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网络信息的复杂性, 迫切要求通过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自律性和是非辨别能力。

自我教育引入到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中去, 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 对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消除网络环境大学生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促进大学生网民群体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环境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236-02      所谓自我教育,是指教育的客体在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把自己作为教育的对象,根据教育主体规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以主体的自主性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我控制等过程有意识地改造和提高个体主体性,使自己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高度内省和自律的活动,是个体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重要能力。

大学学习是大学生们独立人生的开始,大学教育的重点在于自我教育

教是为了不教,自我教育的能力既是他们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能力,又是他们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

我国现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自我教育能力成为人们的普遍素质。

在新的社会条件与教育观念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尤为重要。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将其触角伸向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吸引着各行各业的人。

大学生作为新事物的引领者和追随者,更是充分利用大学的便利条件、良好的自身知识结构和外语基础,上网“冲浪”,畅游e世界。

尽管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又对他们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大学生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网络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时空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道德判断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多元的网络信息对是非分辨能力差的大学生极易产生冲击,让他们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造成他们责任观念淡漠、判断力匮乏。

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会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会道德取向的迷失。

(二)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网络的开放与封闭、虚拟与现实这两对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害。

通过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发现上网聊天和玩游戏几乎占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他们通过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形式,追求虚拟空间中的虚幻,逃避现实困难。

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大学生处于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这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极大。

(三)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迷恋网络游戏、聊天、网恋等,过度地在网络上寻求刺激,封闭自己,脱离现实社会

这种间接的交往,使得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真诚的交流难以实现,造成同学间、朋友间的感情联系淡薄,导致大学生情商降低,交往技能缺乏,淡化个人的责任意识。

(四)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在网上的很多行为,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必要的个体道德自觉与自律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网上行为的道德失范,给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比如,一些学生养成了完成作业靠网上下载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放弃了刻苦钻研;有的学生沉溺于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内容而不能自拔,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等等。

这些问题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五)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示个性和本我的一面;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必考虑他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规范。

然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又必须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按照社会人的标准和道德原则生活和行事。

网络人格的无限制性和现实生活中人格的约束性,共同作用于同一个个体身上,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人具有两种人格的情况。

网络内外的这种双重道德标准,极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导致人格缺陷,甚至形成人格发展错位。

二、网络环境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环境大学生自我教育势在必行   人有自我成长的愿望、进步的要求,这是生命发展的必然,每一个人内心里都会有这种冲动,而且是经常性地发生作用。

当我们有了理想和目标时,当我们看到了自身的种种失误和限制时,心里就有了向上进取的精神力量,这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自我教育的冲动和力量。

学会自我教育,人就能取得自己需要的发展,并最终达成人格自我完善。

尤其在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环境大学生自我教育势在必行。

(二)网络环境大学生自我教育大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发展的要求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因此,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大学生网民群体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不会盲从,而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和眼光来审视社会现实,传统的灌输和说教很难奏效。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倾向于自我教育

因而,网络思想教育也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顺应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转化规律,重视自我教育

(三)网络环境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网民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其免疫力的要求   自我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网民群体的内在动因,促使个体不断进步、思想认识不断发展。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

大学生网民群体只有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出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根据社会要求修正自己的行为,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三、大学生如何实现网络下的自我教育   (一)强化自我修养   所谓自我修养,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以及知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一定程度和水平。

网络的虚拟性致使社会对传播行为主体失控,行为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削弱。

由于对网络缺乏有效地控制,一些不良信息在网上快速、隐秘地传播,这些信息的获得十分方便,也就是点击鼠标的一个动作,这是难以管理和控制的。

因此,在网络时代,大学生应加强自我修养,建立起一道思想的防火墙,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自觉抵制这些不良信息。

强化大学生自我修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自省,激发和培养内部动机。

自省即自我审查,是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检查对照,寻找差距和不足的内心道德修养方法。

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的生力军要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尽早地认识自我,完善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设计一生的事业发展路径。

大学生网络游戏上瘾,完全是出于一种对游戏本身的痴迷和热爱,是出于一种内部动机的驱使。

如果对待学习上的难题也能像对待游戏中的难题一样,一切就会变得不同。

可见,通过自省,大学生网民群体可以对自己的网上言语进行自我检查,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进而修正网络越轨行为。

2.克己,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反思教育

QQ聊天、网络游戏等对大学生网民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是,物极必反,一些大学生自我克制能力差,把大量时间和金钱花费在了网络上,进而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大学生应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我教育,通过“克己”的方法,做好自我网络心理调适;鼓励自己进行意志锻炼,坚持现实人格与网上虚拟人格的同一,克服对网络的不良心理倾向,勇敢面对现实生活,形成遵守网络道德的坚强意志。

(二) 加强自我管理   所谓自我管理,指的是自觉地用法律、纪律、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是以现实社会为原型的。

大学生网络环境下进行自我管理就要自觉运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主要有以下形式:   1.自治。

自治,就是自我治理,是个人依据一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言行,并使之指向正确的目标。

大学生网民进行自我治理首先应具备对网络的正确认知。

网络不是万能的,它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不能把它当成玩具。

大学生应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它,而不是沉湎于网络之中,成为网络的奴隶。

大学生网民进行自我治理还应具备坚定地目标,并为实现其而努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也会随之加强。

2.自律

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规范之内。

自律包含了人们应有的自我监督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康德认为,“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而是产生于自觉。

”因此,自律道德才算是真正具有了道德意义。

大学生网民群体如果缺乏道德自律,很可能会放松本我的欲念,偏离道德的轨道。

因此,养成大学生道德自律,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

总之,21世纪是信息科技的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的成熟和蔓延势不可当,它给大学生们多方面的冲击。

大学生要从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多方位多角度地加强自我管理,塑造自身的网络道德人格,争做文明网民

坚持用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武装自己,在道德上做到自警和自醒。

提高自身对事物的判断力和对自身的约束力,在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中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21世纪中国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 孙其昂.思想教育与理论创新:第二辑[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11.   [2] 杨泽泉,钟金雁.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认识与网络道德教育 [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6).   [3] 陈松英.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