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观察

【关键词】新生儿 胆红素 黄疸 护理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

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后遗症或死亡。

现在新生儿黄疸护理综述如下: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的红细胞多,血红蛋白寿命短,分解速度快,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多,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还有肝功能发育未完善,(Y,Z蛋白少,酶少排出少,)使血中胆红素水平高;还有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极易出现黄疸

1 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未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围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2]。

所以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几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浑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 预防感染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

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3]。

所以做好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旦出现感染,积极治疗。

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的黄疸

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 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吸吮,24小时母婴同室。

每天吸吮不少于12次,频繁有效的哺乳可通过吸吮可间接增加肠蠕动[4],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排泄。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保证母亲的休息与营养,促进乳汁的分泌,教会母亲哺乳。

对纯母乳喂养后的孩子新生儿仍哭闹,寻乳吸吮时说明母乳量不足。

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乳旁加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促进肠蠕动,使其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增快,减轻黄疸

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 4.1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肛门温度计前端涂石蜡油后插入肛门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检查肛门及刺激肛门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

出生后12小时仍未排便,进行肛管刺激和肛门人工排便

4.2新生儿抚触可直接刺激胃肠道,增加食量及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从而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

抚触室室温28~30℃播放优美音乐,时间最好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淋浴后及新生儿醒时进行,抚触方法参照强生婴儿抚触手册进行,每天两次,动作轻柔,注意安全。

抚触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哭闹,呕吐,肤色改变时暂停抚触抚触后注意保暖。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