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导入浅析

【摘要】课堂导入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剧的“序幕”,好的导入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

因此,把握好课堂导入,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下载论文网 /3/view—13030306.htm  【关键词】地理;课堂导入浅析   魏书生老师在《教书篇》里说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如果教师的导入创设了新颖别致的课堂情境,则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期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时政导入法   各类新闻事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胆巧妙地将时事引入课堂中,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讲能源专题时,将利比亚的局势引入课堂中来,引导学生思考利比亚内战扩大化的背后推手是什么?为什么近半年来北非的局势一直动荡不安?学生非常感兴趣,并自然而然地想到北非丰富的石油能源。

导入中恰当运用新闻事件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还能使学生关注当今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

二、问题导入法   巧设问题,启迪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工业一节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若你是一个服装厂的总经理,让你在全国选一个地方建厂,你要考虑哪些因素?”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散思维,我没有说明哪种更好,而是接着又问,“有没有完全符合你要求的地方?如果是建立一家精密零件厂呢?”,从而让学生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引入到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上来。

又如在人口增长模式一节中,通过一个计算:“大连金石滩有这么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逐渐长大成人,从新疆娶回媳妇,一年后,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

十五年后,孩子的爷爷不幸离开人世。

”让学生根据描述计算如下两个问题:(1)该家庭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这家人口出现了哪些变化?进而思考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变化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节的内容。

三、诗词导入法   我国文学宝库中众多的优秀诗文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为教学中运用诗词导入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引入课堂,可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由此创设出听课的最佳境界。

如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让学生根据诗词描述黄河有哪些地理特征,导入黄河的学习

又如用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流行的一首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让学生讲述这首诗歌描述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引出农业的地域类型。

用诗词恰当地导人新课,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

四、视频导入法   通过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来导入,比如音乐,音乐可以增加气氛,引入思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不同的音乐能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如地貌、气候、水文、宗教、经济等都能在音乐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可以在音乐的陶冶中体会所描述的地域特色。

如在讲授中国的疆域前,播放“歌唱祖国”这首歌,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又如通过“长江之歌”引入母亲河长江的学习

歌曲导入式很受学生欢迎,往往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很快进入情境

五、图片导入法   图片具有直观性,使人一目了然,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通过“春运时的火车站”、“夏季一个露天游泳池”,让学生观察两幅图片有什么感觉,学生的几乎一口同声地发出惊叹之声,进而提出身边哪些地方人较多?等问题,从而引入人口学习中来。

又如讲解聚落时,先通过一组我国传统民居的图片:北方的四合院、江南水乡名居、草原地区的蒙古包、新疆土坯房、福建土楼、陕北窑洞、南方干栏式建筑等,思考各地建筑为何不同,自然过渡到聚落的影响因素上来。

图片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展示具有震撼力的图片,定能创造最佳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六、故事导入法   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能很快使学生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如通过德国人口负增长的小材料,提出问题:德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要想使德国不在地球上消失,除鼓励生育外,还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呢?(学生:引进移民),引出人口迁移的学习

又如通过“罗伊诉韦德案”,引入人口政策的学习;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能轻松地引入教学情境中来,但是,这种方法的故事一定要简练,教师可就故事内容进行提炼总结,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此外,在讲解人口金字塔时,先通过熟知的埃及金字塔、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学生在science中刚刚学过的生态金字塔与生物富集作用导入新课,过渡自然又引人入胜,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е?有法,导无定。

课堂导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开放式、主动式的学习氛围,达到顺利开展新课教学的目标。

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与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方向。

当然,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语,都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必须遵循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鼓动性的原则。

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

参考文献:   [1]高书昌.语文课堂教学导入[J].文学教育(上),2010(03).   [2]李金珍.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会[J].西江教育论丛,2002(04).   [3]崔克新.地理课堂导入语的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