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统计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浅谈低年级统计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统计论文联盟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统计过程往往与学生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从统计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而这一活动过程,对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然而就当前统计活动课来看,活动的有效性并不高。如何提高统计活动课的效率是关键,下面就从听过的一节一年级(下)统计课的几个片段略谈低年级统计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片段一:抛圆片】  教师先出示游戏规则:抛20次,用画的方法记录朝上和朝下的次数,同桌两人一人抛一人记录,看看哪组又快又安静地完成。教师先让学生理解文字的意思:你认为哪些字很重要?学生一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抛20次,用画的方法记录,一人抛一人记录等等。尽管学生说得很全,教师强调得很多,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孩子还是不知道怎么操作,也不能准确分清画片的正反面,对自己的统计结果很不自信,总是左顾右盼、擦擦改改。在最后的交流中教师认为不是20次的小组视为活动失败,这样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成功。 代写论文   就这样,整个活动在热闹中进行,学生也玩得意犹未尽。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策略,感受统计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但同样经历整个过程的我觉得一些地方还有待商榷,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经历一个统计过程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要求明确,提供示范  这个游戏的要求比较多,教师写得也非常清晰,可是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他们的思维还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因此要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接受这些复杂的文字指令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更容易接受现实的情境,这个时候做一做可能要比说一说更有用。  教师可以请两位学生到上面来,随着教师的指令示范着做一做,并作一些必要的讲解:一个学生抛,并在抛前先说这是第几次,面向学生解释有花的面是正面,另一面没花的则是反面,然后在相应的表格里打钩,就这样依次抛20次记录20次,分工有致,最后数出正反面各自的次数填在右边的表里,还要提醒学生活动过程中既迅速又安静。这样学生对这个活动的要求会更明确,操作起来才会更有效,才不会出现较多的无效操作。 代写论文   二、实事求是,培养品质  做任何事情我们对孩子的要求都要做到真实,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更是统计的生命,没有准确的统计,就不会有正确的策略。由于学生活动要求的不明确,在活动过程中也就糊里糊涂、模模糊糊地完成了这个活动,导致学生统计结果的不自信。  在整个活动中,有的小组在抛圆片时忘记数数,只顾着抛而忘记抛的次数了,看到其他小组结束活动,自己也将信将疑地停止了活动,导致了抛圆片次数的不准确;有的小组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完成20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愿意半途而废的,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便胡乱写出没完成的几次;有的小组听到其他小组的交流时,发现与其结果相差太远便偷偷改掉等等,都说明了这次统计活动的不真实,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以及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察觉到学生的有这些举动时,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指出有这种行为的学生是不对的,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统计结果是不能随意改动的,我们要真实地反映统计结果,只有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还要鼓励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及时完成或完成的不符要求的,但没有因此而随意改变结果学生,要让学生明白实事求是品质的可贵,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有效,才能培养出学生实事求是的好品质。

三、客观评价,体验成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智能的理解和 作文 /zuowen/。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