物质欲望和功名利禄所操纵;君子好学,能通晓道理、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君子慎思,因此不会被动地听任摆布;君子敏于行,而身体力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君子具有的品质告诉了我们君子不是受欲望支配、被他人利用的工具

所以,“君子不器”的意思就是说君子不是工具君子不是东西君子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人。

(实习编辑 王正)。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