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油田小规模集输管理站的火灾风险分析和防控措施

【摘要】针对三级(含三级)以下油田集输管理站生产运行现状,对站内火灾危险源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有效的火灾防控措施。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集输管理站火灾危险源;防控措施   一、概述   油田集输管理站原油处理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处理主要介质为原油和天然气,属于甲B类生产场所,正常运行过程中工艺繁琐,密闭性不足,油气易泄露点多,系统火灾危险性较大。

本文以三级以下(含三级)站场为例,探讨集输管理站火灾风险和防控措施。

二、集输管理站火灾风险分析   (一)客观因素   1.工段故障引发火灾   (1)原油装卸。

槽车在卸油台和栈台装卸过程中,因原油装卸速度快、静电消除措施不到位、工具碰撞引起火星、静电设施传导不灵敏、工作人员违章操作等因素可造成火灾事故。

(2)原油加温。

加热炉是原油加热的主要设备火灾危险性有燃烧器回火、油枪憋压、原油盘管穿孔、燃料油泄漏、燃气管线泄露、电器设施漏电、加热炉违章操作等。

(3)油气分离。

分离器工艺连接系统密封失效导致油气泄漏,分离器安全阀失灵导致容器憋压,分离器分离气体流速过快导致静电积聚,静电传导不畅等可引起火灾事故。

(4)原油输送。

输油泵密封磨损泄露、泵运行超压原油泄漏、泵体及电机散热不够、泵房通风不畅油气聚集、室内电气设备防爆失效、管道超压或腐蚀破裂造成油气泄漏等情况,遇到火花或明火可造成火灾事故。

(5)原油储存。

原油储罐罐顶量油操作若与罐体发生碰撞产生火花或遇明火可造成爆炸事故。

罐体连接工艺设施的密封件失效或罐体锈蚀导致油气泄露、阻火器失效、罐体静电接地不到位、储罐进液过快、工艺操作不当发生罐顶冒油等情况,遇明火可引起火灾事故。

2.电气设备引发火灾   (1)电气设备负荷过大,容易造成变压器、供电设施、运转设备电动机、电缆等过载,设施温度升高引发火灾

(2)电气设备或线路故障。

电器设备缺相运行导致设备本体高温、电缆老化腐蚀发生漏电情况、电器零件老化、变压器油温过高或油量不当等均可引发火灾

(3)电气设备防爆措施未达要求。

易燃易爆场所中,设备防爆等级不足、防爆型号不符、防爆密封失效或破坏均可引起火灾

(4)电热设备使用不当。

电加热设备操作不当,设定温度过高,导致加热介质高温自燃。

电加热设备控制故障导致高温引燃物品。

3.易燃易爆物品引发火灾   集输管理站内使用溶剂油、柴油、变压器油、机油等可燃油品,油品挥发泄漏遇明火可能引发火灾

原油油品化验中使用挥发性溶剂违章操作易引发火灾

4.气象因素引发火灾   (1)大风。

大风可能吹倒建筑物、电线杆和吹断电线引发火灾,作为火的媒介将飞火吹至某处造成火灾,助长火势蔓延扩大燃烧面积。

(2)降水。

短期大量的降水易造成局部积水或洪涝,使电气线路和设备短路引发火灾

(3)高温。

高温使生产生活用电负荷增大,加速了电气线路老化,温度升高使油气蒸发量加大,易引发火灾

(4)雷电。

如果防雷设施达不到要求,雷击易造成电气线路或设备故障出现燃烧,闪电击中易燃物品引发火灾

(二)人为因素   1.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易燃易爆物品储存不当,用火安全间距不足,导致临近物品发生火灾

违章用火作业、动火措施不完善、防护措施不到位,用火部位未系统彻底隔断引起静电传导,易引发火灾

工业检修过程中吹扫不彻底、置换不完全、残留部分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引发火灾,站场外火源引致站内引发火灾

2.不安全行为引发火灾   携带电子设备或火源进入易燃易爆场所,车辆进入油气站场不带防火帽,车辆拖地带不符合要求,人员穿戴化纤服装或铁钉鞋产生火花,人员进入易燃易爆场所之前未释放身体静电,在易燃易爆区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设备设施超温超压等情况可引发火灾

3.人为破坏引发火灾   因社会内部矛盾激化或敌对势力蓄意破坏引发火灾

三、集输管理站火灾防控措施   火灾是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集输管理站消防安全应以防为主,加强防火防爆和灭火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最大限度的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控制可燃物   将可燃物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数量和存在场所,避免油气泄漏,使可燃物达不到燃报所需的数量和浓度,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1.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运行。

加强设备巡检、保养,避免出现跑、冒、滴、漏、超温、超压等情况,使油气在密闭工艺系统运行,不出现泄漏。

2.保证设备设施本质安全。

设备、管线、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要保证合理的参数,避免出现开裂、穿孔、腐蚀、超压,工艺系统减少法兰、丝扣等活动链接,安全附件设置合理,密封材料符合耐温、耐压、耐腐蚀的要求。

人工检修维护减少设备设施的损伤和改变,质量性能要达到设计要求。

3.建(构)筑物达到相应耐火等级、防火防爆等级和抗震等级。

站内主要建(构)筑物包括控制室、配电室、泵房、操作间、加药间、储罐区及阀室等、房屋保温夹层及管线、罐体保温层同样需要达到相应的防火等级。

4.合理布置检测报警设施

可燃气体容易积聚地点安置可燃气体报警器,如卸油口、装车平台、泵房等。

设备设施中安装超温、超压、超液位等报警设施

5.加强置换通风。

在检修和清理设备、管线以及动火作业中,要做好系统的清理、置换,与工艺系统断开,保持良好通风环境,做好动火过程可燃气体检测,合格后才能施工。

在泵房、阀组间等设备操作间,加强通风减少可燃气体积聚。

(二)隔绝助燃物   完善站库工艺流程密闭等级,尽量减少装卸油过程、油气分离过程、油气储存过程、油品化验过程中的油气泄漏,保证可燃性液体、气体与空气隔绝。

在泵房、阀组间等设备操作间,加强通风减少可燃气体积聚。

(三)控制和消除点火源   形成点火源的原因主要有明火、电器火花、摩擦火花、撞击火花静电火花以及雷击等高能量点位。

站内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   1.加强门禁管理。

加强检查登记,严禁人员携带明火、易燃物品、电子设施、穿戴化纤衣物进入站内。

严禁未达到要求的机动车辆和设备进入站内。

2.加强防火巡查。

设定站内巡回检查路线,及时发现控制站内或外来因素产生的明火。

3.防止电气火花

电气系统按照标准选择相应的敷设方式、导线材质、配线技术、连接方式和密封隔断措施,电气设备外壳可靠接地,正确选型、安装、维护、检修防爆电气设备

4.防雷防静电

建(构)筑物、露天布置工艺装置设备、储存油气的钢制储罐、工艺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及架空电缆金属槽、装卸原油的鹤管和栈桥均应达到相应的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措施要求。

泵房门外、储罐扶梯入口、装卸区扶梯入口应设消除人体静电装置。

5.防止撞击、摩擦火花

配备防爆工具,罐体检修、泵类维修严格按照标准使用防爆工具。

保持泵类机械设备轴承等传动部位的良好润滑,避免干磨产生火花

参考文献:   [1]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2005(3)   [2]张斐然,王丰.油库消防安全管理.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   [3]郑瑞文,刘振东.消防安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4]陈伟明,杨建民.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