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敬语的变迁发展

摘 要 日语敬语历史源远流长,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日语敬语,了解其历史发展十分必要。

本文首先介绍日语敬语的定义及分类,接着讨论日语敬语的起源及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敬语变迁的特点,并且对敬语发展进行展望。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 日语敬语 发展变迁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与其他语言相比,日语的特征之一是敬语高度发达。

作为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敬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体现日本人的语言和行为特点。

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敬语是日本社会文化的浓缩,体现日本的文化价值,反之,日本历史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也影响敬语发展

一、日语敬语的定义及分类  (一)日语敬语的定义。

关于敬语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看法,但大多支持“表示尊敬的语言”或“对交谈方表示敬仰”的观点。

我们认为,敬语是一种对他人表示敬重的语言,是对接受者或主体人表示敬意的叙述方式。

(二) 日语敬语的分类。

传统的日语语法理论将敬语分为三类,即尊敬语尊敬?Z)、自谦语(?t?d?Z)和郑重语(丁???Z),不同的敬语有不同功能。

敬语是说话人对话题人或听话人的言行、性质、状态及其所属事物表示恭敬的表达形式。

自谦语是说话人通过谦卑地表现自己或己方及其所属的行为、性质、状态、事物,以向听话人表示谦逊的形式。

郑重语是说话者直接以礼貌而郑重的态度向听话人表示敬意的表达形式。

2007年2月,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审议会国语分科会发布了《敬语的指针》,将传统三分类中自谦语(?t?d?Z)分为?t?j?ZⅠ和?t?j?ZⅡ,郑重语(丁???Z)分为丁???Z和美化?Z,形成敬语新的五分类:(1)尊敬语尊敬?Z),在谈及对方或第三方的行为、事物和状态等时使用,用于抬举该人物,如“いらっしゃる、おっしゃる”类型;(2)谦让语I(?t?j?ZⅠ),在谈及己方涉及对方或第三方的行为、事物和状态等时使用,用于抬举己方行为、事物所涉及的对象,如“伺う、申し上げる”类型;(3)谦让语II(?t?j?ZⅡ),用于向交谈对象郑重讲述己方行为和事物等,如“参る、申す”类型;(4)郑重语(丁???Z)用于向交谈对象礼貌讲话,如“です、ます”类型;(5)美化语(美化?Z),用于美化事物,如“お酒、お料理”类型,美化语一般和其他敬语一起使用,不直接表示敬意

二、日语敬语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一) 日语敬语的起源。

日语敬语不仅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而且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

关于日语敬语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比较权威的推论是起源于古代日本人的“言灵”思想、“塔布”意识以及阶级社会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上下关系意识。

所谓“塔布”,即“禁忌”,最初产生于人类对不可理解和对抗的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敬畏意识。

语言的“塔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灵物崇拜,二是语言的禁用或用委婉词语替代。

它源于言灵思想,即在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本质极不理解的情况下,语言往往与某些自然现象或自然力给人类带来的祝福联系起来,被赋予一种超人的灵气。

人们为了避免灾祸就对某些词语实行“禁忌”或采用其它委婉表达形式,为了祈求幸福就尽量使用优美、褒扬的词语,这就导致了敬语的产生。

总之,敬语并不是天然原本就存在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用语中逐渐转化、总结、提炼出来的,它是日语中的精华,也是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点。

(二) 日语敬语发展历史。

日语敬语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有关敬语的时代划分存在不同观点,本文按照《讲座国语史?敬语史》一书,将敬语划分为古代敬语(奈良、平安时代)、近代敬语(镰仓、室町、江户时代)和现代敬语三个阶段。

1、古代敬语

古代的日本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阶级压迫沉重的封建社会,天皇处于金字塔形等级制度的最顶端,严厉的等级制度产生了下从上、下敬上的语言表达形式。

奈良时期(710—794年)以前,日语敬语是一种局限性用语,仅限于神灵、皇室和官方用语。

天皇为了巩固和加强其统治,自称是神的化身,为了表现皇室的高高在上、显示皇权的九鼎至尊,语言表达上便出现了对天皇和皇室的“绝对敬语”, 即以抬高对方、敬重对方来表现自己对对方的无限敬意,也由此来取悦对方。

