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某发电厂工程总布置设计

摘要:本文对华润浙江苍南发电厂的总体规划与总平面布置,阐述了该发电厂的总平面规划设计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各条件对于规划设计方案的比较,专业设计人员提出了以经济性的解决方案

毕业论文网    关键字:规划平面布置方案土地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vanguard of Zhejiang Cangnan power plant and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general layou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otal plane design of power plant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from the topography, hydrology, meteor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hydrogeology and so on various conditions for the comparison of the planning design, professional design researchers suggest to economy solutions.    Key Words: planning, layout planning, scheme, land utilization    1、前言    华润浙江苍南发电厂厂址位于浙江省苍南县巴曹镇东面的琵琶门,距温州市约为75公里。

苍南县经济活跃,当地政府提出了“以电兴港,以港兴市”的发展思路。

在此区域建设电厂,对当地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厂址总体规划          电厂厂址位于巴艚镇琵琶门南侧的南岙沙,东临东海,北临鳌江出海口,与琵琶山隔海相望。

西南与西侧均为沿海山地,东北面为琵琶门水道,东南面为张凤山、铁?N岛、小平盘岛、南?N岛等岛礁及平阳咀。

从张凤山至平阳咀陆域海岸线长约5.0km,向东为一开敞浅海海域,近岸浅滩平均高程在—2.5m~—4.0m,地形变化平缓。

在平均低潮位时部份低滩露出海面,宽度在100—200m左右,海滩外侧以1:1000的坡度向东南倾斜,直至15km外深水区。

从张凤山,过小平盘岛至平阳咀的岛屿连线与从张凤山至平阳咀的陆域弧形海岸,形成一个向东敞开的半围合式海域,适宜作成一个掩护式港池。

厂址场地主要由山地和滩涂组成,陆域平地较少。

场地大部分为山地,山体较高,最高为161.2m(85国家高程,下同)。

海涂区域狭窄,海涂面高程基本在—3~—4m之间。

2.2 厂区方位    厂址北面受制于琵琶门水道,西、南面受制于沿海高山,因此,在总体规划时,因地制宜将厂区规划于水陆结合地带,利用周围岛礁设置三条围堤,围合一个陆域区域。

围堤按西、北、东、南的顺序分为#1、#2、#3围堤,最北面#1围堤以琵琶门龙头山为界,东北面#2围堤以小平盘岛为界。

南面#3围堤以“L”形连接小平盘岛、果盘礁、南?G岛至循环水泵房矶头。

在围合区域布置厂区和施工场地,一方面可以避开过高的山体,又可以利用部分开山后基岩面布置重大建构筑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回填水域滩涂来消化开山石方,通过填海造地又可以弥补该区域陆域平地少的缺陷。

2.3 电厂码头    根据厂址前沿的水域条件,利用张凤山―小平盘岛―平阳咀的岛屿连线修建一条长约2.5km的挡沙防波堤,挡沙防波堤与西侧海岸线围合形成口门东南向的有掩护港池。

在港池内建3.5万吨级运煤码头与3000吨级综合码头。

进港口门设在平阳嘴,口门宽度约为400m。

两个码头港池为挖入式港池。

进港航道通过电厂水域防波堤口门内外的内航道和外航道,与国际航道连接。

2.4 电气出线    电压等级为500kV,一期出线2回,向西南方向出线。

2.5 电厂水源    冷却水系统采用海水直流冷却水系统。

利用挖入式港池的水深条件,取水口位于挖入式港池北面,挡沙防浪堤内侧,采用明渠导流,岸边取水。

排水口朝向挡沙防浪堤外侧。

一、二期循泵房布置厂区南面的矶头,共用一个取水口。

循环水排水口拟规划布置在龙头山西侧的矶头上。

三期循泵房规划布置厂区二期与三期配电装置之间,另建取水口,从一二期引水明渠开叉引接。

循环水排水口拟规划厂区扩建端#1围堤外侧。

补给水取自巴曹镇附近的江南河网或平原引水工程钱库加压泵站。

2.6 灰场    灰场设在厂区西北面的江南滩涂围垦区。

2.7 进厂道路    进厂道路从厂址西侧的官岙头村南侧引接.官岙头到巴艚镇现有宽约5~6m的泥结碎石路。

该泥结碎石路段始于官岙头村,终于巴艚镇金魁大桥南,与龙魁线引接。

2.8 厂址防排洪规划    本工程一期装机容量为2×1000MW,留有2~4×1000MW机组的扩建条件,发电厂等级属Ⅰ级,类型为海滨发电厂

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0年一遇,厂区防洪围堤堤顶标高应按200年一遇高潮位加重现期为50年累积频率1%的浪爬高和0.5m的安全超高确定。

