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地区黄斑长翅卷叶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自2005年起,朝阳地区引进适应性较强且抗污染的果树,如苹果、梨、桃、李、杏、山荆子、海棠、红肉苹果、柱状苹果等。

但随着果树的生长,2010年发现部分果树枝梢的叶片卷曲,经专家鉴定后,确定为黄斑长翅卷蛾。

该虫在朝阳地区1年完成2代,于5月初成虫羽化,9月下旬二代化蛹越冬

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结果进行了阐述。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朝阳地区;黄斑长翅卷叶蛾;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ki.jlny.2018.08.040   1 朝阳地区黄斑长翅卷蛾的发生   黄斑长翅卷蛾(Acleris fhobriana Thunberg)是最近几年随着城市绿化向香化、美化发展引进果树带进的有害昆虫。

辽宁朝阳地区树种偏少,尤其是绿化树种,为加快改善朝阳的城市环境,加大绿化速度,自2005年开始,朝阳地区引进适应性较强,抗污染性强的树种如苹果、梨、桃、李、杏、山荆子、海棠、红肉苹果、柱状苹果等作为绿化树种,果树栽植数量逐年增加,2010年时发现黄斑长翅卷为害果树嫩叶,尤其是庭院绿地栽植的果树局部枝叶为害较严重,秋季嫩叶遍布虫卷叶。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w长7~9毫米。

夏型翅展15~20 毫米,体桔黄色;前翅金黄色,散生有银白色鳞片,翅面上有竖立的鳞片数丛;后翅灰白色,复眼灰色;冬型翅展17~22毫米,体色深褐,前翅暗褐色或暗灰色,后翅比前翅颜色略淡,复眼黑色。

雄性外生殖器的背兜小,尾突狭长而下垂,末端具毛,抱器瓣宽,有明显的抱器背,抱器腹基部宽,中部凹陷,末端向上弯曲抱器端的指突宽大。

阳茎针5枚强壮而弯曲

2.2 卵   扁椭圆形,冬型成虫产的卵初时为白色,后变淡黄,近孵化时为红色;夏型成虫产的卵初时为淡绿色,次日变为黄绿色,近孵化时变为深黄色。

2.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0~22 毫米,初龄幼虫体为乳白色,头部、前胸背板及胸、足均为黑褐色。

2~3龄幼虫体为黄绿色,头、前胸背板及胸、足仍为黑褐色。

4~5龄幼虫头部、前胸背板及胸、足变为淡绿褐色。

老熟幼虫化蛹前体呈黄绿色。

头部单眼区黑褐色,单眼6枚,I及VI呈卵圆形或长圆形,II、III、IV及V为圆形。

上颚分5齿都比较锐,内齿明显而尖锐。

2.4 蛹   体长9~11 毫米,深褐色,顶端有一指状突起向背弯曲

从背面观指突基部两侧各有2个大突起,末端齐而宽,向腹面弯曲,端侧各有1个角刺突;从侧面明显观察到指突向背弯曲,末端向腹面稍弯曲,端侧2个角刺突明显;从腹面观指突很长,其基部的侧突只看到1对明显,末端齐而宽,角刺突明显。

蛹在卷叶内,羽化后部分蛹壳裸露于卷叶外。

3 生物学特性   在辽宁西部产果区该虫每年发生2代,以冬型成虫在杂草落叶内越冬

翌年4月初,天气晴朗温暖时,成虫活动交尾,于4月中旬在枝条上和芽的两侧产第一代卵。

每只雌蛾产卵约200粒,卵期约7天。

5月上旬幼虫大量出现。

初孵幼虫多危害嫩芽,2~3龄后开始卷叶危害。

幼虫老熟时常将叶片纵折粘合,在其中化蛹或在卷叶内化蛹,蛹期约10天左右。

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为成虫发生期,并产第二代卵于叶面,孵化后卷叶危害。

成虫期在7月中旬~8月上旬,7月下旬为盛期。

第二代历时50天,在9月下旬出现越冬成虫,即行越冬

在自然情况下,以第一代各虫期发生比较整齐,是防治的好时机。

成虫分冬型与夏型,两型颜色不同。

成虫白天活动,晴暖天气很活跃。

活动适宜的温度为20℃~30℃,气温过高或过低,成虫均不活动。

春秋两季成虫多在10~18时活动,夏季多在4~12时及19~24时活动。

成虫趋光性弱;抗寒能力强。

羽化大多在11~13时,羽化后当日即可交尾。

交尾后当日或次日即可产卵。

卵散产,越冬成虫的卵主要产在枝条上,少数产在芽的两侧和基部。

其他各代卵主要产在叶片上,以叶背为主,极少数在枝条和叶柄上。

成虫产卵有选择性,一般都产在老叶上,很少产在枝梢新叶上。

越近基部的老叶着卵越多。

第一代卵孵化后,幼龄幼虫为害青花芽,果树展叶后即为害枝梢嫩叶,吐丝卷叶,取食叶肉及叶片,有时啃食果实。

幼虫行动较迟缓,有转叶为害习性,每蜕皮一次则转移一次。

4 防治方法   4.1 加强检疫工作   对黄斑长翅卷蛾应进行检疫,禁止将发生地区的大苗、接穗外调,必要时经严格检疫后调出。

4.2 保护与利用天敌   天敌对控制该虫的种群数量有重要作用,其中茧蜂的寄生率高达26.4%。

释放赤眼蜂。

发生期隔株或隔行放蜂,每代放蜂3~4次,间隔5天,每株放有效蜂1000~2000头。

4.3 化学药剂防治   在幼虫期用广谱触杀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防治大多数果树害虫。

防治黄斑长翅卷蛾,用1000~1500倍液喷雾即可。

作者简介:高鹏飞,本科学历,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林果技术推广。

7 次访问