古代作品里普通老百姓提及天皇、皇亲贵族,并且同他们讲话时都使用极高的敬语来表达。

同样,处于统治阶级最顶层的天皇等人即使是和侍者、随从、百姓讲话时也使用自己尊敬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即自敬语

平安朝时代(794―1191年) 敬语使用开始普及,变得更为复杂。

敬语仍然只属于上流皇族、贵族的专利,身份、地位低的下层根本不能使用,基于言灵敬畏思想意识的古代敬语是“绝对敬语”。

2、近代敬语

近代日语敬语的形成、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日本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

日本的封建社会对阶层的划分很复杂,存在着以天皇为顶点的森严的等级制度,每个人的身份、地位通过世袭的方式固定下来。

朝廷内有天皇、院(太上皇)、皇族、摄关以及 “上达部”和“殿上人”等身份差别,朝廷外又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差别,即使同是武士亦有差别。

这种身份等级差别决定了人们之间的上下关系,不同身份等级间存在着一种支配和被支配的的关系;日本人认为等级制度理所当然。

因此,人们对天皇奉若神明,必须使用特殊的敬语

另外,武士对将军、农民和町人对武士,以及仆人对主人、下级对上级、徒弟对师傅、女人对男人等,也都要根据各自的阶级、地位、身份、性别、年龄、职业的不同使用相应程度的敬语

这种以阶级身份社会地位为基础的身份敬语适合日本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价值意识,由此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镰仓、室町时期(1192―1602年)的武士社会社会节奏加快,敬语有所简化,产生了“侯文体”,即官方文体(官话)。

这时期的敬语已走出皇室,成为国家的官方用语,体现敬语新的价值和功效。

超越阶级地位色彩的近代敬语就逐步代替了以绝对敬语为特征的古代敬语

例如:当时造反的“下级”对被征服的“上级”不再使用敬语,相反战败的“上级”要对战胜的“下级”使用敬语

中世的武家时代,当时掌握政权的武士阶层不得不向比自己地位低的握有强大财力的“町人”恭恭敬敬,使用敬语

江户幕藩时代(1603―1867年),日本封建的身份、等级制度十分发达且严格,按照“士农工商”、男女、尊卑长幼等顺序,人们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确立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等级序列身份制度。

敬语逐渐成为各阶层的文化标志,即下一层必须对上一阶层使用敬语,以这种序列意识为基础使用敬语也称为“序列敬语” ,敬语更进一步接进底层社会

3、现代敬语

明治维新时期,在法律上废除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差别制度,主张“四民平等”,使得敬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时期,教育的普及和报纸的发行提高了国民教育水平,打破了身份差别带来的文化知识上的不平等,使得敬语越来越大众化

但是,天皇作为国家绝对统治者的地位并未动摇,1889年的日本宪法和《皇族典范》中明文规定,对待皇室必须使用敬语,这个时代的敬语性格仍未摆脱“阶级敬语”的烙印。

二战的失败动摇了天皇的独裁统治,天皇颁布了否定自己是“神格”的诏书,制定了“一切国民在法律下平等”的宪法,战后日本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变革,日语敬语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带有浓重阶级色彩的敬语开始向大众化、简易化、体现主体性人格、个人修养素质的方向转变。

主要表现在:出现“敬意平等”现象;传统敬语中男女用语有别的现象有所缓解;源于年轻人的新敬语不断强化。

现代敬语在古代敬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体系和结构,从代表复杂的等级制度转变为恭敬、谦让的代名词。

过去的敬语产生、存在于重视身份制度的社会中,而现代的社会基础是人格平等,现代敬语最大的特点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尊他性和社交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社交敬语的日益普及。

第二,商业敬语不断出现。

第三,简捷、规范、实用的语言模式渐已形成。

三、日语敬语的演变特点  日语敬语源远流长,虽然有关其产生、发展过程至今尚且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但敬语的产生与发展同日本社会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纵观日语敬语发展历史,发现敬语演变的主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绝对敬语向相对敬语转化。