围堤允许部分越浪。

厂区设计标高为6.0m。

厂区需开挖山体,南侧将形成较高的人工开挖边坡。

在坡脚侧设置集洪沟,山体坡面雨水汇流至集洪沟,排到堤外。

防排山洪设施按频率为1%的山洪设计。

3、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   3.1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的总体思路    根据厂址的地形地质、出线、水源、燃料、灰场、交通等建厂外部条件,考虑了两个比选方案

方案规划容量为6×1000MW,采用侧煤仓方案方案规划容量为4×1000MW,采用前煤仓方案

3.2方案一简介          一、二、三期厂区呈二列式布置,从南往北依次为GIS配电装置、主厂房

汽机房朝向南,固定端在厂区东面,向西扩建。

厂房厂区西面,煤场厂区东面,循环水泵房布置在主厂房固定端东南角;辅助、附属设施布置在主厂房固定端侧或脱硫岛北侧;行政管理综合区布置厂区南面新月形的山岙里。

厂房    一、二、三期主厂房对齐规划布置

一期厂房两台机组基本全部落在开山后的基岩上。

二期三号机组落在开山后的基岩上,四号机组落在滩涂回填区。

三期主厂房二期脱开布置,其中汽机房落在开山后的基岩上。

GIS配电装置    一期GIS配电装置位于边坡上高约60米的平台,与主厂区呈台阶式布置

两区域之间设置一条宽4~6米,长约1000米上山道路连接。

二期GIS配电装置一期的基础上连续扩建。

三期GIS配电装置与一二期脱开布置

煤场及输煤设施    一、二、三期煤场规划厂区东面回填区。

一、二期为条形煤场,四条斗轮机轨道。

输煤系统原则上以2×1000MW机组为一个上煤单元。

三期五、六号机组规划为圆形煤场,单独另建一套输煤系统。

循环水取排水系统    一、二期循环水泵房集中布置厂区南面的矶头,取水口设在码头港池北面,挡沙防波堤内侧,采用明渠导流,岸边取水。

三期在二期厂区扩建端另建循泵房。

一、二期循环水进水管线经主厂房A列外道路,从汽机房A列柱进入主厂房,管线短捷顺畅。

三期循环水进水管采用隧洞方案

一期循环水排水口位于厂区东北面的张凤山岛矶头。

排水口采用岸边基岩大开挖敞开式布置,朝向挡沙防波堤外侧,港池外排水。

二期排水口位于龙头山西侧,三期排水口规划在#1围堤西侧。

辅助、附属公用设施    一期辅助、附属公用设施主要包括净水、化水、废水处理设施,点火油罐、贮氨区、干灰库、贮氢库、制氯间、材料检修间等。

该区域相对集中布置在主厂房东面的场地。

二期主要新建海水淡化设施、除灰设施,其它利用一期公用设施。

三期要新建一套公用设施。

厂区边界    根据厂区总平面规划,确定厂区用地边界如下:北面边界在琵琶门水道—3m等深线以南,为#1围堤,东北面为琵琶门水文站与张凤山岛之间的约—4~—5m左右的等深线,为#2围堤,东南面为厂区#3围堤,西南面为山体开山边坡线,西面为南岙沙西侧山体边线。

厂区边界确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满足琵琶门航道的规划要求;    满足二、三期扩建场地的要求;    满足主厂房等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与整个厂址土石方平衡。

