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形毕露的《唐豪瑟》] 原形毕露

现场播报   瓦格纳音乐的悲剧力量,深刻哲理,在高度艺术化的崇高与净化中感动了我们。

继2005年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指环》在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盛大演出之后,作曲家另一部重要力作《唐豪瑟》新登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舞台,走进10月10日的保利剧院,发现上座率已然超过了前几日的《玫瑰骑士》。

很巧,这两部德国歌剧,结构与时长基本相同,三幕,一幕平均65分钟,总长超过三小时,中间休息两次各30分钟和35分钟。

这样,我们又从黄昏的18点30分到将近午夜的23点30分,一直在保利剧院流连忘返。

唐豪瑟》是陌生的、遥远的,因为此前我们尚无机会现场聆赏全剧;但,序曲是熟悉的、亲切的,因为音乐会上已有耳闻。

最重要的是,菲力普奥古因,这位瓦格纳歌剧指挥,我们在3年前的“指环”中已经见识了他的卓尔不群与非同凡响。

只是,上一次,他的合作者是纽伦堡国家歌剧院;这一次则是德意志歌剧院。

全场灯光熄灭,一切笼罩在黑暗中。

一束追光跟随满头银发的菲力普奥古因,掌声渐渐消失。

序曲,第一串音符响起,立刻给人与众不同之感。

气势和音量绝不强大,安静、平和,庄严而不沉重,简练而不草率,一种崇高而圣洁的美,顿时直透心底。

大幕开启,序曲还在继续。

舞台上看不到文本提供的画面,岩石洞穴、绿色瀑布,湖水中沐浴的水仙女、海妖……一切都只能在音乐中去想象。

置景的风格完全是工业化时代的LOGO,闪烁色光的方形框架,反射投影的镜片,魔幻神秘的气氛很足,正中竖立一道完全不讲究比例的细长的门,“你们要进窄门……”可能这是《圣经》里那句话最佳图解。

那个门形的光影里走出来一个孤独的男人,唐豪瑟

斯科特・麦卡利斯特的身材十分酷似那年“指环”里的齐格菲里德,矮胖敦实,腹部突出。

同想象中的游吟骑士距离很大。

这段三部曲式的音乐很长,果然,在迷幻的灯光下,水仙女、海妖若隐若现,妖艳妩媚的维纳斯世界尽在眼前……   下一个场景酷似某个小城街区的地下室,在“爱的洞穴”里,唐豪瑟去意已定,维纳斯百般纠缠。

女高音比较一般,开场前打过招呼,演员偶患感冒,带病演出云云。

这是可以谅解的。

只是,维纳斯刚上场时,竟然穿着灰色的职业套装像个白领,唱到她要使出最后的解数时,下场去换上一身玫瑰红的十分性感的裙袍,并一边唱一遍把唐豪瑟罩在裙裾下面。

最后,这一场结束在爱神像泼妇一样诅咒毅然离去的唐豪瑟、嗓音漂亮的唐豪瑟在高歌“欢乐愉悦的女神,不!噢,我不想在你那里找到和平与安息!我的获救寄托于圣母玛利亚”时,高音闪现了令人心惊肉跳的裂纹。

一幕第二场,在牧童的吟唱和香客们的合唱中,唐豪瑟深受感动心驰神往:“荣耀归于你,全能的主!你恩惠的企及无比伟大!”图林根的赫尔曼大公带着围猎归来的游吟骑士们,发现了整个人匍匐在地沉浸在祈祷中的唐豪瑟唐豪瑟的朋友极力劝说他留下来,,并用一个他曾经的恋人芳名唤醒了他沉睡的爱情。

这一大段男声合唱、重唱和独唱,语感节奏语调起伏别具一格,交错重叠层次丰富,技术难,表现也不容易。

指挥和乐队,与声乐部份融为一体,听上去极为流畅自然。

第二幕最精彩,这是《唐豪瑟》最动听最耐听的篇幅。

这回两堂景,前面整个一块平板的白幕,上面的城堡建筑群恰似一幅铅笔白描图画。

又是中间一道窄门,寓意深长。

纯洁少女伊丽莎白唱起“亲爱的大厅,我再次问候你……”这位女高音,声音造型与角色体貌十分吻合,视听令人感觉舒服。

情人相见百感交集。

经过短暂休息,唐豪瑟这会儿嗓子重现光泽。

伊丽莎白唱“我赞美这个奇迹”,起伏跌宕感人肺腑。

大幕重启豁然开朗,半圆弧形环绕立柱,远处峰峦起伏,这是瓦尔特堡游吟诗人大厅内的场景。

赛歌会的优胜者将得到特殊的“奖品”。

伊丽莎白骑士们竞相诉说爱情理想。

唐豪瑟情绪亢奋无所顾忌地唱出赞颂爱神的歌曲,终于触犯众怒,伊丽莎白在剑丛中拼死保护爱人。

一幕扣人心弦高潮迭起。

虽然,唐豪瑟渐显吃力,但也算差强人意了。

最后一幕,竟是白茫茫一片雪野景色,光线从始至终未作明显调整。

阴沉昏暗,雪地里蠕动的人形正是心力交瘁的伊丽莎白

唐豪瑟的朋友,暗恋伊丽莎白的沃尔夫拉姆无能为力;纯洁忠贞的爱,在同荒淫肉欲的交锋中,最终成就了唐豪瑟灵魂的救赎。

“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观众报以如瀑的掌声,为指挥和乐队如此精确而完美的表现喝彩。

■。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