绝对敬语是不受说话者主观意志所决定,以阶级出身、社会地位为依据,必须对特定对象使用的表达方式,也包括自己对自己使用敬语

相对敬语是根据主观上的判断来决定敬语取舍及尊敬程度的方式。

平安时代就出现了说话者根据场合、对象的不同,对话题人物所采用的绝对敬语有改变的意识,这也是绝对敬语向相对敬语转变的过渡期。

纵观日语敬语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从绝对敬语向相对敬语演变是总体趋势。

但现实生活中,绝对敬语依然在继续使用,并且不会断然完全消失,在特定的环境中还将会较长时间地存在。

(二)话题敬语向对话敬语转化。

话题敬语和对话敬语是从敬语的功能上进行的分类,两者最大区别在于是否与话题相关。

话题敬语通常指古代根据话题中出现的人物与自身地位的差异而选择使用的尊敬语或谦让语。

对话敬语是我们常说的郑重语,它在使用时同话题没有任何关联,是说话人对听话者的尊重和关怀而产生的敬语,它的使用完全由说话者根据谈话对象来决定。

敬语发展历程看,在奈良时代之前没有郑重语,到了平安时代,绝对敬语开始向相对敬语转变,而这个时期,郑重语也开始出现。

从平安时代到镰仓、江户时代是对话敬语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时期。

对话敬语在平安时代以后持续发展,并且在日语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从话题敬语到对话敬语的演变,是经济、社会、思想的发展在语言领域的体现,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在交往中不仅强调对别人的“敬意”,开始寻求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敬语使用出现双向性和平等化,同时还要体现出说话者的教养和品位,做到不失礼。

(三)身份敬语社交敬语转化。

以阶级身份社会地位为基础的身份敬语适合日本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价值观,因而在等级、身份制度严格的古代日本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思想的发展变化,近代以阶级身份社会地位为基础的身份敬语日趋衰落,向简化的方向转化,相反不受阶级地位制约、只根据主观判断和临时的利益关系来决定敬语的取舍及表敬程度高低的社交敬语得到广泛应用。

当今社会敬语基于表身份等级差别的意识已经大大淡化,基于表现主体人格和教养、着眼于彼此尊重人格、维护利益的社交敬语日趋兴盛。

敬语在更多的场合成为一种社交辞令,主要是体现着说话者的教养和品味,其社交功能更为重要。

身份敬语社交敬语的转化,推动了敬语使用社会化、大众化,二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社交功能进一步增强的同时,敬语运用的大众化也会进一步发展

(四)敬度减弱再增强转变。

随着使用场合及使用者的增多、社会结构的变化等,敬语出现了敬度变化的现象。

敬语产生以后,人们在使用时大多以较高的敬意来表达,但随着绝对敬语向相对敬语的转化及话题敬语向对话敬语的演变,不少词语本身的敬意度却在逐步减弱,有的甚至演变的面目全非,由原来的褒义、高雅之意转变为贬义、粗俗等意,即出现了语意降格。

尽管如此,由于敬语在日常交往中不可或缺,因此,为表达一定的敬意度,敬语使用者通过词的使用形式、委婉度进行挽救,即敬意度再增强。

这种现象贯穿于敬语发展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到了近现代,敬语大众化及商业敬语的出现起了推动作用。

敬意度再增强的过程中,新的词汇、新的表达方式不断被创造使用,大部分新潮敬语可能暂时不能为社会、学者所认可、接受,但其体现的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敬意是显而易见的。

四、日语敬语发展趋势展望  日语敬语产生后,随着其运用基础的改变,同时带来了适用范围、表达形式及繁简度的重大变化。

基本人格平等化、适用范围大众化敬语发展两极化、新潮敬语使用频繁化等体现敬语目前发展的基本状况,其中也孕育了敬语发展的新特点。

(一)指导思想基本人格平等化。

敬语作为反映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高低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表现主体人格和教养、着眼于尊重彼此人格、维护彼此利益的语言表达。

现代敬语存在的社会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及互相尊重,强调尊重人格,这是与现代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思想。

敬语思想的出现,促使了人们敬意表达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敬语运用基本人格平等化以来,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根据和对方的关系及场面的状况来判断是否使用敬语敬意程度的高低。

这种自我意识一方面体现了说话主体对当时情况的判断,力求在与对方相互尊重、相互认可的基础上进行对等的对话;另一方面体现了说话者的教养和品味。

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注重自我存在,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和自我意识互为促进,在年轻一代心中根深蒂固,敬语使用社交性将更为强化,更加体现一个人说话的品味。

