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 巴西首位女总统:人生始终在闯关

从宣布参选之日起,关于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的角色描述就开始充斥媒体――“侠盗罗宾汉”、“游击队员”、“颠覆者圣女贞德”、“后卢拉时代的铁娘子”、“巴西之母”……她的人生跌宕起伏、惊险刺激,犹如一部传奇大片。

2010年10月31日,迪尔玛・罗塞夫身着镶有盘扣、滚边、颇具中国风的红色上衣,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巴西阿雷格里港的一个投票站。

投票后,她对着蜂拥而至的全球媒体镜头,做出了志在必得的V字手势。

幸运的中国红果然给她带来了足够的好运――巴西最高选举法院稍后宣布,代表巴西劳工党“出战”的罗塞夫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胜出,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并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上任。

可以说,现年63岁的罗塞夫,在生命时间轴上的许多个关键时刻,都面对着命运之神给出的严峻考验。

20世纪60年代:狂飙突进的革命少女      1947年12月14日,罗塞夫出生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首府贝洛奥里藏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保加利亚移民,职业为教师,但曾是保加利亚共产党的活跃分子。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巴西人。

小时候,她过着欧洲上流社会的生活,家中说法文,接受欧洲古典教育,热爱歌剧。

然而优越的生活并没有让她失去反抗的锋芒,而是成为了一名激进的极左派。

塞夫就读于中央州高中,这所学校以学生公开反对巴西军政府独裁统治闻名。

阿波罗・黑林格自称曾在中央州高中教授过罗塞夫马克思主义。

他说,罗塞夫读过法国作家雷吉斯・德布雷的《革命中的革命》后,开始寻求武力反抗军政府统治,“这本书激励了每个人,包括罗塞夫”。

2012纪70年代:蹲监狱受酷刑      罗塞夫自1964年开始从事反抗军事政权统治的活动。

那时她的身份是巴西共产党党员,介绍人是她的第一任丈夫。

据说她此后曾加入过反对军政府的游击队。

身为游击队员的罗塞夫擅长使用武器、运用游击战术。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轶事是她曾如侠盗罗宾汉一般,针对时任圣保罗州州长发起劫富济贫行动。

她潜入州长的房间,并从州长的保险柜里取走了250万美元现金。

离开时,她如女侠般豪迈地留下了一张字条:“尽管州长您的这些钱是‘偷’来的,但我们会把它用在正道上。

”   1970年,罗塞夫革命被捕。

在22天的审讯中,她忍受着电击、鞭刑的折磨。

自1970年开始,她在牢房里度过了三年岁月。

当年,检察官曾形容她是“颠覆者圣女贞德”。

1972年年底获释时,罗塞夫比入狱前瘦了近二十斤,并患有甲状腺疾病。

她调养好身体后,继续被中断的大学学习,并于1978年在州立坎皮纳斯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立志成为一名经济学家。

20世纪80年代:跃上政坛崭露头角      1985年,罗塞夫与第二任丈夫阿劳霍一道成功帮助科利亚尔当选阿雷格里港市长,罗塞夫后被任命为财政部长,这是她首次供职于政府部门。

1990年,科利亚尔当选南里奥格兰德州长,1993年,他任命罗塞夫为州能源和通信部长。

利亚尔任期结束后,罗塞夫于1998年转投下任州长麾下,继续担任州能源部长

塞夫此后致力于解决普及用电这一“老大难”问题,促成州政府与私营企业联手,将南里奥格兰德州电力服务能力提高46%。

1999年1月,罗塞夫提醒时任总统的卡多佐,如果联邦政府不重视投资电力生产和运输领域,巴西各地今后将不得不面临大范围断电。

塞夫的警告并未得到卡多佐政府的足够重视。

20世纪90年代:为爱痴狂的革命者      罗塞夫一生中共经历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1968年,她嫁给了同样支持暴力革命的新闻记者加莱诺。

