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对四肢骨折不愈合患者血液流变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对四肢骨折愈合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四肢骨折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仅全血黏度低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可见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红细胞变形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关键词] 四肢骨折愈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三七土元胶囊;血液流变学   骨折愈合、骨不连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问题,传统植骨方法疗效肯定,但需要切开手术,手术有一定难度,创伤大,患者痛苦,并发症多,且患者经济费用高。我科2002年6月~2006年6月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四肢骨折愈合,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笔者观察了四肢骨折愈合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5~78岁,平均41.5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1.5个月。骨折愈合部位:肱骨14例,腕舟骨17例,股骨10例,胫骨19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6~77岁,平均40.7岁;病程5~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部位:肱骨9例,腕舟骨11例,股骨7例,胫骨13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修复的自然过程已完全停止,如不经治疗,改变骨折部位的局部条件,则不能形成骨连接。临床表现为患肢持续性疼痛、不稳定、使用无力。检查时肢体有异常活动或假关节。局部可有水肿及压痛。X线片表现为骨端硬化,骨髓腔封闭,有时两骨折端形成杵臼状假关节。有时骨折端萎缩疏松,骨端间隙增大。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服三七土元胶囊治疗:(1)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术:严格无菌操作,备2枚骨穿针,穿刺部位深者用硬膜外穿刺针,采用局部麻醉。首先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1枚骨穿针或硬膜外穿刺针准确穿入骨不连部位,并用针尖轻轻剥离骨不连部位的瘢痕组织,以利于骨髓的均匀渗入,保留该穿刺针。用另一枚骨穿针连接注射器在髂前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抽取后即刻连接骨不连部位的穿刺针,将骨髓缓慢注入骨不连部位。注射时因阻力较大,需加压注射。一般腕舟骨不连注射10 ml,注射1次即可。四肢长骨骨不连每次注射30 ml,骨髓注射后局部稍加压包扎,并选用合适的固定。隔4周注射1次,共治疗3次。(2)口服三七土元胶囊:自制[批准文号:鄂药制字(2001)第GZ08-019号],每粒含广三七0.3 g,土鳖虫0.2 g。服用方法:术后第二天开始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连续服3个月后评定疗效。

1.3.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手术切开骨折部位,咬除硬化骨及骨端间软组织造成新的骨断面并打通髓腔,取自体髂骨植入缺损部位,然后分别给予适当的内固定。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