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ous colonitis UC)是一种发病机理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病变,以黏膜充血、溃疡糜烂为主要病理表现,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结肠其他部分或整个结肠。

病变严重者,或可出现10 cm以内的返流性回肠炎(backward ileitis)。

临床症状以黏液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

本病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国内外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对急性或慢性患者急性发作的活动性UC患者,采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也有用硫唑嘌呤维持的。

但上述药物治疗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多,且易复发,患者难于坚持。

UC属中医“久泻”、“肠癖”等范畴,其病位在肠,病变涉及脾、胃、肝、肾等脏腑。

中医根据辨证论治选取不同方药,并配合灌肠、针灸等方法取得显效。

目前,针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越来越多的医者选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该病进行治疗,本文就此近况作一简要综述如下。

   1 中西医结合灌肠疗法   灌肠给药可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在肠道吸收,提高了病变部位的血药浓度,并可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溃疡愈合。

局部给药还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胃肠遭到破坏,药物的利用度得到了充分发挥。

UC的发作期中医辨证属邪气有余,通常用清热活血解毒之品;缓解期机体处于细胞免疫低下状态,此时用补益药可起到调节吞噬细胞系统,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以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同时中药灌肠对肠黏膜起到直接修复和保护作用,解除直肠动力紊乱的状态,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配合西药灌肠治疗更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   有研究者[1]用秦皮15 g,黄连15 g,白芨15 g,白头翁15 g,三七5 g等药煎成药汁加SASP粉末0.5 g,灌肠治疗42例。

对照组38例予庆大霉素8万U、甲硝唑0.4 g、生理盐水100 ml灌肠治疗8周后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4.3%和97.6%;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3.7%和89.5%。

也有研究者[2—4]采用中药西药搭配灌肠的方法,与单用西药中药治疗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且溃疡面愈合周期短,疾病不易复发。

还有研究者[5—6]采用口服西药,配合中药汤剂灌肠治疗活动期UC患者30例,总有效率高达96.7%。

郭遂成[7]对66例UC患者均给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口服,同时以0.9%生理盐水加甲氰咪呱针、锡类散、云南白药和地塞米松针混合均匀,高位保留灌肠,共治愈44例,总有效率97%。

耿昌海[8]运用中西药联用保留灌肠(大黄粉、白芨粉,锡类散加上柳氮磺胺吡啶和地塞米松),同时服用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取得了显著疗效。

有研究者[9]采用中西医序贯疗法,即在治疗过程中依次采用强的松、SASP、中药、地塞米松灌肠、口服中药的顺序治疗,有效率达96%。

李林运[10]使用自制愈溃散(中药新癀片、青黛、五倍子、冰片等药物,加上西药新霉素、马来酸氯苯那敏、复合维生素B2粒等)同沸水配成38℃左右药液,每日晚上睡前排空大便保留灌肠治疗本病46例,结果显示治疗组46例,治愈32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很多,除上述外,也有[11]内服中药,配合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采用验方溃疡结肠汤进行加减,再选用灌肠方:苦参、白芨、仙鹤草、黄连、血竭、冰片等中药,另加云南白药、甲硝唑、利福平、痢特灵保留灌肠,临床治疗有效率93.1%。

   2 中西药口服治疗   柳氮磺胺吡啶是临床上治疗UC的主要药物,其主要起效成份为5—氨基水杨酸,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肠黏膜释放炎性介质,减少局部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而达到治疗作用。

但其不良反应也较为明显,恶心、呕吐、皮疹、白细胞下降、溶血等,部分患者难以完成治疗

现不少学者为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结合中医中药进行治疗

   刘华宝[12]给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同时结合中药六和汤加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UC 30例。

西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剂量加减,而中药却根据辨证论治进行加减,如脾肾两虚型加吴茱萸;湿热内蕴型加白头翁、秦皮;气滞血瘀型加丹参;阴血亏损型重用白芍、当归等方法。

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其中轻度6例,中度3例,治愈率为30%;好转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

痊愈病例随访6月,无1例复发。

史代萌[13]治疗UC 20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吡啶片,治疗组在前述治疗的基础上,加乌梅丸I号(乌梅、干姜、制附子、当归、川椒、党参、黄柏、桂枝、细辛等)温开水送服。

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8%,总有效率为91.00%,远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57.07%)和总有效率(76.26%)。

郑高峰[14]运用中医辨证加西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20例。

其中湿热型以白头翁汤加减,腹胀加川朴、木香;寒湿型以理中汤合五苓散化裁,粘液量多加芡实、泽泻;脾肾阳虚型以四神丸化裁,滑脱不禁者加赤石脂、米壳; 消化不良者加神曲、焦楂、炒麦芽。

西药配以地塞米松片、复方苯乙哌啶片、谷维素片。

统计结果为临床治愈88例,显效17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100%。

宋海波等[15]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UC 90例,中药组用自拟溃结汤治疗(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九香虫、广木香、参三七、川连、制附子),西药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片。

治疗中药组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无效率分别为62%、18%、20%,西药组分别为61%、20%、19%,中西药组分别为69%、18%、13%。

经统计学处理,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与中药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半年疗效随访维持疗效者,中药组占73%(16/22),西药组占65%(13/20),中西药组占78%(18/23),三组问以中西药组疗效最好(P<0.05)。

   3 中西药合用外加针灸等综合疗法    目前,不少学者尝试用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配合理疗、针灸等综合疗法,来治疗UC,由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取得显著疗效。

    如有学者[16]运用治疗组用自拟补脾散(党参、白芍、茯苓、白芨、扁豆、乳香、没药等药物),腹痛加延胡索,便中脓血加白头翁、地榆。

加上保留灌肠慢结1号(白芨、苦参、儿茶、诃子、三七、秦皮等)。

药温控制在35℃~38℃,排便后用左右交替卧位或头低臀高位,低压灌肠,并用KDP腹部照射。

临床总有效率98.3%,远高于仅用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

孔凡立[17]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选取不同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禁食,给予肠外营养,并适当休息及对症治疗;轻中度患者给予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病变在直、乙状结肠者,加用SASP灌肠或肛塞。

所有患者均选锡类散、黄连素、云南白药加入灌肠液。

应用上述药物无效者或重度患者,给予强的松口服,或先静滴氢化考的松。

激素不能耐受者,给予硫唑嘌呤。

并常规应用甲硝唑及喹诺酮类抗菌药。

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1例,基本缓解23例,部分缓解12例,无好转9例,恶化2例。

谢胜等采用[18]肠道水疗即中药肠浴法治疗UC,治疗方法:用无菌电解质溶液(含钠、氯、钙、镁等)加温开水,清洗全结肠后,用溃肠愈中药液(含黄连、败酱草、明矾、五倍子、地榆、黄柏等)进行结肠灌洗,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

。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