据此推断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敬语中的尊敬语、自谦语将继续存在,但其运用将逐渐弱化,郑重语的运用将逐步强化成为主流。

(二)敬语使用大众化和相对缩小化。

随着身份敬语社交敬语转变,敬语的功能由主要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身份,变为一种社交手段,社交特性日益凸显,这使得敬语使用主体和实用性越来越广泛,即大众化

敬语使用主体和对象已经扩大到全体社会人,使用的目的主要是调节人际关系,其功能和适用性都出现了质的改变。

然而,在敬语大众化的同时,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敬语使用相对缩小化的萌芽:在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当中,尊敬语和自谦语使用的衰弱,不能够熟练使用敬语

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受小家庭化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日本家庭住家缩小,一般家庭不能很好进行敬语教育,加上平时难以接受到系统的日语教育和培养,这样的环境使得年轻人对日语接触甚少,而这些人是将来社会的主力军,如此,敬语使用的“相对缩小化”便顺理成章,这也是在敬语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暂时的逆势现象。

(三)敬语发展两极化。

日语敬语在尊重基本人格的前提下向着简洁化的方向发展,但不能断定这是敬语未来发展的唯一路径。

宫地氏提出总体一定论,即未来敬语发展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简洁化或者复杂化的过程,而是一个两种发展路径并存的情况,复杂的可能更加复杂,简洁的可能会更加简洁,即敬语发展两极化。

一方面,敬语的功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充当起人们日常交往的工具,人们在不失个人说话品味的前提下达到交往的目的。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家庭时代的到来,家庭成员间很少使用敬语,出现了敬语简略化甚至是零敬语发展倾向。

这种趋势主要是存在于关系亲近的人之间,体现了一种亲疏关系。

另一方面,敬语发展复杂化也在不断的加强。

尽管说相对敬语社交敬语已是现代敬语发展的明显特征,但不意味者绝对敬语身份敬语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从国家体制上来说,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这种体制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这就为绝对敬语身份敬语提供了存在的思想基础。

另外,在重商业主义盛行的日本社会,受顾客为上帝的商业礼遇思想的影响,各商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对顾客的措辞上毕恭毕敬,甚至使用了双重敬语、过剩敬语等,致使敬语使用日趋复杂化。

(四)新潮敬语使用常态化。

随着敬语大众化发展敬语的语意出现了倒置――敬度由高到低及由低到高的相互转变,即敬语的语意发生了转变,这在当今的新潮敬语中已经出现一些萌芽,甚至是有一些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

新潮敬语的出现不仅体现在词的功能上,而且也体现在表达方式结构的变化上。

新潮敬语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基本人格平等,互相尊敬的新的社会思想意识的确立。

新思想的形成,使得人们的思想摆脱了束缚,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放,想象力也更加丰富。

同时,一些原有的敬语表达方式在人们心中已习以为常,敬意度也大大减弱。

因此,为了体现对人的敬意及个人的说话品味,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应运而生,常见的如双重敬语

双重敬语敬语使用过剩的意味,它们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为学者和多数人认可、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被人们所接受、使用是必然趋势。

五、结论  日语敬语表达形式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本文通过分析日语敬语发展历史,论证了绝对敬语向相对敬语过渡、话题敬语向对话敬语的倾斜、身份敬语社交敬语变迁、敬度减弱向敬度再增强发展敬语演变的主流进程。

敬语当前的运用来看,呈现出其指导思想上基本人格平等化、适用范围大众化、繁简程度上两极化、形式上新潮敬语常态化的基本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语敬语的这些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0902班)    参考文献:  [1] 菊地康人.敬语再入门.丸善株式会社,1997.  [2] 郭惠珍.日语敬语变迁管窥.华侨大学学报,2006(3)  [3] 刘占和.浅析日语敬语的性格变化、发展及未来.东京文学,2009(8)  [4] 宋珍.日语敬语表现极其语言效果探析.岱宗学刊,2011(1)  [5] 刘佳.日语敬语概念的现状及发展.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4)  [6] 范可旭.日语敬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