聚少离多,让这对革命夫妻的感情遭遇挑战。

而在一次逃亡中,罗塞夫又结识了另一位革命头领阿劳霍,并迅速与他陷入热恋。

此后,罗塞夫与加莱诺离了婚,并一直追随阿劳霍,两人还在1977年生下了罗塞夫惟一的孩子葆拉。

在之后的岁月里,两人演绎着革命者为爱痴狂的动人剧情。

阿劳霍被捕入狱时,她卖掉了父亲的土地,只为营救他。

而当阿劳霍再次入狱后,为了能见他一面,罗塞夫想办法在卡洛斯所在的监狱找到了一份教员工作。

1994年,罗塞夫发现丈夫出轨并让第三者怀孕的事实,于是决定与他分手。

两人曾试图恢复关系,但最终还是在2000年离了婚。

2000年,她从民主工党“跳槽”到劳工党。

2001年,初识卢拉扶摇直上。

塞夫于2001年6月开始参与联邦政府事务,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卢拉举行了一次会议,旨在与有识之士一起探讨如何解决供电危机。

这次会议本来由卢拉团队中一位能源部长的热门人选组织,罗塞夫仅是与会专家之一,但她的大胆发言以及在这一领域的丰富经验令人印象深刻。

卢拉当选总统后,出人意料地任命罗塞夫担任国家能源部长

卢拉说:“我意识到,与其他人相比,罗塞夫具备一种特殊性格,还具备南里奥格兰德能源部长的丰富经验。

所以我想,我找到了能源部长人选。

”   出任能源部长期间,罗塞夫继续推动全国供电普及。

卢拉2005年任命罗塞夫出任有“首席部长”之称的总统府民政办公室主任,她自此成为卢拉的“左膀右臂”,也是巴西历史上首名女性“首席部长”。

卢拉的私人秘书希尔韦托・德卡瓦略认为,卢拉看中的正是罗塞夫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出色的处事技巧。

2010年:巴西信任的掌舵人      卢拉担任总统8年,使巴西成为拉美经济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备受选民推崇,被誉为“卢拉神话”。

他是罗塞夫竞选过程中声音最洪亮、最富激情的超级粉丝。

他说:“罗塞夫不仅会继承我的政治遗产,还会完善它,并且付出更多。

”   “支持卢拉,就支持罗塞夫!信任卢拉,就信任罗塞夫!”巴西选民的逻辑笔直而纯粹。

赢得总统选举的罗塞夫将自己的胜利归功于卢拉“全心全意的支持”,并多次表示将延续卢拉的经济政策。

过去,罗塞夫一直被媒体形容为“冷面技术官员”,她常常戴着一副厚眼镜。

穿普通凉鞋,言辞作风都很硬朗、刻板。

为赢得选民的支持,竞选团队为她设计了一系列细节,目的是为了软化形象,增强她的女性魅力。

比如,将她常用的称呼“同志们”改为“女士们和先生们”;多拉近与妇女们的关系;亲自下厨做饭招待议员;出席活动常穿红色、绿色等鲜艳颜色;摘掉框架眼镜改戴隐形眼镜,化淡妆、换新发型。

还曾有媒体爆料,罗塞夫接受了微整形手术,去除皱纹,使面部表情更加柔和。

她甚至还去学习绣花。

铁腕却不失柔情、热心公益的形象,让她成功变身为卢拉口中的“巴西之母”。

2009年4月,罗塞夫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她正在接受早期淋巴癌治疗。

她此后接受4个月的化疗,头发大量脱落,不得不戴着假发出席各种会议。

同年9月,罗塞夫宣布她的身体已康复。

医生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2010年对罗塞夫来说,身份上的改变除了将从部长“荣升”为总统,还有另外一项――从母亲“荣升”为外婆。

9月30日晚,她在里约热内卢参加完总统选举候选人电视辩论后,就匆匆飞回家参加外孙的洗礼,让人看到了她铁娘子的柔情一面。

(选自《中国女性・心灵卷》)。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