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怪杰宋世德】中国奇才怪杰

宋公世德,字辅仁,号云鹤,直隶大兴县(今北京市)人,世荣公之胞弟也。

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圆寂于民国10年(1921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终年65岁。

公天资聪颖,自幼好学,博览群经,广涉百家,贯通三教,尤好黄老。

他幼承庭训,与其兄世荣同堂学艺,习家传少林拳及《易经》、《洗髓》二经。

1865年后,随父永禄公迁居山西太谷,在永禄公所开“永善兴”钟表局学钟表修制手艺。

后与其兄先后拜师“神拳”李洛能门下学练形意拳,共研“内功四经”与《易经》、《洗髓》二经,深研苦练,领悟拳理,意会其形,琢磨其妙,相互切磋,练就一身绝艺。

成年后,他性格孤僻,少言寡语,心性淡泊,爱好清净,却在武术上狠下功夫,超常苦练。

他练功时从来都不让外人观看,常在四处无人的幽雅僻静之地独自练习,心悟其妙,意会其形。

这种与修道悟禅暗合的独特练功方法,使他的武功很快便达到了炉火纯青、鬼神难测的高超境界。

武功独步绝伦,深不可测,尤以提气冲空、高来高去的轻身提纵术为其一绝。

世德先生天赋异质,却生性怪僻。

他不恋红尘,却独好黄老释道之学。

四十余岁时,他束发轻装,手持二十余斤的铁禅杖弃家外出,孤身远游,一走十余年而杳无音信。

其间,他芒鞋破钵,僧袍道装,野鹤闲游,云水清悠,过着亦僧亦道亦侠的世外生活。

他曾东至高丽(今朝鲜),西至俄罗斯,做了不少扶弱济贫、除暴安良之事,足迹所届,豪杰景从。

晚年回归桑梓,独自一人住在太谷城内的普慈寺(今无边寺)中潜心修禅,终年涅粲于此。

他生前曾告诫弟子:“要勤练功夫,强身健体,为强我中华多做贡献。

”   宋世德先生乃形意门的奇才怪杰,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但因其性格怪僻,少言寡语且长年在外,所以他一生中究竟有过多少艰险曲折、可歌可泣的动人经历,我们很难知晓,有待以后从各方面深入挖掘其生平事迹。

据说,他在东北逗留时间较长,还曾在东北大森林中迷路而七日未食,不知冻馁。

台湾武术家潘岳在其专著《纵横内家拳――万里拳踪》(1996年12月第一版)中载:“宋世德,……修道十五年,坐化于奉天(今沈阳)广宁县广宁山老爷岭圣清官。

”此说虽与宋世德先生的最终归宿有很大出入,但也给我们明确指出了一个“沈阳广宁县广宁山老爷岭圣清宫”的确切地方。

世德宗师晚年太谷后,是以僧人的身分出现的,但潘岳先生书中所说的“圣清官”,显系道家宫观之称而非佛家寺庙之名,令人疑惑。

并且,据说至今在东北一带对宋世德宗师相袭传沿一种称谓,名曰“宋大和尚”,似与宗师晚年所现圆顶方袍之僧相较吻合。

总之,宋世德宗师的一生扑朔迷离,深不可测,但我们可以肯定一点,他的活动区域应该主要在东北一带。

据传,宋世德宗师平日警惕性极高,从来不让陌生人靠近自己。

若在途中行走,与人相遇时便立即警觉起来,或手提禅杖快步走开,或在情况有异时长啸一声而做好格斗准备。

这与他云游四海、浪迹江湖、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人生历程有密切关系。

当然,行住坐卧皆如大敌当前的这种高度警惕性,是过去武术家行走江湖的传统习惯,无非有些前辈的警惕性更高而已。

世德宗师武功精绝,却罕有传人。

在他挟技闯天下之前,其子宋铁麟曾从其习艺。

宋铁麟十余岁时,他便独杖出游,杳如黄鹤,宋铁麟只好拜伯父宋世荣习艺。

当十多年后,宋世德宗师云游返回时,宋铁麟武功大成。

,时值晚年的宋世德宗师定居太谷普慈寺,生活起居均由其子宋铁麟照顾。

其间,宋世德宗师将一身武功独传于其子宋铁麟,使宋铁麟武功更臻完善而超群绝伦。

1921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宋世德宗师捎话给钟表局柜上的伙计:“你让铁麟来一下,我明天就要‘走了”’!伙计看到一切如常的宋宗师,百般不信其语,但还是把话捎给了宋铁麟

铁麟听后哈哈大笑,以为父亲戏言而已(因其父身体一如往常,健康如初),便未把这事放在心上,加之因事而未去寺中见父亲。

等他次日到普慈寺大佛殿东配殿禅房时,已见父亲安详地侧卧在禅床上圆寂了,顿时后悔莫及。

世德宗师圆寂前究竟有什么话要对爱子讲,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一代宗师世德,亦僧亦道称怪杰晚年回乡归空门,安详圆寂赴佛国。

呜呼!世之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

世德先生虽出生康乐之家,却淡泊人事,独好出尘超世之举,实上根利器之奇士也。

一代武术怪杰,中年云游天下,行侠江湖,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晚年大隐于市,遁入空门,清净孤修,不问世事;最终预知生死,无疾无苦,潇洒圆寂,永脱苦海。

反观宗师的一生,是何等的峥嵘壮烈,又是何等的洒脱平静!      责任编辑 刘伟。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