土石方工程量:    #1~#4机组的土石方开挖在一期一次完成,开方工程量大约为972万方,厂区施工区场地填方为375万方。

#5、#6机组的开山主边坡的起坡线与#1~#4机组的开山起坡线基本平齐,一期不考虑该区域的开挖。

考虑到#5、#6机组的建设不确定性,二期建设时只考虑先开挖一小部分,满足#4机机组扩建端100m左右进深的施工组装场地要求,挖方约200万方。

3.3方案二简介          一、二期厂区呈三列式布置,从西北往东南依次为GIS配电装置、主厂房煤场

汽机房朝向西北,固定端在厂区西南面,向东北扩建。

厂房厂区西面,煤场厂区东面,循环水泵房布置在主厂房固定端东南角;辅助、附属设施布置在主厂房煤场之间;行政管理综合区布置厂区南面新月形的山岙里。

厂区竖向采用平坡式布置

厂房    一、二期厂房对齐布置,四台机组基本都落在开山后的基岩上。

GIS配电装置    一、二期GIS配电装置集中布置厂区西面。

煤场及输煤设施    一、二期煤场规划厂区东面回填区,为条形煤场

输煤系统以2×1000MW机组为一个上煤单元。

循环水取排水系统    一、二期循环水泵房集中布置厂区南面的矶头,循环水取水口设在码头港池北面,挡沙防波堤内侧,采用明渠导流,岸边取水。

一期二期循环水进水管线经主厂房固定端外道路,从汽机房A列柱进入主厂房,管线短捷顺畅。

一期循环水排水口位于厂区西北面的龙头山西侧矶头,采用岸边基岩大开挖敞开式布置,朝向挡沙防波堤外侧,港池外排水。

循环排水管线沿主厂房A列外道路平行布置

二期循环水排水口位于龙头山东侧矶头。

辅助、附属公用设施    一期辅助、附属公用设施主要包括净水、化水、废水处理设施,点火油罐、贮氨区、干灰库、贮氢库、制氯间、材料检修间等。

该区域相对集中布置在主厂房煤场之间的场地上。

二期主要新建海水淡化设施、除灰设施,其它利用一期公用设施。

厂区边界    根据厂区总平面规划,本方案厂区用地边界的确定基本同方案一。

为了保证四台机组全部落在开山后的基岩上,西南面山体开山边坡线较方案一向南内移50m。

另外考虑主厂房扩建端有100m左右进深的施工组装场地要求,#2围堤方案一向北外移约33m。

土石方工程量:    #1~#4机组的土石方开挖均在一期一次完成,场地设计标高为6.0m,开方工程量大约为1031万方,厂区施工区场地填方为365万方。

3.4两个方案的比较    规划容量    方案一可以规划建设6×1000MW机组方案二只能规划建设4×1000MW机组

厂房地基处理    方案一期两台机组和扩建三号机组落在基岩上,四号机大部分落在滩涂上,需要桩基处理,方案二一二期四台机组基本都落在开山后的基岩上。

GIS系统及上山道路    方案一的GIS配电装置与主厂房呈台阶式布置方案二的GIS配电装置与主厂房呈平坡式布置

方案一较方案二增加导线长度,以及一条宽4~6m,长约1000米的上山连接道路。

输煤系统    方案一输煤系统要兼顾二期和三期的扩建条件。

相对方案二,一期码头到煤场#1转运站输煤栈桥长度均增加69m,煤场#4转运站到主厂房输煤栈桥减少202m。

二期三、四号机组输煤栈桥方案一较方案二增加约246m。

循环水系统    方案一主厂房南北向布置一期循环水进水管线较主厂房东西向布置方案二减少约700m,排水箱涵单孔增加190m,双孔增加42m,排水隧洞增加约130m。

二期三、四号机组循环水进水管线较方案二减少约680m,排水箱涵双孔增加540m,排水隧洞减少约138m。

围堤工程    #1围堤的中心线方案一较方案二向海域外移,长度增加约50m。

土石方工程与场地回填    一期时,方案一的开上起坡线比方案二外移50m,挖方减少59万方,填方增加10万方。

另外,方案一较方案二的场地回填地基处理面积增加约1.0公顷。

二期时,方案一较方案二增加挖方约200万方。

方案一及方案二的技术经济比较见下表:         4、结论    通过上述技术经济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当规划容量不同时,一、二期四台机组方案各有特点,从投资费用的角度看,方案一比方案二在一期相对有利,在二期比较不利。

2). 两个方案二期扩建条件都比较好,投资费用比较低,方案二期投资虽增加6901万元,总的投资费用仍然不会很高。

而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方案一还为三期五、六号机预留了扩建的空间,提高了厂址的土地利用率,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是可接受的,也是值得的。

所以,总平面规划布置方案一建设容量可达6×1000MW,比厂区规划容量4×1000MW机的总平面规划布置方案二更为有利。

厂区总平面规划方案一作为推荐方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